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7)
2023(18706)
2022(15668)
2021(14710)
2020(12061)
2019(27438)
2018(26772)
2017(50063)
2016(26872)
2015(30487)
2014(29893)
2013(29379)
2012(27819)
2011(25290)
2010(25308)
2009(23572)
2008(22817)
2007(20031)
2006(17939)
2005(16759)
作者
(76612)
(63614)
(63270)
(60281)
(40375)
(30583)
(28738)
(24677)
(24624)
(22714)
(21778)
(21630)
(20375)
(20262)
(20005)
(19932)
(18900)
(18423)
(18409)
(18349)
(16036)
(15498)
(15470)
(14781)
(14427)
(14335)
(14108)
(13968)
(12968)
(12679)
学科
(114068)
经济(113938)
管理(74912)
(71879)
(57902)
企业(57902)
方法(45528)
中国(40628)
数学(39732)
数学方法(39166)
(32244)
(29722)
金融(29721)
(29652)
(28863)
银行(28821)
(27878)
地方(27562)
业经(25858)
(25749)
(23103)
贸易(23078)
(22457)
(22255)
农业(21480)
(18093)
财务(18029)
财务管理(17986)
(17289)
企业财务(17190)
机构
大学(374831)
学院(372899)
(160503)
经济(157289)
管理(138786)
研究(137270)
理学(117424)
理学院(116108)
管理学(114039)
管理学院(113365)
中国(112132)
(81600)
科学(80253)
(75461)
(69041)
中心(65129)
(63649)
研究所(62149)
财经(58399)
(57381)
(53212)
北京(52472)
业大(52423)
经济学(50108)
(49870)
(49842)
农业(49630)
师范(49299)
(46117)
经济学院(44912)
基金
项目(244510)
科学(193012)
研究(179463)
基金(178719)
(156736)
国家(155422)
科学基金(132555)
社会(115745)
社会科(109794)
社会科学(109769)
(93143)
基金项目(92319)
自然(83799)
教育(82267)
自然科(81902)
自然科学(81878)
自然科学基金(80425)
(79588)
资助(74143)
编号(71108)
成果(59140)
(56710)
重点(56246)
(54992)
(50848)
课题(50413)
国家社会(49182)
创新(47732)
教育部(47304)
科研(46702)
期刊
(181906)
经济(181906)
研究(118826)
中国(84974)
(59573)
学报(58919)
(58781)
管理(55157)
科学(55117)
(50579)
金融(50579)
大学(45884)
教育(44209)
学学(42732)
农业(40428)
技术(33479)
财经(29852)
经济研究(29650)
业经(27943)
(25897)
问题(23283)
(22307)
(21573)
国际(20523)
世界(20107)
图书(18888)
理论(17943)
(17930)
技术经济(17876)
统计(17060)
共检索到598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郎旭华  冒佩华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主线,是认识党领导与参与金融治理活动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治理的史料梳理,考察了党在这一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并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这一历史经验和治理逻辑进行学理化研究,形成了一个三元关系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治理,在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从个体化、分散化向集体化、规模化乃至集成化转变的同时,实现了安全观从政党安全、主权安全向经济安全乃至总体国家安全的发展深化。(2)对"发展和安全"认识的深化,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导向、战略目标导向和核心利益导向所带来的战略定力优势、调控能力优势和政治动员能力优势。党的领导是在明晰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权能边界的基础上形成的长期战略领导,具有独特的治理优势。(3)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治理优势又通过两条权能路径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即党的战略定力优势保证了政府决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权能调控能力和政治动员能力优势又使得党能够在政府和市场间发挥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文章对于认识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鼓励与限制、改造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这一政策的变迁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内在逻辑,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为逻辑方向;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相互促进为逻辑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终点。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政策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于"中国特色",统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于"外部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卫星  林航宇  林卓霖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事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传统金融理念、西方金融学说等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基础,结合百年红色金融的历史演进,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核心要义为“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初心,坚持服务实体是本源,坚持改革创新是动力”,明晰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方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金融治理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凯  石涛  
纵览百年经济发展,我国经历过不少金融风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多元货币风险,到建设与改革时期的高通胀风险、债务风险、银行风险、资产价格风险,再到对外开放中的汇率波动和资本外逃风险、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风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的突发金融风险。中国共产党直面金融风险,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引领中国经济稳步向前。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风险治理的启示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是金融风险治理的关键核心,居安思危是金融风险治理的重要前提,深化改革是金融风险治理的有效举措,回归实体经济本源是金融风险治理的目标导向,维护人民利益和增进人民福祉是金融风险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琼  孙晓红  赵江山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是理论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是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教育和教师的思想是理论基因。从历史逻辑来看,我国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经历了在中央苏区、边区与解放区创建人民师范教育;建立独立设置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四个阶段。从实践逻辑看,我国教师教育在体系建设、推进公平、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体现出了实践创新。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党领导教师教育事业的核心地位,坚守党的师范教育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梅  魏怡雪  彭淑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根植于“三农”问题的土壤。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百年演变,会发现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二,理论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三农”问题;第三,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政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地调整“三农”政策;第五,实践经验:始终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金明  郭栋林  夏方舟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土地制度百年变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梳理总结了百年来党的土地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以革命为主线""以公平为目标""以效率为优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的历史逻辑,分析了百年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直接指导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以史为鉴、以理为纲,探讨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为未来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惺惟  曹高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向历史学精神,向历史求经验,向历史探未来。了解红色金融史,才能更好赓续红色金融精神血脉,不忘红色金融的初心,牢记红色金融的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金融工作,保障金融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支持革命战争,到创立新政权,再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金融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革命战争时期金融事业的建立与发展革命战争时期金融事业的萌芽是在农民运动中产生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玮  徐翔  贺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我国的金融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党在新时代的金融安全思想。本文以建党以来重要历史文献为分析对象,借助机器学习和主题模型等文本分析工具,提炼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金融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剖析金融安全思想发展的经验与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各阶段的金融安全思想呈现出不同特点,但又收敛于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金融对外开放、重视监管防范风险以及推动金融发展改革这五条历史经验,这五条经验与二十大金融安全思想高度统一。本文对经济金融思想史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补充和完善了关于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发展的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毕学进  林源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财税治理方略历经了多阶段路向演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战时型财税"救国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建设型财税"固国本"。改革开放后,又以公共型财税"求富裕"。新时代,以现代型财税"谋复兴"。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财税治理的演进逻辑在于,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逻辑起点,以革命、建设、调控与治理的因时进阶为逻辑进路,以达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逻辑目标。动态演变路程中,实事求是的思想之向、一元统揽的领导之向、以民为本的价值之向,又构成静态的基本向度贯以始终。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方能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完成各阶段的历史任务。以史为鉴,未来中国共产党的财税治理需要应对新矛盾,促进人民生活美好化。发展新业态,避免财税风险化。统筹新关系,推进财税关系和谐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志阳  庄欣荷  
绿色治理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保障,不仅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一条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复兴之路,也是一条不断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破解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难题的绿色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之路。这一进程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朴素绿色治理理念的孕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奋力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绿色治理的全面深化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绿色治理进程是党领导国家和人民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过程,是从经验化到系统化,从局部到全局,从国内实践到引领全球发展的接续发展过程。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绿色治理的发展历程,对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