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6)
2023(13601)
2022(11453)
2021(10475)
2020(8446)
2019(19341)
2018(19104)
2017(35346)
2016(18834)
2015(21534)
2014(21572)
2013(21549)
2012(20781)
2011(19337)
2010(19428)
2009(18492)
2008(18213)
2007(16147)
2006(14831)
2005(14185)
作者
(55329)
(46450)
(46172)
(44059)
(29811)
(22070)
(20818)
(17919)
(17765)
(16566)
(16214)
(15494)
(15205)
(15155)
(14816)
(14304)
(13734)
(13435)
(13385)
(12969)
(12079)
(11300)
(11066)
(10763)
(10555)
(10460)
(10251)
(10058)
(9372)
(9151)
学科
(102411)
经济(102293)
管理(54564)
(48842)
(37987)
企业(37987)
方法(32073)
中国(32025)
数学(28022)
数学方法(27833)
地方(26493)
(24171)
业经(21439)
(21411)
(21299)
(18434)
贸易(18417)
(17847)
(17840)
(17218)
金融(17216)
(17118)
银行(17102)
(16688)
地方经济(16096)
农业(16042)
环境(15451)
(15020)
(14841)
(12953)
机构
大学(283035)
学院(280827)
(134691)
经济(132258)
研究(110724)
管理(100998)
中国(87038)
理学(84424)
理学院(83352)
管理学(82326)
管理学院(81775)
(63229)
(62054)
科学(60770)
(56172)
研究所(49983)
中心(48545)
财经(48133)
(43702)
经济学(43603)
(43298)
(42760)
北京(40895)
(39629)
经济学院(38826)
(38007)
师范(37696)
财经大学(35479)
业大(34699)
(33926)
基金
项目(174422)
科学(138753)
研究(131541)
基金(128279)
(111064)
国家(110162)
科学基金(93548)
社会(88403)
社会科(84005)
社会科学(83990)
基金项目(66115)
(64992)
教育(59020)
(55325)
自然(55284)
自然科(53925)
自然科学(53912)
自然科学基金(52992)
资助(52634)
编号(50783)
(43553)
成果(43296)
(40520)
重点(40291)
国家社会(38267)
课题(37140)
(36785)
发展(36092)
(35730)
(35542)
期刊
(164748)
经济(164748)
研究(99587)
中国(67598)
(48325)
管理(41913)
(41248)
科学(39376)
学报(39208)
(33334)
金融(33334)
大学(31031)
教育(30523)
学学(28931)
农业(27967)
经济研究(27632)
财经(25951)
技术(24402)
业经(23790)
(22578)
问题(21356)
(19417)
世界(18245)
国际(18153)
(15385)
技术经济(15243)
经济问题(13294)
统计(12986)
现代(12819)
经济管理(12705)
共检索到46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隋筱童  张旭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确立,是根据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民主革命时期全力保障革命根据地建设与供给,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解放思想,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建设高水平开放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制度向基本经济制度体系转变的重大理论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定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表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抱一  伍山林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初心为指引,经历了为共同富裕奠定政治基础、艰难探索共同富裕、快速提升富裕程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四个在时间上继起的重要阶段;相应地,我国贫富状态经历不富不公、不富较公、变富求公三个阶段后,最近十年进入了追求既富又公也即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历史长期演变考察显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贯穿如下逻辑:在为人民谋幸福过程中,我国贫富状态演进与经济制度变迁具有内生动态关系:贫富状态对制度变迁提出新要求,制度变迁形成贫富状态新样态。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与以前一样进行体系性制度创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汪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并大力推行制度治党。因为制度治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元逻辑"遵循,也是现代政治发展与政党治理制度化的"功能逻辑"表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先后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萌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开端与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与型构、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的艰辛历程。这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推进提供了镜鉴启示,那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必须坚持中国问题导向,让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辉映伟大新时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汪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并大力推行制度治党。因为制度治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元逻辑"遵循,也是现代政治发展与政党治理制度化的"功能逻辑"表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先后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萌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开端与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与型构、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的艰辛历程。这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推进提供了镜鉴启示,那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必须坚持中国问题导向,让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辉映伟大新时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成艾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经历了在革命中重生、在建设中超越、在开放中繁荣、在创生中自信的大变迁,彰显出教育理念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健全、教育目标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的满足、教育内容助力自由全面发展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教育途径助力农民主体地位和幸福生活诉求的回归、教育手段助力农民教育质量评价观测指标的完善的时代表征。可按照重视内涵建设,培育乡村振兴新农民;紧扣发展需求,增加农民教育获得感;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农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理路来促进新时代农民教育的大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碚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密切联系实际,具有高度的实践能动性特征,其真理性直接体现为可检验的行动成效,即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果,理论见之于实践,实践哺育着理论。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直接肩负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使命、全方位投入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积淀、发挥引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从过去执著地向往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以来赞同和坚持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了极大的理论勇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在实践中取得实效,而且更具根本性和深刻性的是,这一巨大转变深得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术基础从计划经济的范式思维,彻底转向了市场经济的范式思维。冲破既有经济学范式的思维约束,确认和践行中国经济多种成分并存、多元一体发展的方向。在非同质国家间和非匀质"规则空域"格局中,进行规则衔接和实现公平的自由贸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对世界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所面对的重大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聪英  李建平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不懈追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等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使中国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实体经济大国,实体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未来发展大有可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段妍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进而对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即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辩证思维,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新时代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钟开斌  
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政党韧性的研究视角,构建"防备—管控—学习"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周期模型,以揭示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之谜。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重大风险的表现形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目标定位和行动策略不同,先后经历了以求生存求发展求胜利、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核心目标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首先在于它是一个韧性政党,面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善于主动进行防范准备、有效进行管控处理、及时进行学习改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冯兵兵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开展经济工作的辉煌历程,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经验与启示: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确保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确定经济工作大政方针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经济工作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战略谋划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通过学习加强党的经济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和改进经济工作方法;不断改进经济工作作风。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何自力  张月莹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经济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为人们服务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武装全党。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鼓励与限制、改造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这一政策的变迁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内在逻辑,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为逻辑方向;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相互促进为逻辑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终点。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政策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于"中国特色",统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于"外部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志勇  沈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命题,原本在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并不成立。然而,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来,经过不同阶段层次递进地探索,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由此完成了对传统理论的突破。中国共产党这一探索历程的内在逻辑,为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苏小庆  王颂吉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强国富民的经济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党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武装革命为强国富民建立政权基础(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第二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仿照苏联模式开展建设,为强国富民构建制度基础和生产力条件(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第三阶段是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强国富民(1978年12月至2012年10月);第四阶段是新时代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强国富民(2012年11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强国富民,其理论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在发展的政治保障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发展主题上,持之以恒推动实现经济现代化;在发展的内部动力上,从国情出发通过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通过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