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0)
2023(11526)
2022(10105)
2021(9779)
2020(8062)
2019(19110)
2018(18907)
2017(36066)
2016(19449)
2015(22223)
2014(21965)
2013(21827)
2012(20015)
2011(17942)
2010(18046)
2009(16582)
2008(15604)
2007(13100)
2006(11273)
2005(10026)
作者
(54664)
(45186)
(44639)
(42744)
(28812)
(21387)
(20334)
(17894)
(17155)
(15956)
(15414)
(15232)
(14266)
(13960)
(13829)
(13744)
(13416)
(13283)
(12794)
(12624)
(11115)
(11083)
(10697)
(10143)
(10000)
(9964)
(9874)
(9796)
(8992)
(8850)
学科
(78292)
经济(78206)
管理(52579)
(49145)
(40538)
企业(40538)
方法(38092)
数学(32948)
数学方法(32651)
中国(23473)
(19534)
(18431)
(16660)
(16163)
贸易(16147)
业经(16068)
(15785)
地方(14043)
(13315)
农业(12903)
(12651)
环境(12434)
审计(12124)
技术(12088)
理论(11754)
教育(11670)
(11283)
财务(11221)
(11155)
财务管理(11153)
机构
大学(275068)
学院(270562)
(112769)
经济(110572)
管理(109428)
理学(95634)
理学院(94603)
管理学(93189)
研究(92751)
管理学院(92714)
中国(70089)
(60123)
科学(56368)
(49657)
(46025)
研究所(41960)
中心(40988)
财经(40935)
(39579)
业大(38529)
北京(38221)
(37574)
(36324)
(35548)
师范(35283)
经济学(34290)
(33732)
农业(30995)
经济学院(30989)
财经大学(30793)
基金
项目(189235)
科学(149117)
研究(139956)
基金(139148)
(121035)
国家(120071)
科学基金(103010)
社会(88972)
社会科(84366)
社会科学(84342)
基金项目(74153)
(70337)
自然(66407)
自然科(64827)
自然科学(64813)
自然科学基金(63653)
教育(63512)
(60147)
资助(57668)
编号(56370)
成果(46127)
(43145)
重点(41949)
(39581)
(39006)
课题(38344)
教育部(37345)
国家社会(36909)
创新(36434)
科研(36282)
期刊
(117204)
经济(117204)
研究(83171)
中国(52641)
学报(41554)
科学(39242)
管理(38712)
(36568)
(35442)
大学(31710)
学学(29620)
教育(29433)
农业(25639)
技术(21673)
(20159)
金融(20159)
经济研究(20131)
财经(19590)
业经(17134)
(16695)
问题(15378)
图书(14777)
(13676)
理论(13445)
(13147)
科技(12882)
技术经济(12862)
世界(12496)
实践(12169)
(12169)
共检索到39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晓玲  
系统梳理与总结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的历史演变,不仅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于讲好中国共产党审计历史、传播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进行了系统性与理论性的梳理、提炼与总结。研究发现:(1)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经历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即1921-1926年以认识审计本质及其重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产生阶段,1927-1936年以认识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初步形成阶段,1937-1949年以认识审计功能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发展阶段。(2)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有三个重要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财政与监督理论,二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审计思想,三是西方审计方法与理论。(3)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具有三大理论创新。一是在坚持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深化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指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强调了审计独立性,拓展了审计功能;二是改变了中国传统国家审计的封建专制理念,强调民主法治;三是突破了西方审计理论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审计目标,将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审计的根本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凯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百年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始终坚持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近期,顾海良教授和邹进文教授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2021)》,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论著是国内学术界系统性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的最新成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吕小亮  李正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允许部分先富的路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富裕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减少相对贫困、推进部分先富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优化统筹兼顾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进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卫星  林航宇  林卓霖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事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传统金融理念、西方金融学说等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基础,结合百年红色金融的历史演进,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核心要义为“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初心,坚持服务实体是本源,坚持改革创新是动力”,明晰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方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金融治理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妮娜  史卫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税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根据地时期的税收实践。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均通过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税收主张;根据地建设时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升华,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适合中国实际的税收思想和制度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税收思想的构建和税收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报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甘小武  邹进文  朱华雄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王晓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改善最广大群体的福祉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以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从社会制度、国际环境、生产关系等角度剖析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并结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张通过改变国家制度、加强社会组织与提升人力资本等来改变贫困状况。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贫困思想与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早期反贫困思想不仅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也为当今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巧玲  杨剑刚  侯晓东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党的奋斗历程之中,据此推动并形成了党的经济安全思想。党的经济安全思想经历了启蒙时期、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对党的经济安全思想的总结既是对建党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把握。通过梳理建党以来经济安全思想的演变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为了应对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确保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王明世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税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内在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需要的"动能转换",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深远动力。从国家治理需要、演进证据、演进特征三个维度,分阶段梳理建党百年治税思想变迁的逻辑和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普适经验,对于税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变局、大挑战、大机遇的背景下,治税思想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在化解公共风险方面主动作为、在顺应人民期待方面精准发力,为税收法律体系形成贡献智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砖添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维达  毕世杰  
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张维达,毕世杰当代中国以其世界东方巨人的雄姿,成功地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已引起举世瞩目并正在发生着深远的影响。列宁说过:马克思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来明  侯永志  
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脱离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民族命运,必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基本思想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建立国家现代化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的基本思想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制约,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丰富的思想菁华和实践真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立政   陆红红  
所有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思想并且实现了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的演变进行历史考察,总结其中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及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的演变历程和基本规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在指引中国革命道路、引领社会主义革命政策、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引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应该主要聚焦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所有制思想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各类所有制主体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好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最优所有制结构为牵引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邹曦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实践产生、发展和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革命时代工农脱贫思想萌芽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反贫困思想探索、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形成与完善等四个阶段。其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减贫与发展减贫的辩证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坚持和发展这一思想,将其与新的背景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脱贫和减贫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服务。这一思想体系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发展创新、新发展阶段中国脱贫巩固与贫困治理、全球各国减贫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