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3)
2023(6894)
2022(5688)
2021(5755)
2020(4510)
2019(10762)
2018(10570)
2017(17418)
2016(10467)
2015(12276)
2014(12178)
2013(11444)
2012(10927)
2011(10279)
2010(10198)
2009(9076)
2008(8944)
2007(7496)
2006(6686)
2005(6400)
作者
(25846)
(21713)
(21544)
(20820)
(13816)
(10365)
(9833)
(8509)
(8382)
(7693)
(7470)
(7407)
(7116)
(6866)
(6859)
(6824)
(6489)
(6294)
(6224)
(6200)
(5757)
(5272)
(5153)
(4961)
(4951)
(4798)
(4765)
(4725)
(4421)
(4357)
学科
(36982)
经济(36946)
中国(20934)
教育(19679)
管理(18450)
(16233)
方法(15777)
数学(14635)
数学方法(14527)
(11453)
企业(11453)
(9903)
贸易(9895)
(9782)
(9418)
(9125)
(8687)
(7589)
理论(7465)
(7360)
发展(6510)
(6387)
(6379)
(6326)
金融(6326)
(6213)
银行(6205)
(6115)
关系(6051)
业经(5962)
机构
大学(143383)
学院(134352)
研究(60790)
(60486)
经济(59470)
中国(41938)
管理(41426)
理学(35082)
理学院(34493)
管理学(33971)
(33710)
管理学院(33671)
科学(32242)
(30372)
教育(28978)
(28312)
师范(28217)
研究所(27663)
(27256)
中心(25040)
师范大学(23897)
北京(23510)
(22098)
财经(21407)
经济学(20877)
(20093)
(19149)
经济学院(18768)
(17663)
研究院(17238)
基金
项目(85917)
研究(70770)
科学(69729)
基金(62344)
(54588)
国家(54067)
社会(45339)
科学基金(44282)
社会科(42719)
社会科学(42713)
教育(40161)
基金项目(30833)
(29218)
(28923)
编号(28568)
成果(27065)
资助(26018)
自然(24811)
自然科(24232)
自然科学(24222)
自然科学基金(23853)
课题(23691)
(23372)
重点(21587)
中国(21211)
教育部(21056)
(19835)
(19647)
国家社会(19503)
(19442)
期刊
(63054)
经济(63054)
研究(57751)
教育(47736)
中国(39726)
(20051)
学报(19648)
科学(19295)
大学(16918)
(15749)
管理(15512)
学学(14152)
技术(13433)
(11982)
金融(11982)
财经(11878)
经济研究(11786)
职业(11420)
农业(11374)
(10826)
世界(10651)
(10510)
国际(10083)
问题(8317)
(8060)
论坛(8060)
(7909)
技术教育(7543)
职业技术(7543)
职业技术教育(7543)
共检索到228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姜纪垒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两种基本样态,经过了初创、规整、重构、形成四个发展阶段。考察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可以系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目标、内容与方式,可以发现"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审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创新发展和实践变革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并成为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旭东   刘乔卉  
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百年演进呈现出于“不变”中求“变”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为“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立德树人进程中,始终在“不变”的前提下创新求“变”,其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结合;层层递进地提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保障机制。通过对立德树人中“不变”与求“变”的规律梳理和动因探析,揭示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百年发展经验,为正确把握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历史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边恕  梁辰  孙雅娜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美收官,彰显了中国奇迹与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治贫中作用突出、成就斐然。本文以1921、1949、1978、1994、2001、2013年六个关键节点划分介绍中国共产党治贫的百年历程与卓越成就。其宝贵经验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治贫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等,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未来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夯实治贫根基与保障,实现从消除绝对贫困到治理相对贫困的完美过渡,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结合发展理论与治贫实践,坚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冯兵兵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开展经济工作的辉煌历程,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经验与启示: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确保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确定经济工作大政方针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经济工作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战略谋划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通过学习加强党的经济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和改进经济工作方法;不断改进经济工作作风。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治东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信用的探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理论根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期、推进期、拓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信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立足本土实际基础上积极借鉴外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探索策略和探索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信用建设之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何自力  张月莹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经济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为人们服务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武装全党。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鸥  张文  
教科书培根铸魂,关涉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科书建设历程,是形成党的教科书建设的宝贵经验的历程。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坚持党对教科书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教科书课前到校的基本原则,坚持教科书效用最大化的实践策略。新的百年,如何准确把握大变局下的人才素养的内涵,编写出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教科书,将是新时代我国教科书建设的新挑战。这些挑战要求我们:科学确定教科书内容,努力提升教科书的适宜性,高度警觉数字教科书的冲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笑宇  任宗哲  
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是党的国家治理思想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指导财政实现职能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百年来党的财政思想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完善确立、适应改革到走向现代的伟大历程,彰显出坚定捍卫民生立场、有机结合财政发展和收支平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发财政活力以及推进改革创新的伟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的百年演进和基本经验进一步指引出伟大方向,要在财政思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财政发展和收支平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维护中央和地方财政活力、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宁永红  冯利臻  石秋香  林楠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并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历史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在唤醒农民救国意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为农民谋幸福,通过开办夜校、建立农业技术站、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扫盲教育,普及农业技术、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在服务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建立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扶贫化解农村贫困。在新的征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将逐步走向多元化,面向农业全产业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也必将在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及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