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9)
2023(12017)
2022(10328)
2021(9963)
2020(8040)
2019(19073)
2018(18857)
2017(36161)
2016(19507)
2015(22304)
2014(22077)
2013(21968)
2012(20096)
2011(18319)
2010(17958)
2009(16245)
2008(15616)
2007(13252)
2006(11391)
2005(10024)
作者
(54682)
(45360)
(44931)
(42914)
(28883)
(21561)
(20430)
(18015)
(17311)
(15946)
(15491)
(15374)
(14395)
(14095)
(13968)
(13831)
(13543)
(13262)
(12921)
(12690)
(11111)
(11102)
(10760)
(10200)
(10057)
(10041)
(9947)
(9834)
(9027)
(8922)
学科
(80200)
经济(80107)
管理(52697)
(49259)
(40220)
企业(40220)
方法(37634)
数学(33017)
数学方法(32713)
中国(23888)
(20824)
(18216)
业经(16978)
(16757)
(16413)
贸易(16403)
(16017)
地方(14774)
农业(13815)
(13711)
(12966)
环境(12671)
教育(12129)
理论(12119)
(11689)
银行(11657)
技术(11608)
(11191)
(11171)
金融(11167)
机构
大学(277082)
学院(272257)
(114597)
经济(112406)
管理(109946)
理学(95911)
研究(95515)
理学院(94864)
管理学(93416)
管理学院(92937)
中国(71108)
(59710)
科学(57787)
(49634)
(46975)
研究所(43298)
中心(41812)
(40709)
财经(40344)
业大(39126)
北京(38456)
(37056)
(36633)
(36442)
师范(36365)
经济学(35091)
(34809)
农业(31845)
经济学院(31688)
财经大学(30337)
基金
项目(191242)
科学(150962)
研究(141814)
基金(140573)
(122335)
国家(121345)
科学基金(103962)
社会(90442)
社会科(85698)
社会科学(85677)
基金项目(74532)
(70941)
自然(66421)
自然科(64874)
自然科学(64859)
教育(64345)
自然科学基金(63694)
(60966)
资助(57903)
编号(56973)
成果(46845)
(43531)
重点(42397)
(40456)
(39490)
课题(38904)
国家社会(37752)
教育部(37608)
创新(36841)
科研(36378)
期刊
(120298)
经济(120298)
研究(83289)
中国(50429)
学报(42298)
科学(40163)
管理(39686)
(36932)
(35201)
大学(32268)
教育(31518)
学学(30117)
农业(26587)
技术(22380)
(21102)
金融(21102)
经济研究(20174)
财经(19504)
业经(17825)
(16649)
问题(15785)
图书(15147)
(14054)
理论(13658)
(13441)
科技(13206)
技术经济(13048)
世界(12806)
实践(12344)
(12344)
共检索到392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吕小亮  李正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允许部分先富的路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富裕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减少相对贫困、推进部分先富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优化统筹兼顾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进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类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并设想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建设原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理想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进行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以实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的历史贡献在于: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高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华,成功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振航   高旭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农业合作化,推进农业技术革新,普及农民教育,构建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立了全新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扶贫开发并举、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并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举,深化和拓展了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了新时代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喜平  何况  
分配制度调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西方分配理论无法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分配制度的剥削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按劳分配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分配制度变革的目标和基本导向,紧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配制度变革主线,坚持强制性分配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分配制度变迁相结合,致力于在先富与后富的统一中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不断缩小了人民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巧玲  杨剑刚  侯晓东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党的奋斗历程之中,据此推动并形成了党的经济安全思想。党的经济安全思想经历了启蒙时期、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对党的经济安全思想的总结既是对建党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把握。通过梳理建党以来经济安全思想的演变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为了应对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确保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王明世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税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内在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需要的"动能转换",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深远动力。从国家治理需要、演进证据、演进特征三个维度,分阶段梳理建党百年治税思想变迁的逻辑和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普适经验,对于税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变局、大挑战、大机遇的背景下,治税思想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在化解公共风险方面主动作为、在顺应人民期待方面精准发力,为税收法律体系形成贡献智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砖添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芙蓉  秦书生  
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经历了基础萌芽、起步探索、初步形成、丰富发展和成熟完善5个阶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产生了关于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最初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方针,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八大前夕,党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历经百年,不断深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明确了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向,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卫星  林航宇  林卓霖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事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传统金融理念、西方金融学说等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基础,结合百年红色金融的历史演进,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核心要义为“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初心,坚持服务实体是本源,坚持改革创新是动力”,明晰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方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金融治理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晓玲  
系统梳理与总结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的历史演变,不仅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于讲好中国共产党审计历史、传播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进行了系统性与理论性的梳理、提炼与总结。研究发现:(1)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经历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即1921-1926年以认识审计本质及其重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产生阶段,1927-1936年以认识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初步形成阶段,1937-1949年以认识审计功能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发展阶段。(2)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有三个重要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财政与监督理论,二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审计思想,三是西方审计方法与理论。(3)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具有三大理论创新。一是在坚持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深化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指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强调了审计独立性,拓展了审计功能;二是改变了中国传统国家审计的封建专制理念,强调民主法治;三是突破了西方审计理论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审计目标,将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审计的根本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艳丽   傅德印  
文章基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分析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显著,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共同富裕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短期内为负;从空间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