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9)
- 2023(6808)
- 2022(5272)
- 2021(5276)
- 2020(3830)
- 2019(8885)
- 2018(8268)
- 2017(15030)
- 2016(7787)
- 2015(8955)
- 2014(8569)
- 2013(8598)
- 2012(8102)
- 2011(7558)
- 2010(7446)
- 2009(6929)
- 2008(6747)
- 2007(5760)
- 2006(5148)
- 2005(4847)
- 学科
- 济(37572)
- 经济(37543)
- 管理(19089)
- 业(17721)
- 中国(15535)
- 方法(15422)
- 数学(13676)
- 数学方法(13608)
- 企(13376)
- 企业(13376)
- 贸(10445)
- 贸易(10436)
- 农(10310)
- 易(10310)
- 业经(8195)
- 制(7282)
- 财(6752)
- 农业(6663)
- 银(6237)
- 银行(6237)
- 学(6172)
- 发(6155)
- 行(6122)
- 出(5805)
- 关系(5795)
- 环境(5775)
- 融(5715)
- 金融(5714)
- 和(5620)
- 体(5368)
- 机构
- 大学(117410)
- 学院(114814)
- 济(58215)
- 经济(57463)
- 研究(46491)
- 管理(41655)
- 中国(36554)
- 理学(35610)
- 理学院(35200)
- 管理学(34880)
- 管理学院(34663)
- 京(25461)
- 科学(24784)
- 财(24562)
- 所(22265)
- 研究所(20384)
- 经济学(20082)
- 财经(19885)
- 中心(19545)
- 经(18518)
- 经济学院(18080)
- 北京(16856)
- 院(16792)
- 范(15909)
- 师范(15820)
- 财经大学(15012)
- 江(14804)
- 农(14653)
- 科学院(14311)
- 研究中心(13565)
- 基金
- 项目(76878)
- 科学(62587)
- 研究(60488)
- 基金(58395)
- 家(50837)
- 国家(50432)
- 科学基金(42792)
- 社会(41829)
- 社会科(39795)
- 社会科学(39790)
- 基金项目(29204)
- 教育(27364)
- 省(25620)
- 自然(23664)
- 资助(23473)
- 划(23156)
- 自然科(23145)
- 自然科学(23139)
- 编号(23119)
- 自然科学基金(22774)
- 成果(19838)
- 中国(19617)
- 国家社会(19344)
- 部(18950)
- 重点(17837)
- 发(17788)
- 教育部(16821)
- 课题(16551)
- 创(16192)
- 性(15736)
共检索到178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红杰
斗争精神是斗争主体在斗争实践中,在把握斗争规律的基础上生成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既是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也内蕴于马克思主义斗争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斗争基因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实践之中,是党过去能够成功、未来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具有新的科学内涵: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斗争宗旨;善作善成、讲求实效的斗争策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姿态。理性审视斗争及斗争精神,要明确斗争不是感性冲动,而是理性实践;斗争不是谋私独斗,而是团结奋斗;斗争不是被动作为,而是担当有为。新时代新征程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赓续精神血脉、把握历史主动、强化实践锻炼来砥砺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和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指导下,十分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一直坚持为革命服务的方向,科技事业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党对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不仅引领了革命根据地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推进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形成,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成鑫 杨晓晓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立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系列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精神导引、凝聚激励作用。认同革命精神是继承与发扬革命精神的根本前提,继承与发扬革命精神的实质是对革命精神的切实认同。增进革命精神的认同,是党在伟大实践中一脉相承的历史性生成,是革命建设改革时代反复确认的价值性生成,是新时代新形势迫切需要的现实性生成。要继续深化革命精神系统性研究,完善革命精神传播方式,多维度开展革命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分别从认知、情感、行为认同角度探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认同的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陈金芳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教育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与探索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教育主张,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为理论支点,以建党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基本背景,以各时期教育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实践空间,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在最高思维层次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鹏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使命担当、奋斗目标的科学认知而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质。它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之优良政治基因,涵育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思想滋养,赋能于党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光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一部中共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百年奋斗史锤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意志和本领,孕育生成了伟大斗争精神,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政治品格。伟大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气质,已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它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基本事实和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风险和考验,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居安思危,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光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一部中共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百年奋斗史锤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意志和本领,孕育生成了伟大斗争精神,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政治品格。伟大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气质,已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它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基本事实和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风险和考验,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居安思危,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玉启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其内容分为认知层面、目标层面、特质层面、主体层面。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具有内在的逻辑自洽性。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不是偶然的,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实践的产物,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历史进程中发扬光大。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需要在深化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化身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指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谢燕红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后关头,军事战争成为国共双方进行较量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整个西柏坡时期的军事历程可归纳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收官四个阶段,在每个战略阶段部署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都鲜明地凸显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并最终将中国革命推向属于人民的胜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诗宇 丁晓强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基础支撑。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缘于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理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跃升、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以及全球发展的新思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导引、思想指引和主体牵引,才能有力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蹄疾步稳,进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奠定坚固基石。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 逻辑 意蕴 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思想 历史 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 演进历程 内在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扬 唐文方
文章意在探究不同世代的中国青年的政党信任差异,以及经济环境和这种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1990~2018年五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文章发现:中国青年的政党信任随代际更替不断提高,95后青年的政党信任高于之前任何一代;微观经济变量(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的作用是有限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占世界GDP比重)有更显著的作用;政党信任的产生主要发生在青年初期(16岁),而不是调查年份。这些发现更有力地支持了政党信任的文化逻辑,而不是基于理性选择的制度逻辑。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社会化 理性选择 中国青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