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5)
2023(14678)
2022(12328)
2021(11674)
2020(9539)
2019(21821)
2018(21580)
2017(39383)
2016(21367)
2015(23794)
2014(23958)
2013(23311)
2012(21718)
2011(19796)
2010(19772)
2009(18332)
2008(18356)
2007(16494)
2006(14528)
2005(13381)
作者
(58827)
(49322)
(48921)
(46640)
(31276)
(23557)
(22357)
(18983)
(18719)
(17880)
(16831)
(16547)
(16058)
(15733)
(15442)
(15079)
(14437)
(14371)
(14280)
(14149)
(12466)
(11925)
(11606)
(11432)
(11134)
(11004)
(10961)
(10959)
(9931)
(9902)
学科
(80678)
经济(80490)
管理(66968)
(62195)
(53947)
企业(53947)
方法(33254)
中国(28196)
数学(26967)
数学方法(26682)
(24858)
(22057)
(21900)
业经(20314)
技术(19073)
(17063)
(16683)
贸易(16665)
(16344)
(16252)
银行(16235)
理论(16158)
(15616)
(15072)
金融(15067)
(14956)
(14846)
(14658)
财务(14623)
财务管理(14580)
机构
大学(298660)
学院(295677)
(125866)
经济(123326)
管理(110350)
研究(105000)
理学(93659)
理学院(92551)
管理学(91135)
管理学院(90531)
中国(82922)
(63712)
(62707)
科学(59830)
(52161)
财经(48269)
中心(48259)
研究所(46569)
(45764)
(43973)
(43611)
北京(40982)
经济学(39840)
(39799)
师范(39419)
业大(38150)
(37946)
(36312)
财经大学(35972)
经济学院(35579)
基金
项目(191834)
科学(152844)
研究(145411)
基金(140479)
(122028)
国家(120979)
科学基金(103881)
社会(95370)
社会科(89587)
社会科学(89565)
基金项目(73206)
(72774)
教育(68432)
自然(63910)
自然科(62477)
自然科学(62461)
(61904)
自然科学基金(61479)
编号(57791)
资助(56314)
成果(49534)
(44670)
(44319)
重点(43831)
课题(41430)
创新(40971)
(40679)
(40428)
国家社会(40389)
(38933)
期刊
(143346)
经济(143346)
研究(96290)
中国(71693)
(51566)
管理(45464)
学报(44519)
科学(42344)
教育(41637)
(40105)
大学(34949)
学学(31794)
(30612)
金融(30612)
技术(26887)
农业(26884)
财经(25269)
经济研究(23556)
(21947)
业经(20769)
问题(18201)
图书(17551)
(17347)
(15769)
世界(15342)
国际(15329)
科技(14647)
技术经济(14472)
(14315)
论坛(14315)
共检索到472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芦敏敏  
美好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出并擘画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美好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百年接续奋斗史,就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制度建设为导向,不断探索实现人类美好社会愿景的宏伟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制度的成功实践,进一步确证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与发展了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为全球治理与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原创性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任保平  秦华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带领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道路,推动了开放发展理论的创新。建党百年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为了更好地在开放中推动我国发展,党中央对开放发展理论展开新探索,提出新时代的开放发展理念、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开放的观念、开放的体制、开放的格局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类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并设想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建设原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理想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进行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以实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的历史贡献在于: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高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华,成功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肖玉飞  
从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到逐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探索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部历史征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据社会矛盾变化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开辟了新民主主义经济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赎买方式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经曲折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创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卫民  曹姣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孕育、确立、发展、稳定、曲折、成熟、完善的演变历程。在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与时俱进中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坚持工具价值与人本价值的融合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克服探索中的曲折与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学习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迎爽  郑宜帆  
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而教育目的的明晰则是党推动教育治理的前提条件。党关于教育目的的认识,经历了由"引进来"到"中国化"继而"体系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历程。党在这一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指导、坚持教育法制建设与教育目的探索的统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着眼教育强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目的;坚持实践导向,不断提升教育目的理论的执行力;面向未来挑战,持续推进教育目的理论的守正创新,以教育目的的现代化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欣然  
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为脉络进行梳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探索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端,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传播和发展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新中国的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工作在破旧立新中全面开展,改革开放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根据新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时调整。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建党百年来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表明,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之"基"、坚守党管意识形态之"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之"法"、恪守为民之"情"、遵循斗争之"道"、释放文化之"能",才能持续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发展与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治东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信用的探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理论根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期、推进期、拓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信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立足本土实际基础上积极借鉴外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探索策略和探索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信用建设之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百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本文立足2020年全面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人类发展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历史方位,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减贫夯实体制保证和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推动减贫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理论贡献可概括为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论、坚持以发展促减贫的物质基础论、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的方法遵循论、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论、坚持贫困群众为主体的内生动力论、坚持求真务实真扶贫的历史检验论等“七论”,形成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  
中国共产党不遗余力治理贫困不仅体现出对人民的深切感情,更重要的是在贫困治理中展现的深刻意蕴。贫困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百年大党贫困治理之路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则彰显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完胜脱贫攻坚不仅助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尽管六个阶段采取的反贫困治理方式不尽相同,各有所侧重,但留下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脱贫攻坚作为优选实践路径,其经验对乡村振兴作出有益的价值贡献。其形成的扶贫济困、崇德向善的时代美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和实践,"五级书记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强化考核监督、较真碰硬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忠诚理智、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接续乡村振兴再出发。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每一个实践探索阶段都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思想认知进程的一致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化总结。从学科体系形成和理论创新看,有三大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实践始终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构成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逻辑;三是不断站在时代和实践前沿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新发展阶段,要立足中国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升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友荣  
中国共产党百年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目标、本体的认识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系统的劳动教育经验。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提质增效,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追求美丽劳动、以劳育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财政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过程,本身就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上先后形成了"供给型财政" "建设型财政" "公共财政" "现代财政"等财政思想理论与财政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起到了基础和支柱作用。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财政实践和财政理论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差异,但百年历程中一以贯之的若干逻辑脉络依然清晰可见,并对当前及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抱一  伍山林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初心为指引,经历了为共同富裕奠定政治基础、艰难探索共同富裕、快速提升富裕程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四个在时间上继起的重要阶段;相应地,我国贫富状态经历不富不公、不富较公、变富求公三个阶段后,最近十年进入了追求既富又公也即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历史长期演变考察显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贯穿如下逻辑:在为人民谋幸福过程中,我国贫富状态演进与经济制度变迁具有内生动态关系:贫富状态对制度变迁提出新要求,制度变迁形成贫富状态新样态。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与以前一样进行体系性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