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4)
- 2023(6972)
- 2022(5721)
- 2021(5663)
- 2020(4574)
- 2019(10593)
- 2018(10565)
- 2017(18736)
- 2016(10023)
- 2015(11827)
- 2014(11531)
- 2013(11361)
- 2012(11082)
- 2011(10292)
- 2010(10269)
- 2009(9590)
- 2008(9875)
- 2007(8944)
- 2006(8026)
- 2005(7175)
- 学科
- 济(45589)
- 经济(45547)
- 管理(26988)
- 业(20170)
- 方法(17892)
- 中国(16820)
- 数学(15690)
- 数学方法(15519)
- 企(15135)
- 企业(15135)
- 农(12414)
- 环境(11139)
- 贸(10790)
- 贸易(10780)
- 易(10620)
- 学(10172)
- 财(8636)
- 业经(8583)
- 地方(8550)
- 制(8387)
- 发(7734)
- 农业(7698)
- 和(7469)
- 银(7445)
- 银行(7436)
- 关系(7307)
- 融(7291)
- 金融(7291)
- 行(7259)
- 教育(7187)
- 机构
- 大学(150191)
- 学院(146531)
- 济(66807)
- 经济(65643)
- 研究(58776)
- 管理(50375)
- 中国(46549)
- 理学(42149)
- 理学院(41606)
- 管理学(40845)
- 管理学院(40585)
- 科学(34121)
- 京(34111)
- 所(29427)
- 财(29209)
- 研究所(26723)
- 中心(26132)
- 农(23264)
- 财经(22954)
- 北京(22618)
- 经济学(22370)
- 江(21464)
- 院(21355)
- 经(21168)
- 范(20811)
- 师范(20628)
- 经济学院(20030)
- 业大(19284)
- 科学院(18240)
- 农业(17965)
- 基金
- 项目(94533)
- 科学(74352)
- 研究(71139)
- 基金(69595)
- 家(61501)
- 国家(61040)
- 科学基金(50837)
- 社会(46762)
- 社会科(44245)
- 社会科学(44235)
- 基金项目(35588)
- 省(33127)
- 教育(32513)
- 自然(30354)
- 自然科(29574)
- 自然科学(29566)
- 划(29227)
- 资助(29101)
- 自然科学基金(29065)
- 编号(27295)
- 成果(23705)
- 部(22532)
- 重点(22022)
- 中国(21735)
- 发(20937)
- 国家社会(20788)
- 课题(19962)
- 教育部(19334)
- 创(18762)
- 大学(18677)
共检索到237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松涛
政治生态建设视域下,“开放包容”包括具有兼容性的组织成长力、具有开放性的环境顺应力和具有包容性的自我修复力三个方面特质。开放包容特质在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百余年历程中的实践演进,体现为在曲折中接续成长、梯级递进的轨迹,并越来越触及政治生态建设的本质要求。开放包容的实践演进蕴含着以制度建设保障开放包容的稳定性、以系统观念保障开放包容的科学性、以观念涵养保障开放包容的主体自觉性等经验启示。
关键词:
政治生态 开放包容 实践演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桑杰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生态建设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柴勇
认同是在人的社会化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的主观反映,而以阶级认同为核心的政治认同是各类认同中的核心内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立场决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核心。作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培育以阶级认同为核心的政治认同作为根本任务。对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培育就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牛鼻子"。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明伟
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的定位和阐述,与毛泽东等亲历者有着高度的契合,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红船精神"的本质,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特质。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既可以使我们不忘党启船时的初心,更能够从中获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前进的力量。
[期刊] 求索
[作者]
裴植
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确的政党自觉,它鲜明地表现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和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以其政党自觉领导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基于政治自觉实现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政治引领,基于理论自觉实现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理论创新,基于行动自觉不断把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三个方面共同保证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行稳致远。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设 内生机制 政党自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国斌 代玉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在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质:在持续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聚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中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治理模式,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这些特质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政治智慧和实践能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持续发展、创新文明理念的延续。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培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鸥 刘艳琳
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的百年历程,是积累教材建设经验、凸显教材建设智慧的百年。这些经验与智慧集中浓缩于党在教材理论层面的创新性认识和在教材实践层面的创造性策略上。党的教材理论是对教材理论的发展、创新与超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教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产物,是党的百年教材实践经验的总结。百年教材建设中,党不但形成了对教材的独特认识,也创造性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发展的实践路径,凸显了党的教材建设的实践智慧:建立了以党管教材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探索出以编写为重心的编审结合、以审促编的研发机制,构建了出版印刷供应一体化的教材产供销模式,创建了以充分实现教材效用为目标的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学智 张振
我国的教材建设不仅要从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出发,还要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体系和大趋势出发,探索教材建设的特色化道路。百年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中华民族风格,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其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自在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觉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自主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阶段。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形成了稳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强有力的教材政策制度、持续良好的教材建设效能、不断深化的政党认同以及现代化的教材发展道路。面向未来,实现中国教材的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教材建设的根本方向,把牢党对教材建设的领导权,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材,落实教材建设的国家事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文化 历史性贡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文化 历史性贡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戴诗雨
<正>党员需要遵守党的纪律,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维护党的形象和利益。纪律强党就像是把党组织锻造成一块坚固的钢铁,经过反复淬火和提纯,才能保证党的决策执行力和战斗力。纪律不仅仅是对党员的严格约束,也是对党员的激励。通过规范的纪律和奖惩制度,激励党员积极进取,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严格的党纪党规也能够防止党员腐败和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党的力量不被内部瓦解。纪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党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凝聚党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祝猛昌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金英 徐悦
践行"两山"理论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经济社会优势的途径和方式,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文化基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具有溢出效应和政策叠加的正外部性效应。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改革的勇气,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言是理论上的突破,能激发生态产品制度供给;统筹考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个制度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
关键词:
“两山”理论 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 新格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春峰
在最近的十余年中,西方学界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调适性的研究,它以共产党国家体制持久性为研究问题,以中国共产党的能动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调适现象。文章认为,这一研究有着西方式的问题意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能动做出了多层面的分析,带动了以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复兴。但是,这一研究仍受限于西方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场景的影响,有其内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调适性 变化 政治理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峰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时代的有效执政方式,也是现代执政党实现科学、有效执政的必然选择。网络问政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执政党的核心执政能力之一。网络问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国外已有先例,其实质是执政党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问题。在互联网日渐发达和普及率持续走高的今天,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网络问政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核心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重视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前提;引导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保证;回应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根本;构建网络反腐新模式,是加强廉政能力建
关键词:
网络民意 网络问政 执政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