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9)
- 2023(14782)
- 2022(12580)
- 2021(11848)
- 2020(9595)
- 2019(21631)
- 2018(21555)
- 2017(39655)
- 2016(21264)
- 2015(24043)
- 2014(23569)
- 2013(23226)
- 2012(22163)
- 2011(20422)
- 2010(20418)
- 2009(18993)
- 2008(18427)
- 2007(15826)
- 2006(14562)
- 2005(13547)
- 学科
- 济(103504)
- 经济(103400)
- 管理(51199)
- 业(46655)
- 企(34351)
- 企业(34351)
- 中国(32916)
- 方法(31992)
- 地方(28859)
- 数学(27803)
- 数学方法(27556)
- 农(26765)
- 业经(21289)
- 学(20419)
- 贸(19419)
- 贸易(19399)
- 财(19034)
- 易(18741)
- 农业(18081)
- 制(17885)
- 地方经济(16743)
- 融(16716)
- 金融(16714)
- 银(16496)
- 银行(16478)
- 行(16092)
- 环境(15679)
- 发(15281)
- 和(13672)
- 理论(12917)
- 机构
- 大学(293831)
- 学院(293606)
- 济(132665)
- 经济(130038)
- 研究(114807)
- 管理(103244)
- 中国(90420)
- 理学(86081)
- 理学院(84907)
- 管理学(83616)
- 管理学院(83037)
- 科学(65387)
- 京(65201)
- 财(59915)
- 所(58048)
- 研究所(51882)
- 中心(51512)
- 农(45781)
- 财经(45704)
- 江(45424)
- 范(43632)
- 师范(43313)
- 北京(42576)
- 经济学(42100)
- 院(41568)
- 经(41491)
- 经济学院(37511)
- 业大(37124)
- 州(36772)
- 农业(35260)
- 基金
- 项目(184544)
- 科学(145227)
- 研究(141388)
- 基金(132264)
- 家(114304)
- 国家(113309)
- 科学基金(95780)
- 社会(91652)
- 社会科(86747)
- 社会科学(86734)
- 省(70437)
- 基金项目(68489)
- 教育(64562)
- 划(60096)
- 编号(57678)
- 自然(56879)
- 自然科(55460)
- 自然科学(55445)
- 自然科学基金(54440)
- 资助(53884)
- 成果(48540)
- 发(45978)
- 重点(42217)
- 部(41591)
- 课题(41473)
- 国家社会(38632)
- 发展(37967)
- 创(37898)
- 展(37388)
- 教育部(36024)
- 期刊
- 济(163383)
- 经济(163383)
- 研究(101808)
- 中国(70733)
- 财(45575)
- 农(43959)
- 管理(41093)
- 学报(40520)
- 科学(40453)
- 教育(39161)
- 融(33119)
- 金融(33119)
- 大学(31221)
- 农业(30623)
- 学学(28523)
- 经济研究(27504)
- 技术(25795)
- 业经(24758)
- 财经(23154)
- 问题(20931)
- 经(20318)
- 贸(19235)
- 国际(18431)
- 世界(18094)
- 业(17556)
- 图书(16412)
- 技术经济(14639)
- 资源(14503)
- 坛(14181)
- 论坛(14181)
共检索到487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 于鸿君
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定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其中,在《论十大关系》指引下,《"二五"建议》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代表性文献。通过对这一文献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其理论的科学性及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1956年《"二五"建议》的提出到1958年进入"大跃进"以前的阶段,建议的实施基本完成了一些计划任务,而由于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复杂情况,导致其没有在实践中完全坚持下来,其中的深刻教训也值得总结。但是,这一文献依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创造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准备,并且其中的一些理论内涵与《"十四五"建议》也体现出方法论的一贯性,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伏瞻 马建堂 洪银兴 江小涓 逄锦聚 韩保江 姚树洁 简新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胜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元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需要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无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环境如何荆棘丛生,也不能改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产党人初心。今天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阶段、新理念与新发展格局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光辉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精神财富进行挖掘和整理,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本刊特邀请我国经济学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撰写一组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国涛 杨虎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党的百年成就和经验涉及诸多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富胜 匡晓璐 赵敏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经济思想的理论源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并与落后社会形态相连接形成了混合的社会形态,此后后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以此为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开展国内经济建设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集大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齐义军 朱彤 任振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第十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于2021年7月20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伟
一、引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探索历程。在这一光辉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闫茂旭 董莹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主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先后形成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党的经济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历史的形塑和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邱海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系统总结了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和阶段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科学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指明了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全面阐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的九个方面的重大原则,对全国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对全体中共党员发出了响亮号召。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碚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密切联系实际,具有高度的实践能动性特征,其真理性直接体现为可检验的行动成效,即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果,理论见之于实践,实践哺育着理论。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直接肩负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使命、全方位投入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积淀、发挥引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从过去执著地向往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以来赞同和坚持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了极大的理论勇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在实践中取得实效,而且更具根本性和深刻性的是,这一巨大转变深得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术基础从计划经济的范式思维,彻底转向了市场经济的范式思维。冲破既有经济学范式的思维约束,确认和践行中国经济多种成分并存、多元一体发展的方向。在非同质国家间和非匀质"规则空域"格局中,进行规则衔接和实现公平的自由贸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对世界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所面对的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2021年6月5日,西南财经大学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问题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举行。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赵德武教授、四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李泽敏秘书长致辞,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丁任重教授作学科介绍,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庆双教授主持会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每一个实践探索阶段都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思想认知进程的一致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化总结。从学科体系形成和理论创新看,有三大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实践始终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构成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逻辑;三是不断站在时代和实践前沿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新发展阶段,要立足中国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升华。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炜 冯启良
军民融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上,梳理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关系从萌芽阶段上升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5次历史性飞跃,将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领地位,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发挥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新发展格局下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军民融合要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鼓励与限制、改造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这一政策的变迁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内在逻辑,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为逻辑方向;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相互促进为逻辑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终点。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政策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于"中国特色",统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于"外部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民营经济 逻辑 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隋筱童 张旭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确立,是根据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民主革命时期全力保障革命根据地建设与供给,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解放思想,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建设高水平开放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制度向基本经济制度体系转变的重大理论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定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表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