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7)
- 2023(4985)
- 2022(4051)
- 2021(4072)
- 2020(3303)
- 2019(7712)
- 2018(7477)
- 2017(13726)
- 2016(7359)
- 2015(8653)
- 2014(8282)
- 2013(8441)
- 2012(8156)
- 2011(7772)
- 2010(7693)
- 2009(7177)
- 2008(7338)
- 2007(6202)
- 2006(5601)
- 2005(5215)
- 学科
- 济(35858)
- 经济(35817)
- 管理(16466)
- 方法(15979)
- 业(15059)
- 数学(14488)
- 数学方法(14370)
- 中国(13354)
- 企(10729)
- 企业(10729)
- 贸(9699)
- 贸易(9692)
- 易(9550)
- 农(8804)
- 学(7848)
- 财(6474)
- 制(6293)
- 业经(6059)
- 银(5878)
- 银行(5865)
- 关系(5788)
- 融(5769)
- 金融(5768)
- 行(5761)
- 农业(5532)
- 出(5499)
- 环境(5392)
- 发(5249)
- 和(4833)
- 策(4766)
- 机构
- 大学(119421)
- 学院(113579)
- 济(56747)
- 经济(56051)
- 研究(49050)
- 管理(39065)
- 中国(37431)
- 理学(33621)
- 理学院(33140)
- 管理学(32638)
- 管理学院(32428)
- 科学(27899)
- 京(26609)
- 所(25217)
- 财(24050)
- 研究所(23314)
- 中心(19950)
- 经济学(19949)
- 财经(19723)
- 农(18754)
- 经(18372)
- 经济学院(17999)
- 北京(17617)
- 院(17158)
- 范(16726)
- 师范(16598)
- 科学院(15457)
- 财经大学(14969)
- 江(14930)
- 农业(14843)
- 基金
- 项目(75429)
- 科学(60649)
- 基金(58756)
- 研究(54708)
- 家(52675)
- 国家(52345)
- 科学基金(43322)
- 社会(37744)
- 社会科(35856)
- 社会科学(35849)
- 基金项目(29792)
- 自然(26345)
- 自然科(25793)
- 自然科学(25781)
- 自然科学基金(25384)
- 教育(24949)
- 资助(24647)
- 省(23955)
- 划(22773)
- 部(19304)
- 中国(19265)
- 编号(19233)
- 重点(17821)
- 国家社会(17606)
- 成果(17297)
- 教育部(16673)
- 发(16543)
- 创(15151)
- 人文(14789)
- 大学(14682)
共检索到174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晓宽 李晓娟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支持和认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是由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执政绩效等方面构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流变。文章认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关注民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
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 执政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以“使命”为驱动,它所追求的不是一种短暂的、易变的目标,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展现为永续发展的时间信仰维度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使命观在政治引领、思想教育、组织整合、作风塑造、纪律规范等五个方面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任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命题的过程中,在使命理念的渐进发展和实践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类型的特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使命观 马克思主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该文坚持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后,立即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持续进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艰苦探索,使我们这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演变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大国的这一伟大历程作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在体制转轨与经济转型进程中成功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和赶上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之路进行了理性阐释,并从回眸中前瞻,就中国特色之路走向自我完善问题展开论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段治文 张帅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百年来,不同的政治派别都对五四运动进行了不同的历史解读和形象建构。中国共产党建构的五四运动形象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中国共产党运用革命话语、阶级话语与建设话语建构了五四运动的世界性面相、革命性面相、群众性面相与现代化面相,其中,前三种面相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基本稳定,而最后一种面相萌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定型。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形象的建构不仅彰显了与其他党派的政治区别,展现了自身的政治合法性,而且在革命与建设的动员、文化整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和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来华留学 留学生 疫情防控 党史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生成 演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志永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出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也相应地创造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新执政模式。然而,许多人未能充分把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共局部执政的真实内涵,往往简单地把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苏维埃政权与中共执政相提并论,或者教条式地套用西方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国革命政权建设课题,故学界对中共局部执政尤其是起算时点分歧较大,甚至有人否认中共局部执政的事实。因此,只有从中国革命新道路出发,彻底厘清中共局部执政的特殊性、执政主体和执政范围等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发现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真正起算时点,即1927年11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志永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出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也相应地创造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新执政模式。然而,许多人未能充分把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共局部执政的真实内涵,往往简单地把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苏维埃政权与中共执政相提并论,或者教条式地套用西方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国革命政权建设课题,故学界对中共局部执政尤其是起算时点分歧较大,甚至有人否认中共局部执政的事实。因此,只有从中国革命新道路出发,彻底厘清中共局部执政的特殊性、执政主体和执政范围等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发现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真正起算时点,即1927年11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峰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时代的有效执政方式,也是现代执政党实现科学、有效执政的必然选择。网络问政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执政党的核心执政能力之一。网络问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国外已有先例,其实质是执政党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问题。在互联网日渐发达和普及率持续走高的今天,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网络问政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核心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重视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前提;引导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保证;回应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根本;构建网络反腐新模式,是加强廉政能力建
关键词:
网络民意 网络问政 执政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宏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经过八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农民主体论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主客体之争——重农抑或轻农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几千年来,农业始终在中国社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水旸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早在建党初期就认识到,振兴科学技术是中国革命之必须,是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们党振兴中国科学技术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科学在社会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