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3)
- 2023(10364)
- 2022(8725)
- 2021(8193)
- 2020(6407)
- 2019(14914)
- 2018(14447)
- 2017(26088)
- 2016(13764)
- 2015(15983)
- 2014(15841)
- 2013(15724)
- 2012(15179)
- 2011(14333)
- 2010(14381)
- 2009(13225)
- 2008(13157)
- 2007(11609)
- 2006(10575)
- 2005(10067)
- 学科
- 济(69643)
- 经济(69585)
- 业(37071)
- 管理(35364)
- 企(27679)
- 企业(27679)
- 中国(26985)
- 方法(21955)
- 地方(20013)
- 农(19605)
- 数学(19023)
- 数学方法(18901)
- 贸(15470)
- 贸易(15453)
- 业经(15445)
- 易(15032)
- 农业(13471)
- 银(12893)
- 银行(12884)
- 融(12714)
- 金融(12714)
- 行(12696)
- 发(12453)
- 制(12292)
- 财(12035)
- 技术(11782)
- 地方经济(11301)
- 学(11240)
- 环境(10675)
- 和(10153)
- 机构
- 大学(201969)
- 学院(201868)
- 济(95324)
- 经济(93678)
- 研究(82648)
- 管理(72960)
- 中国(65011)
- 理学(60969)
- 理学院(60159)
- 管理学(59455)
- 管理学院(59031)
- 科学(46177)
- 京(45571)
- 所(41938)
- 财(41068)
- 研究所(37736)
- 中心(35943)
- 财经(31635)
- 农(31557)
- 北京(30518)
- 江(30432)
- 经济学(30029)
- 院(29599)
- 范(29388)
- 师范(29169)
- 经(28929)
- 经济学院(26829)
- 科学院(25199)
- 州(24741)
- 业大(24473)
- 基金
- 项目(126314)
- 科学(100681)
- 研究(97131)
- 基金(91442)
- 家(79229)
- 国家(78551)
- 科学基金(66384)
- 社会(63737)
- 社会科(60581)
- 社会科学(60573)
- 省(47062)
- 基金项目(46668)
- 教育(43344)
- 划(40630)
- 自然(38736)
- 编号(38286)
- 自然科(37837)
- 自然科学(37826)
- 资助(37544)
- 自然科学基金(37175)
- 发(34012)
- 成果(32541)
- 重点(29146)
- 部(29080)
- 发展(28391)
- 课题(28083)
- 展(27920)
- 国家社会(27296)
- 创(27017)
- 中国(26780)
- 期刊
- 济(114310)
- 经济(114310)
- 研究(71539)
- 中国(51422)
- 管理(31278)
- 农(30901)
- 财(29506)
- 科学(29026)
- 学报(27552)
- 教育(27146)
- 融(24018)
- 金融(24018)
- 农业(21771)
- 大学(21704)
- 学学(19826)
- 经济研究(19497)
- 业经(18206)
- 技术(17687)
- 财经(16502)
- 贸(15053)
- 问题(14774)
- 经(14499)
- 国际(14238)
- 世界(13997)
- 业(12834)
- 坛(11421)
- 论坛(11421)
- 科技(10625)
- 图书(10594)
- 技术经济(10525)
共检索到340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梓鑫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科技创新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动科技思想创新,以此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科技思想发展为线索,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前进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立自强时期,从这四大时期中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发展战略和政策演进脉络,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第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将发展科技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前瞻性地创新科技思想;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理论,并以此引领中国的科技工作;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直面并回应时代课题,适时制定与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芙蓉 秦书生
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经历了基础萌芽、起步探索、初步形成、丰富发展和成熟完善5个阶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产生了关于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最初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方针,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八大前夕,党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历经百年,不断深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明确了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向,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史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财政工作在夺取革命的胜利、开展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实现人民美好向往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财实践和思想,应该认真总结和继承,为新时代的财政工作提供历史经验和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顾海英 王常伟
共享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伴随着社会进步,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三农"实践始终贯穿着共享发展理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也为新发展阶段中国"三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展望未来,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际,中国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将不再有二元体制界定的"三农"问题,而只有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农村区域问题、农业产业问题和农民职业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碚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密切联系实际,具有高度的实践能动性特征,其真理性直接体现为可检验的行动成效,即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果,理论见之于实践,实践哺育着理论。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直接肩负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使命、全方位投入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积淀、发挥引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从过去执著地向往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以来赞同和坚持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了极大的理论勇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在实践中取得实效,而且更具根本性和深刻性的是,这一巨大转变深得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术基础从计划经济的范式思维,彻底转向了市场经济的范式思维。冲破既有经济学范式的思维约束,确认和践行中国经济多种成分并存、多元一体发展的方向。在非同质国家间和非匀质"规则空域"格局中,进行规则衔接和实现公平的自由贸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对世界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所面对的重大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王明世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税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内在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需要的"动能转换",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深远动力。从国家治理需要、演进证据、演进特征三个维度,分阶段梳理建党百年治税思想变迁的逻辑和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普适经验,对于税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变局、大挑战、大机遇的背景下,治税思想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在化解公共风险方面主动作为、在顺应人民期待方面精准发力,为税收法律体系形成贡献智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砖添瓦。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治税思想 税收法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减贫 思想演进 减贫成就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焕荣 韦蓝欢 刘国顺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思想体系。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政治社会环境,总结其人才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有助于深化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史研究,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邹曦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实践产生、发展和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革命时代工农脱贫思想萌芽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反贫困思想探索、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形成与完善等四个阶段。其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减贫与发展减贫的辩证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坚持和发展这一思想,将其与新的背景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脱贫和减贫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服务。这一思想体系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发展创新、新发展阶段中国脱贫巩固与贫困治理、全球各国减贫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鼓励与限制、改造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这一政策的变迁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内在逻辑,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为逻辑方向;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相互促进为逻辑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终点。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政策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于"中国特色",统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于"外部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民营经济 逻辑 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改革发展之路。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税收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推进新时代税收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怀友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明确将中国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有利于深刻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史 主题 民族复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慷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依法办教;学科地位逐步确立,职业教育学走向成熟;从初创到系统,逐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内外兼攻巩固职业教育学学科合法性地位、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皮悦明 王庭照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关心特殊儿童,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追溯中国共产党百年特殊教育发展历程发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国先进的特殊教育专业思想是其思想源流。中国共产党百年特殊教育发展经历了"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救助""开辟社会主义特殊教育事业""推动特殊教育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新局面"等历史阶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百年特殊教育成绩斐然、意义重大,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历史贡献。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三是提升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展望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特殊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特殊教育发展目标,为世界特殊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特殊教育 历史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