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14)
2023(3809)
2022(3108)
2021(3166)
2020(2489)
2019(5910)
2018(5656)
2017(10397)
2016(5311)
2015(6357)
2014(6003)
2013(6173)
2012(5894)
2011(5647)
2010(5338)
2009(5003)
2008(4926)
2007(4038)
2006(3594)
2005(3404)
作者
(14383)
(12066)
(12065)
(11668)
(7730)
(5672)
(5355)
(4780)
(4706)
(4355)
(4040)
(3975)
(3975)
(3907)
(3849)
(3809)
(3622)
(3499)
(3381)
(3100)
(3092)
(2870)
(2822)
(2785)
(2723)
(2655)
(2570)
(2460)
(2416)
(2380)
学科
(27860)
经济(27833)
方法(12696)
数学(11919)
数学方法(11888)
管理(11643)
中国(11435)
(10334)
(8487)
贸易(8479)
(8397)
(6953)
企业(6953)
(6364)
关系(5184)
(4964)
(4907)
(4763)
(4569)
银行(4569)
(4522)
(4305)
金融(4305)
(4216)
业经(4147)
环境(4133)
出口(4109)
出口贸易(4109)
(4109)
(4066)
机构
大学(83760)
学院(79444)
(45284)
经济(44865)
研究(34895)
管理(28100)
中国(27932)
理学(24172)
理学院(23872)
管理学(23700)
管理学院(23543)
(18577)
(18305)
科学(17410)
(16961)
经济学(16341)
研究所(15587)
财经(15115)
经济学院(14733)
(14228)
中心(14220)
北京(12676)
(12230)
财经大学(11555)
科学院(10993)
(10766)
师范(10718)
研究中心(10404)
社会(10337)
(10240)
基金
项目(52503)
科学(42792)
基金(42080)
研究(39559)
(37007)
国家(36794)
科学基金(30866)
社会(28858)
社会科(27528)
社会科学(27524)
基金项目(21059)
资助(17866)
教育(17743)
自然(17521)
自然科(17163)
自然科学(17158)
自然科学基金(16903)
中国(15721)
(15148)
(14657)
(14216)
国家社会(13938)
编号(13508)
教育部(12656)
重点(12044)
成果(11805)
(11595)
人文(11215)
重大(11191)
社科(10973)
期刊
(45837)
经济(45837)
研究(29445)
中国(16208)
(12435)
科学(11849)
学报(11000)
管理(10806)
(9543)
经济研究(9202)
大学(8982)
财经(8413)
(8411)
学学(8282)
世界(8080)
(7828)
金融(7828)
国际(7731)
(7451)
教育(7011)
农业(6980)
问题(6666)
技术(5283)
(4810)
业经(4555)
技术经济(4134)
(3877)
贸易(3877)
统计(3845)
经济问题(3829)
共检索到12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段治文  张帅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百年来,不同的政治派别都对五四运动进行了不同的历史解读和形象建构。中国共产党建构的五四运动形象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中国共产党运用革命话语、阶级话语与建设话语建构了五四运动的世界性面相、革命性面相、群众性面相与现代化面相,其中,前三种面相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基本稳定,而最后一种面相萌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定型。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形象的建构不仅彰显了与其他党派的政治区别,展现了自身的政治合法性,而且在革命与建设的动员、文化整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和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兴  蒲滢滢  黎洁  
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性质不同,但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新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各种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从而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条件;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晓宽  李晓娟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支持和认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是由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执政绩效等方面构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流变。文章认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关注民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巧玲  杨剑刚  侯晓东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党的奋斗历程之中,据此推动并形成了党的经济安全思想。党的经济安全思想经历了启蒙时期、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对党的经济安全思想的总结既是对建党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把握。通过梳理建党以来经济安全思想的演变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为了应对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确保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司红十  王清海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证明,我党所采取的统一战线政策是领导革命和建设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欢  周德刚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者,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切实为人民谋幸福。当今新时代,我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我党要居安思危,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