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5)
2023(6207)
2022(5108)
2021(5255)
2020(4031)
2019(9712)
2018(9610)
2017(15479)
2016(9337)
2015(11035)
2014(10986)
2013(10188)
2012(9707)
2011(9228)
2010(9157)
2009(8158)
2008(7983)
2007(6678)
2006(5975)
2005(5787)
作者
(22297)
(18716)
(18505)
(17981)
(11881)
(8936)
(8565)
(7352)
(7318)
(6617)
(6432)
(6366)
(6138)
(6036)
(5932)
(5828)
(5611)
(5392)
(5356)
(5349)
(5004)
(4466)
(4392)
(4341)
(4316)
(4144)
(4082)
(4053)
(3813)
(3760)
学科
(33521)
经济(33494)
中国(20204)
教育(19552)
管理(14694)
方法(14108)
数学(13235)
数学方法(13149)
(12376)
(9362)
贸易(9354)
(9232)
(8438)
(8119)
(8027)
企业(8027)
(7265)
理论(7133)
(6548)
发展(6284)
(6161)
(5953)
关系(5902)
(5885)
教学(5840)
(5454)
金融(5454)
(5415)
银行(5414)
(5359)
机构
大学(128055)
学院(119679)
(54867)
研究(54674)
经济(53977)
中国(36855)
管理(35705)
理学(30246)
(30051)
理学院(29723)
管理学(29260)
管理学院(28995)
教育(28288)
科学(28113)
(26885)
(26838)
师范(26810)
研究所(24515)
(23378)
师范大学(22773)
中心(22351)
北京(20970)
(19357)
经济学(19165)
财经(18532)
(17394)
经济学院(17171)
(16758)
研究院(14957)
研究中心(14872)
基金
项目(75217)
研究(63883)
科学(61578)
基金(54284)
(46822)
国家(46367)
社会(40967)
社会科(38553)
社会科学(38549)
科学基金(38030)
教育(37536)
基金项目(26689)
编号(26485)
(25618)
(25500)
成果(24987)
资助(22534)
课题(22108)
(20961)
自然(20392)
自然科(19936)
自然科学(19931)
自然科学基金(19615)
中国(19555)
重点(19154)
教育部(19099)
(18514)
(17738)
(17656)
国家社会(17523)
期刊
(57363)
经济(57363)
研究(52894)
教育(47100)
中国(36465)
(16543)
科学(15751)
学报(15564)
大学(13594)
管理(13170)
技术(12992)
(12943)
职业(11549)
经济研究(10977)
学学(10906)
财经(10208)
(10103)
(10029)
金融(10029)
农业(9586)
世界(9559)
国际(9490)
(9085)
(7741)
论坛(7741)
技术教育(7689)
职业技术(7689)
职业技术教育(7689)
问题(7658)
(6620)
共检索到203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来文静  雷前虎  路宝利  
学徒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承担着重要作用,肩负着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功能。回顾中国共产党学徒教育的百年探索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建国之前、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不同阶段,呈现出解放学徒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实践训练与教育学习相结合、法制保障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等内在发展逻辑,其发展宗旨也实现了从学徒解放向民族复兴迭代迈进,深化了人民群众对党领导学徒教育的认识。展望未来,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必须克服现代性焦虑,基于历史经验和本土实践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体系,基于基因谱系和传统回归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理论话语,基于技术赋能和未来教育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国际图景,持续推动中国当代职业教育革新,为世界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道路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荣材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历史进程的逻辑起点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各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逻辑起点,形成了一系列回应和解答时代问题的经济思想或政治经济学。这些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过渡时期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在破解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点的经济思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郭栋林  夏方舟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中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深入剖析标志性事件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界定了影响土地制度历史进程标志性事件的内涵特征,构建了基于“重大性—变革性—积极性”的标志性事件识别路径,识别提炼了“一大党纲”“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六十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基本国策法制化”“物权立法”“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十大标志性事件。研究结论:十大标志性事件源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归结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土地制度变革始终坚持不断自我革新的动态演化逻辑,坚定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历史自信,并为未来改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马金华  林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因应时局进行财税治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红色型"财税,支援了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构建国家型财税,推进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酝酿调控型财税,驱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筑现代型财税,促进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认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一元领导的统筹之向、良法之下的规范善治和以民为本的价值核心,是党百年财税治理的基本经验。正是如此,党才得以披荆斩棘,完成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以史为鉴,当前我国财税治理需要以提高人民幸福感为旨归,实现质量化发展、适度化举债、一体化运行,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性,化解财税风险,发挥央地两个积极性,构建有活力、有动力、有合力的财税治理新格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春根  罗家为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推动了基层治理制度的多次变革,呈现了从"动员"到"统合"的鲜明特征。从民主革命时期扎根基层社会、建立党政权力与基层社会的互动机制,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以支配和管控为内核"城乡分治"的单位制和人民公社;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开放流动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塑造"城乡一体"的治理新格局,到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多维整合功能。中国共产党基于不同时期治理目标的转换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以非凡的治国谋略主动作为,推动了基层治理制度的有效变迁,超越了西方政党和治理现代化的预设理论。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统合型"治理模式正在悄然孕育,必将加快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建设话语体系,彰显"中国之治"的强大魅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罗晶  
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锚定方向、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续写新篇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入学机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逐步提高;调整完善教育布局与结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鼓励教育探索与研究,形成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百年的不懈探索,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四是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方能取得辉煌业绩,也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孕育、确立、发展、稳定、曲折、成熟、完善的演变历程。在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与时俱进中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坚持工具价值与人本价值的融合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克服探索中的曲折与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学习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迎爽  郑宜帆  
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而教育目的的明晰则是党推动教育治理的前提条件。党关于教育目的的认识,经历了由"引进来"到"中国化"继而"体系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历程。党在这一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指导、坚持教育法制建设与教育目的探索的统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着眼教育强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目的;坚持实践导向,不断提升教育目的理论的执行力;面向未来挑战,持续推进教育目的理论的守正创新,以教育目的的现代化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远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为教育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观,培养"四有"好老师的教师观,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思想。当下,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岳蓉  
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常规性、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承担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干部教育经历了探索发展、曲折发展、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五个阶段,形成了探索性与规范性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统一、政治性与教育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应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的历史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干部学习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创新,保持干部教育发展活力;推动学科发展,发挥干部教育理论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璐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典型代表,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卓越的组织能力、务实的政策风格和持久的价值追求,肩负起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以理论自觉引领实践探索,确立了科学的革命观、发展观和现代化观,不断完善斗争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善于制度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性构建模式,在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大历史性飞跃的过程中,体现出深沉的人民情怀与强烈的历史担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