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4)
2023(5297)
2022(4308)
2021(4441)
2020(3613)
2019(8196)
2018(8107)
2017(14738)
2016(7935)
2015(9435)
2014(9131)
2013(9090)
2012(8921)
2011(8311)
2010(8135)
2009(7747)
2008(7983)
2007(7046)
2006(6270)
2005(5859)
作者
(24506)
(20696)
(20675)
(19752)
(13297)
(10032)
(9224)
(8232)
(7966)
(7256)
(7240)
(6857)
(6821)
(6714)
(6615)
(6347)
(6326)
(5988)
(5946)
(5842)
(5321)
(5124)
(5112)
(4698)
(4590)
(4588)
(4576)
(4523)
(4326)
(4215)
学科
(36855)
经济(36815)
管理(21031)
(18259)
方法(16600)
数学(14880)
数学方法(14717)
(14132)
企业(14132)
中国(13545)
(10217)
贸易(10209)
(10081)
(8749)
(7899)
(7576)
(7379)
(6320)
银行(6306)
业经(6253)
(6158)
关系(6087)
(5942)
金融(5939)
(5595)
(5364)
农业(5360)
(5349)
环境(5244)
(5219)
机构
大学(125967)
学院(121239)
(57387)
经济(56534)
研究(49740)
管理(41651)
中国(39369)
理学(35703)
理学院(35212)
管理学(34533)
管理学院(34330)
科学(29627)
(28383)
(26144)
(24820)
研究所(23908)
(22715)
中心(21188)
财经(19919)
经济学(19566)
北京(18610)
(18466)
农业(18145)
业大(17678)
经济学院(17553)
(17212)
(16252)
科学院(16107)
(15689)
师范(15508)
基金
项目(78647)
科学(62152)
基金(60529)
(54679)
研究(54480)
国家(54304)
科学基金(45020)
社会(37096)
社会科(35181)
社会科学(35175)
基金项目(30660)
自然(28539)
自然科(27984)
自然科学(27973)
自然科学基金(27517)
(26156)
资助(25968)
教育(24866)
(23789)
(19288)
编号(19031)
中国(18850)
重点(18124)
国家社会(17114)
成果(16686)
(16607)
教育部(16478)
(15816)
大学(15304)
科研(15108)
期刊
(62495)
经济(62495)
研究(39648)
中国(27064)
学报(23717)
(21586)
科学(21230)
(18143)
大学(17881)
管理(17046)
学学(16866)
农业(14941)
教育(11511)
(11499)
金融(11499)
经济研究(11370)
财经(11054)
(10250)
(9730)
世界(9444)
国际(9436)
技术(8969)
(8825)
问题(8488)
业经(7077)
(6440)
技术经济(6342)
业大(5952)
统计(5949)
科技(5278)
共检索到19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  娜日娜  
1937年发生的“七七事变”是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七七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壮和胜利,还有深刻的经验和启迪。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世界和平与安全仍然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巩固二战胜利成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以联
关键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德坤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抵制了英美的绥靖政策。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苏盟国在世界各个战场上的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并在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创建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捍卫二战胜利的成果,要维护在二战胜利基础上由美英苏中等战胜国重建的国际秩序,才能确保世界和平与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严冰  方光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高校形成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见的大迁移。面对战争的残酷环境,中国高等教育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在发展趋向上呈现出新的气象,形成了"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战略,注重理工类教育、边疆教育、社会教育等,呈现出蓬勃生机,凝练了中国大学强烈的爱国思想、自觉服务国家战略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学精神。抗日战争促进和改善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并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植入西北地区,为国家与民族培养、积蓄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发展与创新了大学组织体系与民主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春峰  
在最近的十余年中,西方学界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调适性的研究,它以共产党国家体制持久性为研究问题,以中国共产党的能动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调适现象。文章认为,这一研究有着西方式的问题意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能动做出了多层面的分析,带动了以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复兴。但是,这一研究仍受限于西方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场景的影响,有其内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峰  
中层管理者处于组织的中间层次,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承担着组织决策和战略的执行、上层与下层的沟通以及基层管理的任务,其素质好坏、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单位和部门的生存和发展。显然,中层管理者是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学校等任何一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洪斌  
抗日战争洗雪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继续在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重大影响。抗日战争不仅为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创造了必要前提,锻造和考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且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民族精神塑造等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动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С.Г.卢佳宁  Н.Л.玛玛耶娃  Е.И.萨福罗诺娃  А.А.科什金  朱显平  许金秋  
2014年5月20日,俄罗斯国家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共同郑重声明:"俄中将共同举办二战欧洲和亚洲战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继续坚决反对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共同声明表达了中俄两国维护历史公正的坚定决心。2015年5月5~6日,由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友好协会和吉林大学主办,吉林大学—俄远东所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珍爱和平"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大厅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分别为论坛发来贺信。来自中俄的50余个科研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中俄学者作了48场学术报告,交流了新近发掘的史料和最新成果,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相互借鉴的互动,推动了对二战的深入研究。论坛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1.以新的史实肯定了中苏两国对夺取二战胜利做出的历史功绩,中国战场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证实。2.进一步澄清了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问题,坚决反击了国际上一些颠覆战后秩序的翻案"逆流"。3.充分论证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国际协定具有的法律基础。任何国家对此质疑,实质上都是要改变二战胜利做出的国际秩序安排。4.对于目前关注的历史争议问题取得认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鹏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机械进口受到日军封锁政策及整个战争进程的影响,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在战争前期,中国的机械进口总值有所扩大,国统区若干重要机械的进口也经历了一个提升阶段。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机械进口急剧萎缩。战时国统区经历了显著的工业化,战争初期的机械进口具有技术外溢作用,而机械进口整体上所受的限制,鼓励了本土资本品工业部门的扩张。然而,生产要素进口的受限也给本土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巫宝三  汪馥荪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代理所长的巫宝三教授逝世一周年了。下面这篇文章是他和汪馥荪 (敬虞 )教授 1 94 6年发表在英国《经济学季刊》上的论文的译文。半个世纪后 ,刊载这篇文章 ,谨此表示我们对这位对中国国民所得作过开创性研究的学者的深切怀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勇兵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变革和创新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交替与执政合法性转型问题;"三个代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及其角色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质和前景;中国共产党未来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果  
中国手工业是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课题,但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或许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本文尝试在工业化、现代化理念之外考察近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主要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特点的延续性,结合战前手工业状况,本文认为近代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基于现实约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要素配置方式,是吸纳农闲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裴航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钢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中国作曲家运用手中的音符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对这段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对真、善、美的理解,发挥自身创造力鼓舞劳苦大众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充分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弘扬了民族文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鸥  刘艳琳  
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的百年历程,是积累教材建设经验、凸显教材建设智慧的百年。这些经验与智慧集中浓缩于党在教材理论层面的创新性认识和在教材实践层面的创造性策略上。党的教材理论是对教材理论的发展、创新与超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教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产物,是党的百年教材实践经验的总结。百年教材建设中,党不但形成了对教材的独特认识,也创造性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发展的实践路径,凸显了党的教材建设的实践智慧:建立了以党管教材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探索出以编写为重心的编审结合、以审促编的研发机制,构建了出版印刷供应一体化的教材产供销模式,创建了以充分实现教材效用为目标的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