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0)
- 2023(8253)
- 2022(6789)
- 2021(6870)
- 2020(5226)
- 2019(12301)
- 2018(11853)
- 2017(20758)
- 2016(12041)
- 2015(13795)
- 2014(13602)
- 2013(12704)
- 2012(11972)
- 2011(11279)
- 2010(11332)
- 2009(10045)
- 2008(9967)
- 2007(8865)
- 2006(8140)
- 2005(7683)
- 学科
- 济(44622)
- 经济(44578)
- 管理(28494)
- 业(26950)
- 中国(22272)
- 企(22048)
- 企业(22048)
- 教育(19774)
- 方法(17721)
- 数学(15385)
- 数学方法(15254)
- 农(12941)
- 贸(11066)
- 贸易(11052)
- 易(10896)
- 财(10253)
- 制(10213)
- 业经(9626)
- 理论(9530)
- 学(9352)
- 发(8693)
- 策(7973)
- 农业(7969)
- 体(7785)
- 银(7564)
- 银行(7559)
- 行(7406)
- 发展(7398)
- 展(7275)
- 技术(7246)
- 机构
- 大学(169055)
- 学院(161679)
- 济(70886)
- 经济(69595)
- 研究(66850)
- 管理(55450)
- 理学(47277)
- 理学院(46631)
- 管理学(46030)
- 中国(45984)
- 管理学院(45654)
- 京(38154)
- 科学(34180)
- 所(32106)
- 财(32037)
- 范(31567)
- 师范(31455)
- 教育(30339)
- 研究所(29123)
- 中心(27224)
- 师范大学(26251)
- 北京(25781)
- 财经(25315)
- 院(23979)
- 江(23916)
- 经(23403)
- 经济学(23229)
- 经济学院(20783)
- 农(19729)
- 财经大学(19011)
- 基金
- 项目(101637)
- 研究(84478)
- 科学(83186)
- 基金(74149)
- 家(63821)
- 国家(63192)
- 社会(54985)
- 科学基金(53031)
- 社会科(51940)
- 社会科学(51929)
- 教育(46301)
- 基金项目(36582)
- 省(35674)
- 编号(34797)
- 划(33875)
- 成果(32100)
- 资助(30136)
- 自然(29441)
- 自然科(28782)
- 自然科学(28777)
- 自然科学基金(28317)
- 课题(27670)
- 部(26811)
- 重点(24795)
- 教育部(24384)
- 发(23460)
- 国家社会(23406)
- 中国(23384)
- 性(23041)
- 年(22888)
- 期刊
- 济(78394)
- 经济(78394)
- 研究(64712)
- 教育(50484)
- 中国(43923)
- 财(23535)
- 管理(22598)
- 科学(21675)
- 学报(20205)
- 农(18850)
- 大学(17584)
- 技术(16055)
- 学学(14748)
- 融(14166)
- 金融(14166)
- 财经(13701)
- 经济研究(13659)
- 农业(13155)
- 职业(12268)
- 经(12098)
- 贸(11485)
- 世界(10663)
- 问题(10419)
- 国际(10286)
- 业经(10064)
- 坛(9646)
- 论坛(9646)
- 技术教育(8006)
- 职业技术(8006)
- 职业技术教育(8006)
共检索到264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云龙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结合实践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蕴含着传承既往教育管理经验的历史逻辑、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未来逻辑。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作为教育治理方略的"九个坚持",把握其历史逻辑与未来逻辑是重要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云龙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结合实践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蕴含着传承既往教育管理经验的历史逻辑、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未来逻辑。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作为教育治理方略的"九个坚持",把握其历史逻辑与未来逻辑是重要途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鹏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使命担当、奋斗目标的科学认知而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质。它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之优良政治基因,涵育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思想滋养,赋能于党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梅 魏怡雪 彭淑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根植于“三农”问题的土壤。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百年演变,会发现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二,理论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三农”问题;第三,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政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地调整“三农”政策;第五,实践经验:始终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思想 历史 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 演进历程 内在逻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贠杰
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依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高效的组织领导力是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组织领导力的理论框架,本文探讨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历史性成就背后的制度性逻辑,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的思想力、决策力、人事力、执行力和监督力等五大要素的结构功能分析,提出卓越的组织领导力是一个政党最应具备的能力,也是中国共产党治理成就的内在动因和制度逻辑,由此得出"组织常在、制度常在,但高效的组织领导力不常在"的实践总结。本文从新视角揭示了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政党制度优势,对深化党的建设内在规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组织学分析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金华 毕学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因应时局进行财税治理,经历了从"红色"财税到国家财税的功能演变,从国家分配到国家治理的定位演变,从高度集中到灵活积极的管理演变。在百年历程演化中,中国共产党财税治理的逻辑主线是以因应矛盾为重心,主体主线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价值主线是以以民为本为中心。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攻坚克难,完成各阶段的历史任务。未来中国共产党财税治理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旨归,以财税能力现代化匹配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和谐央地财税关系,统筹推进财税立法、执法、守法,以构建明权责、有活力、守"方圆"的财税治理新格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雪荧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了不同内容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百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可为未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历经了“幼有所护”的萌芽期、“幼有所托”的生长期、从“全幼有托”到“幼无所托”的波折期、“幼有园(班)入”的复兴期、“幼难入园”的无力期、“幼应有育”的调整期、“幼有所育”的规范期七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党的领导和各阶段国家战略是其发展的关键影响力量。各阶段中,教育方针、城乡关系、儿童权利、妇女角色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并逐渐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未来发展中,小环境驱动力将发挥主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未来政策应在农村幼儿养育支援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幼师队伍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建构上予以支持和指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金明 郭栋林 夏方舟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土地制度百年变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梳理总结了百年来党的土地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以革命为主线""以公平为目标""以效率为优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的历史逻辑,分析了百年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直接指导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以史为鉴、以理为纲,探讨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为未来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扬 唐文方
文章意在探究不同世代的中国青年的政党信任差异,以及经济环境和这种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1990~2018年五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文章发现:中国青年的政党信任随代际更替不断提高,95后青年的政党信任高于之前任何一代;微观经济变量(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的作用是有限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占世界GDP比重)有更显著的作用;政党信任的产生主要发生在青年初期(16岁),而不是调查年份。这些发现更有力地支持了政党信任的文化逻辑,而不是基于理性选择的制度逻辑。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社会化 理性选择 中国青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学娜
职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判断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成度和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沿着保障功能分化的逻辑,阶段性、多维度地推进和深化。从建党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职业福利与公共福利混合为一体来推进,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两者保障功能定位的分化并明确了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功能;进而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完成的基础上,推动职业福利保障功能从微弱补充到实质补充的层次分化;同时协调推进公私部门间的职业保障功能分化进程,从公私分立到公私"可比较"。最终通过对职业保障功能分化的推进,建构起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玉启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其内容分为认知层面、目标层面、特质层面、主体层面。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具有内在的逻辑自洽性。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不是偶然的,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实践的产物,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历史进程中发扬光大。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需要在深化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化身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指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