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5)
- 2023(7155)
- 2022(5975)
- 2021(6075)
- 2020(4741)
- 2019(11447)
- 2018(11504)
- 2017(18670)
- 2016(11255)
- 2015(13362)
- 2014(13741)
- 2013(12803)
- 2012(12104)
- 2011(11342)
- 2010(11422)
- 2009(10113)
- 2008(10110)
- 2007(8872)
- 2006(7894)
- 2005(7535)
- 学科
- 济(38607)
- 经济(38570)
- 管理(22129)
- 中国(21558)
- 教育(20099)
- 业(18492)
- 方法(15607)
- 数学(13968)
- 数学方法(13833)
- 企(13589)
- 企业(13589)
- 贸(10663)
- 贸易(10653)
- 农(10556)
- 易(10498)
- 理论(9432)
- 财(9360)
- 学(9290)
- 教学(8177)
- 制(8104)
- 发(7804)
- 银(6991)
- 银行(6987)
- 业经(6959)
- 行(6785)
- 发展(6570)
- 农业(6469)
- 融(6454)
- 金融(6453)
- 展(6446)
- 机构
- 大学(152988)
- 学院(146950)
- 济(61697)
- 研究(61078)
- 经济(60419)
- 管理(45274)
- 中国(43580)
- 理学(37368)
- 理学院(36751)
- 管理学(36107)
- 京(35910)
- 管理学院(35778)
- 科学(32669)
- 范(30560)
- 所(30545)
- 师范(30424)
- 教育(29838)
- 财(28602)
- 研究所(27411)
- 中心(26341)
- 师范大学(25267)
- 北京(24743)
- 江(22940)
- 财经(22002)
- 院(21803)
- 经济学(20591)
- 经(20302)
- 技术(18523)
- 农(18465)
- 经济学院(18458)
- 基金
- 项目(87448)
- 研究(74472)
- 科学(70032)
- 基金(61015)
- 家(52131)
- 国家(51579)
- 社会(45366)
- 社会科(42664)
- 社会科学(42658)
- 教育(42540)
- 科学基金(42500)
- 编号(32570)
- 省(31562)
- 成果(30403)
- 基金项目(30230)
- 划(29900)
- 课题(26211)
- 资助(25650)
- 自然(23361)
- 部(22941)
- 自然科(22802)
- 自然科学(22797)
- 自然科学基金(22428)
- 年(22080)
- 重点(21713)
- 中国(20846)
- 性(20680)
- 教育部(20673)
- 发(20336)
- 规划(19174)
共检索到253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孕育、确立、发展、稳定、曲折、成熟、完善的演变历程。在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与时俱进中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坚持工具价值与人本价值的融合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克服探索中的曲折与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学习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方针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迎爽 郑宜帆
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而教育目的的明晰则是党推动教育治理的前提条件。党关于教育目的的认识,经历了由"引进来"到"中国化"继而"体系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历程。党在这一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指导、坚持教育法制建设与教育目的探索的统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着眼教育强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目的;坚持实践导向,不断提升教育目的理论的执行力;面向未来挑战,持续推进教育目的理论的守正创新,以教育目的的现代化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欣然
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为脉络进行梳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探索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端,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传播和发展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新中国的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工作在破旧立新中全面开展,改革开放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根据新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时调整。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建党百年来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表明,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之"基"、坚守党管意识形态之"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之"法"、恪守为民之"情"、遵循斗争之"道"、释放文化之"能",才能持续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意识形态工作 方法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肖玉飞
从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到逐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探索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部历史征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据社会矛盾变化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开辟了新民主主义经济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赎买方式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经曲折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创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任保平 秦华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带领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道路,推动了开放发展理论的创新。建党百年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为了更好地在开放中推动我国发展,党中央对开放发展理论展开新探索,提出新时代的开放发展理念、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开放的观念、开放的体制、开放的格局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开放格局 开放理论 理论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治东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信用的探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理论根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期、推进期、拓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信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立足本土实际基础上积极借鉴外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探索策略和探索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信用建设之路。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胜 吴大兵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面对并要全力破解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党的事业发展的快慢与党的"三农"政策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百年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从农民诉求愿望出发制定"三农"政策,必须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谋划"三农"问题,必须紧扣回应"三农"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必须遵循"三农"问题的基本规律制定正确策略。进入新发展阶段,应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为引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加快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彻底破解大国小农难题,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友荣
中国共产党百年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目标、本体的认识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系统的劳动教育经验。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提质增效,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追求美丽劳动、以劳育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劳动教育 美丽劳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罗晶
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锚定方向、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续写新篇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入学机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逐步提高;调整完善教育布局与结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鼓励教育探索与研究,形成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百年的不懈探索,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四是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方能取得辉煌业绩,也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事业 重大成就 历史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岳蓉
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常规性、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承担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干部教育经历了探索发展、曲折发展、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五个阶段,形成了探索性与规范性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统一、政治性与教育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应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的历史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干部学习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创新,保持干部教育发展活力;推动学科发展,发挥干部教育理论作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远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为教育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观,培养"四有"好老师的教师观,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思想。当下,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芦敏敏
美好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出并擘画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美好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百年接续奋斗史,就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制度建设为导向,不断探索实现人类美好社会愿景的宏伟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制度的成功实践,进一步确证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与发展了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为全球治理与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原创性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麦收 司小飞
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百年探索过程,科学把握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规律,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类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并设想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建设原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理想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进行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以实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的历史贡献在于: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高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华,成功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