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9)
2023(10415)
2022(8486)
2021(8101)
2020(6461)
2019(15059)
2018(14433)
2017(25862)
2016(13632)
2015(15881)
2014(15391)
2013(15569)
2012(14934)
2011(14127)
2010(13882)
2009(12953)
2008(12655)
2007(11140)
2006(10058)
2005(9080)
作者
(41632)
(35222)
(34899)
(33234)
(22087)
(16976)
(15587)
(13665)
(13595)
(12408)
(12277)
(11965)
(11392)
(11259)
(11072)
(11033)
(10267)
(10223)
(10056)
(9966)
(8956)
(8688)
(8572)
(8221)
(7947)
(7943)
(7807)
(7578)
(7277)
(7174)
学科
(60345)
经济(60280)
(30780)
管理(29413)
(28408)
中国(22841)
方法(22566)
数学(20148)
数学方法(19972)
(19453)
企业(19453)
农业(18612)
业经(15344)
(13956)
(13375)
贸易(13364)
(13115)
(12729)
(12543)
地方(12511)
(10975)
(9898)
银行(9870)
(9814)
金融(9813)
(9668)
发展(9011)
(8997)
(8459)
(8414)
机构
大学(201435)
学院(197654)
(87171)
经济(85455)
研究(82648)
管理(68879)
中国(64092)
理学(58040)
理学院(57259)
管理学(56233)
管理学院(55870)
科学(49603)
(45290)
(42257)
(42176)
研究所(38563)
(38286)
中心(37607)
农业(32254)
业大(30562)
(29943)
(29794)
财经(29454)
北京(29401)
(28615)
师范(28271)
经济学(28006)
(27215)
科学院(25242)
经济学院(25038)
基金
项目(133584)
科学(105378)
基金(99163)
研究(96545)
(89402)
国家(88695)
科学基金(73544)
社会(63356)
社会科(59586)
社会科学(59576)
基金项目(51289)
(48494)
自然(46369)
自然科(45284)
自然科学(45269)
自然科学基金(44495)
教育(43301)
(43078)
资助(40357)
编号(37275)
成果(31875)
重点(31571)
(31011)
(30201)
国家社会(27823)
中国(27531)
课题(27098)
(27007)
教育部(26113)
科研(25877)
期刊
(102970)
经济(102970)
研究(64959)
中国(50348)
(44312)
学报(37166)
科学(34470)
农业(29968)
大学(28489)
(26649)
学学(26361)
管理(25254)
教育(23955)
(20588)
金融(20588)
业经(17072)
经济研究(16832)
技术(15312)
财经(15071)
(14696)
问题(13415)
(13203)
世界(13083)
(12484)
图书(12128)
国际(11782)
(11345)
资源(10021)
业大(9723)
农村(9239)
共检索到323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景新  
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历史脉络,描述了4个历史时期、9个阶段的特征与成就,认为:"三农"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最繁重的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贯穿始终的工作重心。从苏区和根据地建设,到农业农村经济恢复、农业合作化及"四化"、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反映了中国百年乡村建设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价值取向,但其本质都是"三农"现代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荣材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历史进程的逻辑起点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各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逻辑起点,形成了一系列回应和解答时代问题的经济思想或政治经济学。这些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过渡时期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在破解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点的经济思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定华  王名扬  
经过了艰苦开创、曲折探索、辉煌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针对党创办与领导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从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背景、指导方针、高等学校办学实践等维度的回顾和梳理,在研究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经验与特点基础上,总结出基本经验;进一步探讨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旭源  李红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部署中首次提出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既是对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统筹规划。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利益配置中所承担的领导者角色发挥了维护农民利益、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经验来看,乡村建设行动与农村基层党建的耦合共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逻辑。但在乡村建设核心要义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具备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能力仍然受到组织、物质、文化、社会等现实困境的制约,也使得探索契合乡村建设行动的农村基层党建优化策略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然向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璐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典型代表,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卓越的组织能力、务实的政策风格和持久的价值追求,肩负起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以理论自觉引领实践探索,确立了科学的革命观、发展观和现代化观,不断完善斗争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善于制度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性构建模式,在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大历史性飞跃的过程中,体现出深沉的人民情怀与强烈的历史担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百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本文立足2020年全面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人类发展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历史方位,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减贫夯实体制保证和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推动减贫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理论贡献可概括为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论、坚持以发展促减贫的物质基础论、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的方法遵循论、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论、坚持贫困群众为主体的内生动力论、坚持求真务实真扶贫的历史检验论等“七论”,形成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凯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从萌芽、形成,到发展和丰富的百年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百年历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也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时点。一些学者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历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拓性与前沿性探索,在研究内容、阶段划分、呈现形式上形成了新的特点和趋势,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迈向新的理论纵深,而且为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怀友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明确将中国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有利于深刻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来文静  雷前虎  路宝利  
学徒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承担着重要作用,肩负着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功能。回顾中国共产党学徒教育的百年探索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建国之前、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不同阶段,呈现出解放学徒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实践训练与教育学习相结合、法制保障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等内在发展逻辑,其发展宗旨也实现了从学徒解放向民族复兴迭代迈进,深化了人民群众对党领导学徒教育的认识。展望未来,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必须克服现代性焦虑,基于历史经验和本土实践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体系,基于基因谱系和传统回归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理论话语,基于技术赋能和未来教育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国际图景,持续推动中国当代职业教育革新,为世界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道路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求索  [作者] 段妍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进而对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即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辩证思维,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新时代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梅  魏怡雪  彭淑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根植于“三农”问题的土壤。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百年演变,会发现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二,理论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三农”问题;第三,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政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地调整“三农”政策;第五,实践经验:始终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玮  吴次芳  游和远  李冠  黄雪飞  
研究目的:系统性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实践的历史变迁,总结建党百年以来党的空间治理的主要特征和历史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各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空间治理重点和治理手段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2)中国共产党百年空间治理历史经验为:主要矛盾与空间治理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空间治理中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空间治理主体结构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研究结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对空间治理的探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应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推动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平衡空间治理中的多元取向,优化衔接空间战略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