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36)
2023(4769)
2022(3919)
2021(3826)
2020(3123)
2019(7311)
2018(7033)
2017(13325)
2016(6945)
2015(8163)
2014(7865)
2013(7863)
2012(7589)
2011(6879)
2010(6573)
2009(6128)
2008(6129)
2007(5071)
2006(4348)
2005(4076)
作者
(17963)
(15024)
(14921)
(14286)
(9690)
(7099)
(6765)
(5867)
(5776)
(5346)
(5063)
(4935)
(4931)
(4767)
(4707)
(4547)
(4488)
(4279)
(4249)
(3946)
(3775)
(3525)
(3518)
(3394)
(3373)
(3326)
(3213)
(3032)
(3010)
(2932)
学科
(33891)
经济(33859)
管理(16165)
方法(15865)
(14794)
数学(13828)
数学方法(13780)
中国(12965)
(11756)
企业(11756)
(9887)
贸易(9879)
(9781)
(7543)
(6649)
关系(6339)
业经(6263)
(5850)
(5757)
(5354)
银行(5354)
(5311)
金融(5309)
(5283)
(4959)
(4801)
产业(4777)
环境(4773)
农业(4738)
(4737)
机构
大学(102786)
学院(98929)
(53721)
经济(53153)
研究(40513)
管理(36118)
中国(32482)
理学(31103)
理学院(30700)
管理学(30471)
管理学院(30251)
(22476)
(22362)
科学(20169)
(19503)
经济学(18994)
财经(18460)
研究所(17785)
(17303)
经济学院(17201)
中心(16921)
北京(14953)
(14320)
财经大学(14134)
(13404)
师范(13346)
科学院(12434)
研究中心(11995)
(11956)
社会(11912)
基金
项目(65471)
科学(53414)
基金(51552)
研究(50263)
(44906)
国家(44572)
科学基金(37879)
社会(36187)
社会科(34523)
社会科学(34519)
基金项目(26052)
教育(22434)
资助(21585)
自然(21552)
自然科(21083)
自然科学(21076)
自然科学基金(20786)
(20271)
(18662)
编号(17918)
中国(17808)
(17269)
国家社会(16841)
成果(15756)
教育部(15446)
重点(15074)
(14493)
人文(14149)
社科(13653)
(13485)
期刊
(54963)
经济(54963)
研究(35087)
中国(19905)
(15792)
管理(14329)
科学(13836)
学报(12981)
(11332)
大学(10850)
经济研究(10484)
(10272)
财经(10191)
学学(10030)
(9868)
金融(9868)
教育(9863)
国际(9709)
世界(9533)
(9002)
农业(8329)
问题(7986)
技术(6377)
(6089)
业经(5909)
(4811)
贸易(4811)
技术经济(4805)
经济问题(4484)
(4448)
共检索到153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北京对外交往"课题组  杨文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文化对外交往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家发展需要,创建、开拓、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内地与港澳台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祖国统一事业的进程。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对外交流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一翼,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不同时期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大都诠释了中国政治模式、文化及与之相连的价值观的优势和魅力,增强了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了和谐世界价值观的吸引力,在营建、维护、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闻德亮  丁宁  
在过去百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医学教育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以服务人民健康为根本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独特的中国发展经验。对我党领导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对其取得辉煌成就进行总结,并据此对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助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淑梅  周明宽  
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基础。建党以来,在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基本原则和遵循党的建设基本规律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建设始终与党的发展进程同频共振,不仅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党内法规体系,还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提升了党的依法执政本领。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必须在充分吸收党内法规建设的基本经验基础上,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加强全党的党内法规教育,重点突出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协调处理好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内法规的实践成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金华  毕学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税政,并引导农业税与工商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国家的税制筹备,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一步调适,擘画了我国的税制蓝图。这一时期的税收探索在性质上呈现出阶级性与建设性二重属性,在思想上则呈现出苏联化与本土化理论特性,在管理上又兼具集权与分权双重特征。契合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是这一时期税收探索的基本经验。以史为鉴,当前我国税制改革应契合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立"权""事"相适应的财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涵养优质税源,以构建惠及民生、权责清晰又富有活力的税收治理新格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凝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凝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晓华  沈继楼  
在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工业化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一步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化进程。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规模最大、产业门类最全、产业配套最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攀升的工业大国。在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至今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业化具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将工业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自立更生与对外开放并进等特征。当前中国工业化面临逆全球化下的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新的环境,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工业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晏维龙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红色经济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逐渐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史。面向国内,中国共产党坚守富民与强国;面向国外,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面向自身,中国共产党坚定廉洁与奉公。回顾这一光辉历程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姜森  
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原因,只能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解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理,即正确地处理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其次,论述从治理机制出发具体阐明党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诠释中国经济奇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构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华  
文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考察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职业教育目标确立中彰显愿景引领,以共产主义作为伟大理想,牢记初心、践行使命;在职业教育目标分解中彰显求真务实,根据无限发展的社会实践分解目标,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在职业教育目标校正中彰显自我革命,不断优化目标,开展自主锻造;在职业教育目标实现中彰显刚性执行,以务实行动兑现目标,不断自我加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我们党坚守这一初心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历经百年风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一、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德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对外经贸发展史可划分为突破封锁、冲出重围、融入全球、初显身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许多值得后人铭记的难忘的重要事件,本文择其中十六起述评,以纪念艰苦岁月年代对外经贸战线上孜孜以求、功勋卓著的前辈们,以激励当下商务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开放观指引下,为早日建成经贸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柴宝勇  李梓琳  
"领导力"的相关研究与理论主要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将其引入其他领域,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研究范式进行调整。跨文化语境下,"领导力"概念的应用也需进行本土化调整。在中国的领导力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天然占据特殊地位。然而想要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解释力的概念,还需要将政治实践中"党的领导"与"党的领导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与党的结构特点3个维度对"党的领导力"的来源进行梳理,锚定"党的领导力"的内涵。只有以规范的政治学学科范式解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才能将领导力概念政治学化、将党的领导力概念规范化、将党的领导力研究实践化,真正使这一概念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章远  
中东国家是中国日新月异变化成就的见证者,中东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解读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中国道路的战略性深刻意义。中东国家政商精英、智库学者、专业人士中共观的核心内容包含认识到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以及认识到探索本国道路的关键性。本文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东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认知与解读,着重对以政党为行动主体的交流实践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讨对象的文章报告进行阐释。鉴于中东国家的认知与解读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为消弭误读,未来中国和中东国家之间需要推进更加全面系统、积极进取的交流互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聪英  李建平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不懈追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等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使中国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实体经济大国,实体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未来发展大有可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