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8)
- 2023(15328)
- 2022(13100)
- 2021(12161)
- 2020(9980)
- 2019(22947)
- 2018(22477)
- 2017(42285)
- 2016(22998)
- 2015(26398)
- 2014(26714)
- 2013(26478)
- 2012(25454)
- 2011(23403)
- 2010(23827)
- 2009(22069)
- 2008(22188)
- 2007(19999)
- 2006(17889)
- 2005(16803)
- 学科
- 济(117010)
- 经济(116897)
- 管理(62341)
- 业(59691)
- 企(46582)
- 企业(46582)
- 方法(42395)
- 数学(36816)
- 数学方法(36535)
- 中国(34396)
- 农(29945)
- 地方(28771)
- 财(24970)
- 业经(24113)
- 学(21811)
- 制(21482)
- 贸(21451)
- 贸易(21431)
- 易(20735)
- 农业(19924)
- 银(18482)
- 银行(18449)
- 融(18075)
- 金融(18073)
- 行(17835)
- 地方经济(16896)
- 环境(16660)
- 和(16049)
- 发(15819)
- 理论(15318)
- 机构
- 学院(341311)
- 大学(341061)
- 济(153640)
- 经济(150561)
- 研究(127316)
- 管理(123273)
- 理学(103708)
- 理学院(102426)
- 管理学(100875)
- 管理学院(100210)
- 中国(98915)
- 京(74275)
- 科学(73719)
- 财(70487)
- 所(65819)
- 研究所(58891)
- 中心(57046)
- 农(56415)
- 财经(54684)
- 江(53626)
- 经(49525)
- 经济学(48744)
- 北京(48539)
- 范(46768)
- 师范(46335)
- 业大(45736)
- 院(45168)
- 农业(43808)
- 经济学院(43726)
- 州(42558)
- 基金
- 项目(211022)
- 科学(165335)
- 研究(159132)
- 基金(151200)
- 家(131028)
- 国家(129878)
- 科学基金(109591)
- 社会(102100)
- 社会科(96747)
- 社会科学(96724)
- 省(81513)
- 基金项目(78452)
- 教育(73077)
- 划(68647)
- 自然(66186)
- 编号(64628)
- 自然科(64571)
- 自然科学(64550)
- 自然科学基金(63427)
- 资助(62656)
- 成果(54478)
- 发(51097)
- 重点(48434)
- 部(48048)
- 课题(46421)
- 创(43589)
- 国家社会(42936)
- 发展(41905)
- 教育部(41354)
- 展(41244)
- 期刊
- 济(183886)
- 经济(183886)
- 研究(112162)
- 中国(77041)
- 财(55149)
- 农(53209)
- 学报(50344)
- 科学(47278)
- 管理(46957)
- 教育(41333)
- 大学(38338)
- 融(36846)
- 金融(36846)
- 农业(36071)
- 学学(35609)
- 技术(31097)
- 经济研究(30226)
- 财经(28410)
- 业经(27948)
- 经(24717)
- 问题(24051)
- 贸(21245)
- 业(19961)
- 世界(19402)
- 国际(19158)
- 技术经济(18761)
- 图书(16465)
- 统计(16355)
- 商业(15751)
- 坛(15440)
共检索到546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君 黄秋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经济发展创建了稳定的秩序,建立起组织动员各种要素参与现代化建设的高效领导体制,形塑了支撑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极大地降低了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制度成本和不确定性,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高超的经济治理能力。党的核心经济治理能力主要包括:理论创新与理念引领能力;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制度供给与创新能力;统筹协调与经济秩序治理能力;促进公正与共享能力;风险防范与危机应对能力。中国共产党综合运用经济治理能力,形成支撑发展的强大国家治理模式,铸就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新时代党要根据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优化党的经济治理能力;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化、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有效协调党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经济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玮 吴次芳 游和远 李冠 黄雪飞
研究目的:系统性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实践的历史变迁,总结建党百年以来党的空间治理的主要特征和历史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各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空间治理重点和治理手段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2)中国共产党百年空间治理历史经验为:主要矛盾与空间治理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空间治理中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空间治理主体结构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研究结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对空间治理的探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应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推动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平衡空间治理中的多元取向,优化衔接空间战略布局。
关键词:
空间治理 中国共产党 归纳总结 历史变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伏瞻 柳斌杰 马建堂 厉以宁 赵人伟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的起步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角度,回顾党9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充满期待的未来,本刊特邀请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撰写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机遇与挑战"的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碚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密切联系实际,具有高度的实践能动性特征,其真理性直接体现为可检验的行动成效,即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果,理论见之于实践,实践哺育着理论。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直接肩负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使命、全方位投入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积淀、发挥引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从过去执著地向往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以来赞同和坚持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了极大的理论勇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在实践中取得实效,而且更具根本性和深刻性的是,这一巨大转变深得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术基础从计划经济的范式思维,彻底转向了市场经济的范式思维。冲破既有经济学范式的思维约束,确认和践行中国经济多种成分并存、多元一体发展的方向。在非同质国家间和非匀质"规则空域"格局中,进行规则衔接和实现公平的自由贸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对世界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所面对的重大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鸥 张文
教科书培根铸魂,关涉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科书建设历程,是形成党的教科书建设的宝贵经验的历程。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坚持党对教科书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教科书课前到校的基本原则,坚持教科书效用最大化的实践策略。新的百年,如何准确把握大变局下的人才素养的内涵,编写出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教科书,将是新时代我国教科书建设的新挑战。这些挑战要求我们:科学确定教科书内容,努力提升教科书的适宜性,高度警觉数字教科书的冲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超 蒋芹琴 王志章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1年的一百年来,党在农村的领导工作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1921-1948年领导农民运动,获取无产阶级政权阶段;1949-1977年领导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78-2004年领导农村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2005-2016年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解决"三农"问题基础阶段;2017-2021年领导农村迈入全面小康,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主要在于:坚持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作为领导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将维护农民利益和保障农民权益作为领导农村工作的落脚点。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发展 百年历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瑞 陈凡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全球性绿色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转型的现实国情,针对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涉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创新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新政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绿色经济思想具有继承性、实践性、和谐性、文化性等特征,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绿色经济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行计划生育是基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重要华章。随着中国人口发展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完善,特别是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实施,应该高度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中国人口国情,加强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生育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加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加强人口迁移流动和社会融合研究,加强科技进步对人口发展深刻影响的研究,加强新时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内涵及实现方式的研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诗宇 丁晓强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基础支撑。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缘于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理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跃升、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以及全球发展的新思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导引、思想指引和主体牵引,才能有力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蹄疾步稳,进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奠定坚固基石。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 逻辑 意蕴 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聪英 李建平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不懈追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等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使中国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实体经济大国,实体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未来发展大有可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炜 冯启良
军民融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上,梳理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关系从萌芽阶段上升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5次历史性飞跃,将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领地位,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发挥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新发展格局下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军民融合要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冠清
本文以经济史料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支撑,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其历史性成就进行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发展理念是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党对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探索对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中国道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志勇 沈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命题,原本在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并不成立。然而,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来,经过不同阶段层次递进地探索,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由此完成了对传统理论的突破。中国共产党这一探索历程的内在逻辑,为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思想起点 百年探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苏小庆 王颂吉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强国富民的经济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党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武装革命为强国富民建立政权基础(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第二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仿照苏联模式开展建设,为强国富民构建制度基础和生产力条件(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第三阶段是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强国富民(1978年12月至2012年10月);第四阶段是新时代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强国富民(2012年11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强国富民,其理论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在发展的政治保障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发展主题上,持之以恒推动实现经济现代化;在发展的内部动力上,从国情出发通过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通过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慷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依法办教;学科地位逐步确立,职业教育学走向成熟;从初创到系统,逐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内外兼攻巩固职业教育学学科合法性地位、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