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8)
2023(8854)
2022(7101)
2021(6880)
2020(5331)
2019(12377)
2018(12145)
2017(22482)
2016(12265)
2015(14066)
2014(13968)
2013(14101)
2012(13083)
2011(12133)
2010(12191)
2009(11248)
2008(11094)
2007(10153)
2006(9098)
2005(8365)
作者
(33641)
(28809)
(28337)
(27126)
(17753)
(13860)
(12739)
(11172)
(10950)
(10120)
(9948)
(9453)
(9062)
(9057)
(8856)
(8633)
(8284)
(8244)
(8210)
(7969)
(7357)
(7012)
(6934)
(6767)
(6555)
(6469)
(6367)
(6163)
(5901)
(5770)
学科
(55691)
经济(55637)
(46059)
(37220)
农业(30456)
管理(25705)
中国(19364)
方法(18675)
数学(16875)
数学方法(16768)
业经(16023)
(15605)
企业(15605)
(12684)
(12557)
贸易(12546)
(12371)
(11179)
(10680)
农业经济(10418)
地方(9786)
(9401)
发展(9284)
(9271)
(9236)
银行(9232)
(9090)
农村(9078)
(8974)
(8793)
机构
学院(177916)
大学(173590)
(83645)
经济(82234)
研究(65497)
管理(64175)
理学(54424)
中国(54122)
理学院(53861)
管理学(53180)
管理学院(52857)
(47105)
(36825)
科学(36195)
农业(35525)
(34999)
(32731)
中心(30604)
业大(29439)
研究所(29289)
财经(27322)
(27312)
经济学(26274)
(25141)
(23899)
师范(23738)
经济学院(23708)
北京(23485)
(22275)
农业大学(21525)
基金
项目(112330)
研究(89569)
科学(88552)
基金(81761)
(70657)
国家(69922)
社会(58812)
科学基金(58792)
社会科(55233)
社会科学(55222)
基金项目(42175)
(42118)
教育(39715)
编号(38290)
(34666)
自然(33034)
资助(32481)
自然科(32220)
自然科学(32213)
自然科学基金(31667)
成果(31565)
(28386)
(26811)
(26152)
国家社会(25782)
课题(25657)
重点(25110)
中国(24645)
(24122)
(23192)
期刊
(101506)
经济(101506)
研究(56261)
(53239)
中国(42781)
农业(36238)
学报(26209)
科学(25368)
(25327)
业经(21567)
大学(21330)
教育(20929)
(20852)
金融(20852)
学学(19876)
管理(19714)
(17013)
技术(15357)
问题(14763)
经济研究(14509)
农村(13891)
(13891)
农业经济(13862)
世界(13717)
财经(13496)
(11784)
(11092)
经济问题(10849)
(10756)
社会(9704)
共检索到283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振航   高旭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农业合作化,推进农业技术革新,普及农民教育,构建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立了全新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扶贫开发并举、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并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举,深化和拓展了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了新时代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类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并设想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建设原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理想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进行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以实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的历史贡献在于: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高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华,成功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吕小亮  李正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允许部分先富的路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富裕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减少相对贫困、推进部分先富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优化统筹兼顾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进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公茂刚  李汉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志阳  庄欣荷  
绿色治理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保障,不仅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一条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复兴之路,也是一条不断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破解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难题的绿色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之路。这一进程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朴素绿色治理理念的孕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奋力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绿色治理的全面深化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绿色治理进程是党领导国家和人民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过程,是从经验化到系统化,从局部到全局,从国内实践到引领全球发展的接续发展过程。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绿色治理的发展历程,对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磊   邓紫琪   张川川   刘培林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科学阐明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并系统测度共同富裕的事实格局。文章从权利配置视角系统阐释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并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指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的演进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的权利子系统配置不平衡,参与权和保障权配置相对滞后,各省份之间收入权、保障权子系统差距较大;(2)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逐年提升,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最高,中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略高于西部,但西部增速最快,而东北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增长后劲最小;(3)全国共同富裕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而非区域内,尤其是东部与其他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高—高”“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且各省共同富裕滞后指数与邻省指数正相关,存在“先富带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本研究为理解和测度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而为因地制宜明确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提供了科学借鉴。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梅  魏怡雪  彭淑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根植于“三农”问题的土壤。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百年演变,会发现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二,理论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三农”问题;第三,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政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地调整“三农”政策;第五,实践经验:始终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喜平  何况  
分配制度调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西方分配理论无法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分配制度的剥削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按劳分配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分配制度变革的目标和基本导向,紧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配制度变革主线,坚持强制性分配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分配制度变迁相结合,致力于在先富与后富的统一中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不断缩小了人民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晨光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高标准开展“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作为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为提高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态福祉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征程中,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任务,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实现路径来看,应深化乡村数字治理变革,完善多元要素供给体系,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磊   黄世玉   刘长庚  
本文系统地阐述共同富裕的富裕、共享、可持续逻辑,科学构建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QSIS法测算2010—2020年中国共同富裕事实格局,分析其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差异来源及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演进趋势,区域间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各省份之间共同富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领先省份占少数而落后省份占多数。东部地区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的趋势,中西部地区有绝对差异缩小的趋势。(2)中国共同富裕发展非均衡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存在小幅递减趋势,其中贡献率最高的为东-西部区域间差异,其次为东-中部。区域内差异对共同富裕发展非均衡的贡献仅次于区域间,其中贡献率最大的为东部区域内差异。(3)多数省份共同富裕进程的核心障碍因素是共享性不足,同时有近三分之二省份的富裕性障碍度趋于提升。本研究为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事实依据和路径启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申云  卢跃  
农业绿色转型和农村生态宜居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赋能“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金融通过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增值、均衡配置生态项目资源、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和乡村生态宜居质量,从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然而,绿色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仍面临着区域间标准不统一、融资主体信用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单一、城乡绿色治理协同效益偏低、绿色产业联农带农作用有限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积极构建绿色金融赋能农业产业体系、绿色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监控体系、绿色金融区域协同管理体系以及生态价值经济补偿体系来有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