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2)
- 2023(11714)
- 2022(9796)
- 2021(9048)
- 2020(7245)
- 2019(16900)
- 2018(16431)
- 2017(29885)
- 2016(16030)
- 2015(18413)
- 2014(18152)
- 2013(18255)
- 2012(17711)
- 2011(16732)
- 2010(16655)
- 2009(15323)
- 2008(15318)
- 2007(13339)
- 2006(12216)
- 2005(11679)
- 学科
- 济(77920)
- 经济(77843)
- 管理(37606)
- 业(36806)
- 中国(27707)
- 企(27301)
- 企业(27301)
- 方法(26532)
- 数学(22603)
- 数学方法(22418)
- 农(20755)
- 地方(20595)
- 学(17895)
- 业经(16776)
- 贸(16471)
- 贸易(16455)
- 易(15919)
- 财(14433)
- 农业(13999)
- 制(13981)
- 融(13830)
- 金融(13830)
- 银(13747)
- 银行(13712)
- 行(13472)
- 发(12937)
- 环境(12063)
- 地方经济(11572)
- 和(11371)
- 理论(10339)
- 机构
- 大学(239204)
- 学院(236236)
- 济(106277)
- 经济(104334)
- 研究(99726)
- 管理(81131)
- 中国(77532)
- 理学(67997)
- 理学院(67033)
- 管理学(65939)
- 管理学院(65504)
- 科学(60221)
- 京(54695)
- 所(52550)
- 研究所(47711)
- 财(47680)
- 农(44434)
- 中心(43216)
- 财经(36592)
- 院(36135)
- 江(36093)
- 北京(36076)
- 农业(34865)
- 范(34154)
- 经济学(34142)
- 师范(33756)
- 业大(33725)
- 经(33519)
- 科学院(30935)
- 经济学院(30438)
- 基金
- 项目(152560)
- 科学(120092)
- 基金(111576)
- 研究(109650)
- 家(100349)
- 国家(99545)
- 科学基金(82398)
- 社会(71025)
- 社会科(67239)
- 社会科学(67227)
- 基金项目(57374)
- 省(56436)
- 自然(51956)
- 自然科(50722)
- 自然科学(50705)
- 划(50133)
- 自然科学基金(49828)
- 教育(49167)
- 资助(46449)
- 编号(41774)
- 发(39317)
- 重点(36423)
- 成果(35513)
- 部(34825)
- 课题(31329)
- 发展(31300)
- 创(31212)
- 中国(31018)
- 展(30802)
- 国家社会(30714)
- 期刊
- 济(126350)
- 经济(126350)
- 研究(81560)
- 中国(57852)
- 农(41841)
- 学报(41414)
- 科学(39029)
- 财(34204)
- 管理(32975)
- 大学(30933)
- 农业(29036)
- 学学(28850)
- 教育(28806)
- 融(26056)
- 金融(26056)
- 经济研究(21682)
- 财经(19214)
- 业经(18669)
- 技术(18621)
- 经(16833)
- 业(16710)
- 问题(16410)
- 贸(15954)
- 国际(15505)
- 世界(15317)
- 资源(12160)
- 技术经济(11245)
- 图书(11191)
- 版(10788)
- 科技(10613)
共检索到39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少明
【目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征程中,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并论证这一继承和发展对于现实的重要指导意义。【设计/方法】结合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首先阐述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内涵,然后分析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具体表现,最后展现其现实意义。【结论/发现】“卡夫丁峡谷”理论有广义和狭义的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革命、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继承了马克思的广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同时,中国共产党也依据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发展了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对“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证明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对唯物史观、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聪英 李建平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不懈追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等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使中国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实体经济大国,实体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未来发展大有可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始发
<正>在筚路蓝缕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税收治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我国的税收理念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相应的税收政策和制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为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建党百年来的治税思想,江西财经大学王乔教授率领团队倾力完成了力作《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税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卫民 曹姣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桂萍 宋素培
中国共产党自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原则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各民族平等联合、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后,先后召开了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儿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逐渐迈入"强起来"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2014年和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针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系统部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战略。10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改革发展之路。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税收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推进新时代税收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史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财政工作在夺取革命的胜利、开展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实现人民美好向往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财实践和思想,应该认真总结和继承,为新时代的财政工作提供历史经验和理论支持。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怀友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明确将中国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有利于深刻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史 主题 民族复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顾海英 王常伟
共享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伴随着社会进步,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三农"实践始终贯穿着共享发展理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也为新发展阶段中国"三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展望未来,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际,中国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将不再有二元体制界定的"三农"问题,而只有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农村区域问题、农业产业问题和农民职业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梓鑫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科技创新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动科技思想创新,以此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科技思想发展为线索,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前进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立自强时期,从这四大时期中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发展战略和政策演进脉络,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第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将发展科技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前瞻性地创新科技思想;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理论,并以此引领中国的科技工作;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直面并回应时代课题,适时制定与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慷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依法办教;学科地位逐步确立,职业教育学走向成熟;从初创到系统,逐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内外兼攻巩固职业教育学学科合法性地位、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碚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密切联系实际,具有高度的实践能动性特征,其真理性直接体现为可检验的行动成效,即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果,理论见之于实践,实践哺育着理论。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直接肩负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使命、全方位投入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积淀、发挥引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从过去执著地向往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以来赞同和坚持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了极大的理论勇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在实践中取得实效,而且更具根本性和深刻性的是,这一巨大转变深得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术基础从计划经济的范式思维,彻底转向了市场经济的范式思维。冲破既有经济学范式的思维约束,确认和践行中国经济多种成分并存、多元一体发展的方向。在非同质国家间和非匀质"规则空域"格局中,进行规则衔接和实现公平的自由贸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对世界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所面对的重大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苏小庆 王颂吉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强国富民的经济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党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武装革命为强国富民建立政权基础(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第二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仿照苏联模式开展建设,为强国富民构建制度基础和生产力条件(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第三阶段是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强国富民(1978年12月至2012年10月);第四阶段是新时代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强国富民(2012年11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强国富民,其理论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在发展的政治保障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发展主题上,持之以恒推动实现经济现代化;在发展的内部动力上,从国情出发通过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通过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