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1)
- 2023(9899)
- 2022(8282)
- 2021(8051)
- 2020(6314)
- 2019(14712)
- 2018(14144)
- 2017(26451)
- 2016(14305)
- 2015(16241)
- 2014(15933)
- 2013(15697)
- 2012(14915)
- 2011(13853)
- 2010(13977)
- 2009(13030)
- 2008(12998)
- 2007(11234)
- 2006(10263)
- 2005(9358)
- 学科
- 济(60878)
- 经济(60817)
- 管理(39550)
- 业(34479)
- 企(26870)
- 企业(26870)
- 中国(24498)
- 方法(22821)
- 数学(20357)
- 数学方法(20167)
- 农(17011)
- 财(15456)
- 贸(14189)
- 贸易(14181)
- 易(13879)
- 制(13392)
- 地方(12455)
- 业经(11737)
- 策(11307)
- 银(10842)
- 银行(10841)
- 行(10552)
- 环境(10419)
- 农业(10226)
- 学(10008)
- 融(9952)
- 金融(9951)
- 体(9118)
- 及其(9033)
- 发(8974)
- 机构
- 大学(199630)
- 学院(198754)
- 济(93908)
- 经济(92104)
- 研究(77602)
- 管理(75299)
- 理学(63594)
- 理学院(62832)
- 管理学(62113)
- 中国(61759)
- 管理学院(61708)
- 财(44265)
- 京(43773)
- 科学(41486)
- 所(37357)
- 中心(35266)
- 财经(33897)
- 研究所(33471)
- 经(31154)
- 经济学(30067)
- 江(28787)
- 院(28517)
- 北京(28478)
- 范(27406)
- 师范(27283)
- 经济学院(26943)
- 农(26842)
- 财经大学(25156)
- 州(22950)
- 业大(22671)
- 基金
- 项目(128350)
- 科学(103448)
- 研究(99026)
- 基金(95816)
- 家(82440)
- 国家(81796)
- 科学基金(70420)
- 社会(66356)
- 社会科(63042)
- 社会科学(63027)
- 基金项目(49125)
- 省(45488)
- 教育(45019)
- 自然(41784)
- 自然科(40800)
- 自然科学(40792)
- 划(40189)
- 自然科学基金(40073)
- 编号(39236)
- 资助(39181)
- 成果(33694)
- 部(30656)
- 重点(29221)
- 国家社会(28926)
- 发(28396)
- 课题(28010)
- 中国(27304)
- 教育部(26940)
- 创(26052)
- 性(25487)
共检索到319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柯子
城市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单元,本文基于管理的基本要素,从管理主体、管理目标、管理客体、管理理念、管理规范、管理策略、管理保障和管理环境等八个方面探索构建分析我国城市治理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着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城市治理的历史性变革,分五个阶段解析百年来城市治理的变迁图景,汲取城市治理百年来的正反经验,着眼未来城市高效能治理,提出推进城市治理多元化、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治理 系统框架 百年经验 高效能治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百年发展 历史经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 百年历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 百年历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王明世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税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内在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需要的"动能转换",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深远动力。从国家治理需要、演进证据、演进特征三个维度,分阶段梳理建党百年治税思想变迁的逻辑和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普适经验,对于税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变局、大挑战、大机遇的背景下,治税思想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在化解公共风险方面主动作为、在顺应人民期待方面精准发力,为税收法律体系形成贡献智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砖添瓦。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治税思想 税收法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减贫 思想演进 减贫成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芙蓉 秦书生
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经历了基础萌芽、起步探索、初步形成、丰富发展和成熟完善5个阶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产生了关于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最初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方针,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八大前夕,党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历经百年,不断深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明确了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向,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亚星 李哲 于水
基于建党百年来城市工作的史料梳理,发现城市工作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并受制度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和领导者因素的共同驱动,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不断发展,其中领导者对环境的判断是影响城市工作变迁的关键。新时代以来,党的城市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手段逐步健全,内容日益丰富,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立足于城市工作变迁特征和当前挑战,提出未来的城市工作应将城市发展普遍规律与地区异质性相结合,将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数字化转型、区域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人民城市 城市工作 城市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义兵 朱胜晖 刘达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政策,不断引领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党领导下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政治解放与争取获得民主权利阶段(1921—1949年)、社会解放与投身新中国全面建设阶段(1949—1978年)、劳动解放与农村生产力活力释放阶段(1978—2012年)和个性解放与美好生活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始终坚持党对农民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民教育根本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农民教育根本原则、"服务农民全面发展"的农民教育根本目的和"农民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农民教育基本规律,其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引领中国农民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农民教育应更加关注农民的文化精神成长与内生发展动力激发,通过高质量的农民教育推动形成农民内生性发展文化,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佐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并付诸实施,逐步完善,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可以为今后制定和完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税收政策提供重要的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佐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并付诸实施,逐步完善,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有关重要会议文献以及其他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概要梳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税收政策演进的情况,以便总结宝贵的经验,为今后制定和完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税收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税收 政策 演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宝敏 李晓华 杜娟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林业的百年光辉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学、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林业政策史做了简明梳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富强美丽的国家战略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实行平均山权林权的政策,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改革开放前,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百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建立林业公有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主”和“大砍大造”的政策,林业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创造性地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政策,使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新时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实行依法保护、系统治理、生态扶贫三者相结合的政策,有效促进了林业高质量发展。百年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林业取得重大成就,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2020年底的23.04%,昔日的濯濯童山变为绿水青山。总结历史经验,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守美丽目标、因宜施策、法策并举、善用市场的政策。展望未来,前程美好,任务艰巨: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注重提升以林长制为基础的治理能力、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分类经营、完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护林员制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建军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治理的运用实践经历了从建立政权到推进治国理政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方面形成了政党协商、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对话等模式,并最终成熟定型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治理的发展定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对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中处在核心位置,进而也生发出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在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向基层协商赋权增能来推动协商治理的优势转化,信息技术与协商治理的深度融合也可能成为优势转化的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