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6)
2023(7850)
2022(6410)
2021(6316)
2020(4969)
2019(11823)
2018(11547)
2017(20233)
2016(11140)
2015(13115)
2014(12439)
2013(12467)
2012(11946)
2011(11031)
2010(10807)
2009(9948)
2008(9849)
2007(8248)
2006(7357)
2005(7040)
作者
(32008)
(26761)
(26667)
(25605)
(17049)
(12885)
(12017)
(10557)
(10539)
(9524)
(9371)
(9117)
(8852)
(8793)
(8645)
(8558)
(8064)
(7858)
(7751)
(7628)
(6806)
(6618)
(6599)
(6285)
(6154)
(6076)
(5966)
(5762)
(5528)
(5492)
学科
(46952)
经济(46893)
管理(24628)
(23327)
方法(21029)
数学(19282)
数学方法(19134)
中国(18868)
(16299)
企业(16299)
(13215)
(11853)
贸易(11843)
(11666)
(10117)
(9407)
(8753)
农业(8744)
业经(7987)
教育(7861)
(7828)
金融(7828)
(7710)
银行(7682)
(7514)
(6668)
关系(6625)
理论(6588)
(6476)
(6391)
机构
大学(158984)
学院(153291)
(72670)
经济(71586)
研究(65543)
管理(51663)
中国(51579)
理学(43893)
理学院(43307)
管理学(42471)
管理学院(42192)
科学(37914)
(36078)
(33876)
(31368)
研究所(30894)
(28515)
中心(28463)
财经(24761)
经济学(24617)
北京(24079)
(23630)
(23097)
农业(22636)
经济学院(22051)
(22008)
业大(21802)
(21207)
师范(20906)
科学院(20064)
基金
项目(101644)
科学(79604)
基金(75962)
研究(72888)
(68706)
国家(68191)
科学基金(56225)
社会(47659)
社会科(45103)
社会科学(45095)
基金项目(38138)
自然(35527)
(34818)
教育(34737)
自然科(34714)
自然科学(34700)
自然科学基金(34146)
资助(32825)
(32081)
编号(26919)
(24694)
重点(24103)
成果(23314)
中国(23172)
(21592)
国家社会(21581)
教育部(21210)
(20656)
课题(20235)
大学(20107)
期刊
(77635)
经济(77635)
研究(52864)
中国(40622)
学报(28489)
科学(25968)
(25831)
(22823)
管理(21876)
大学(21860)
教育(21849)
学学(20139)
农业(18179)
(15538)
金融(15538)
经济研究(14478)
财经(13531)
技术(13459)
(12084)
(11890)
国际(11751)
世界(11725)
(11574)
问题(10338)
业经(8726)
图书(8050)
(7633)
统计(7191)
技术经济(7056)
业大(6924)
共检索到253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湛  文魁  
本文分6个阶段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为回应不同时期所提出的时代主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对劳动思想的发展过程和劳动政策实践的调整过程。党的劳动思想和实践的百年演进史,归结起来,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多维度激励劳动者,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者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优化劳动力配置。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时代我国的劳动领域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未来需要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求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钦池  贺丹  张许颖  张莉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为理论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发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步形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系统回答了如何在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重大课题,是关于人口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作用和地位、目标和理念、方式和方法以及保障的科学、严整、系统的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是中国人口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障,也是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事业的科学指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宝敏  李晓华  杜娟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林业的百年光辉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学、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林业政策史做了简明梳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富强美丽的国家战略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实行平均山权林权的政策,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改革开放前,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百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建立林业公有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主”和“大砍大造”的政策,林业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创造性地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政策,使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新时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实行依法保护、系统治理、生态扶贫三者相结合的政策,有效促进了林业高质量发展。百年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林业取得重大成就,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2020年底的23.04%,昔日的濯濯童山变为绿水青山。总结历史经验,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守美丽目标、因宜施策、法策并举、善用市场的政策。展望未来,前程美好,任务艰巨: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注重提升以林长制为基础的治理能力、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分类经营、完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护林员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岳蓉  
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常规性、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承担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干部教育经历了探索发展、曲折发展、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五个阶段,形成了探索性与规范性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统一、政治性与教育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应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的历史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干部学习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创新,保持干部教育发展活力;推动学科发展,发挥干部教育理论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毕诚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改造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文化,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据各个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推动教育实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由此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教育大国。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友荣  
中国共产党百年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目标、本体的认识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系统的劳动教育经验。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提质增效,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追求美丽劳动、以劳育人。
[期刊] 改革  [作者] 毛中根  贾宇云  叶胥  
中国共产党领导居民消费发展的历史逻辑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自发式升级与自觉式消费调控相交融;理论逻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时代发展命题相呼应;现实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消费现实问题相结合。这为促进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依据,推动居民消费持续稳定发展;遵循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推动居民消费动态平衡发展;秉承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推动居民共享消费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迈向共同富裕的居民消费发展,其着力点在于:破除"共同"阻碍,推进居民消费均衡发展;增加"富裕"广度,加速居民消费增量扩容;提升"富裕"深度,着力居民消费提质增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玮  吴次芳  游和远  李冠  黄雪飞  
研究目的:系统性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实践的历史变迁,总结建党百年以来党的空间治理的主要特征和历史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各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空间治理重点和治理手段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2)中国共产党百年空间治理历史经验为:主要矛盾与空间治理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空间治理中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空间治理主体结构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研究结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对空间治理的探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应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推动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平衡空间治理中的多元取向,优化衔接空间战略布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任保平  秦华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带领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道路,推动了开放发展理论的创新。建党百年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为了更好地在开放中推动我国发展,党中央对开放发展理论展开新探索,提出新时代的开放发展理念、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开放的观念、开放的体制、开放的格局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顾海英  王常伟  
共享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伴随着社会进步,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三农"实践始终贯穿着共享发展理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也为新发展阶段中国"三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展望未来,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际,中国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将不再有二元体制界定的"三农"问题,而只有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农村区域问题、农业产业问题和农民职业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通过对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劳动教育历史的回顾总结,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对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回归,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教育探索的全面升华。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思想认识,完善理论体系和实施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皮悦明  王庭照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关心特殊儿童,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追溯中国共产党百年特殊教育发展历程发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国先进的特殊教育专业思想是其思想源流。中国共产党百年特殊教育发展经历了"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救助""开辟社会主义特殊教育事业""推动特殊教育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新局面"等历史阶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百年特殊教育成绩斐然、意义重大,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历史贡献。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三是提升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展望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特殊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特殊教育发展目标,为世界特殊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刘戒骄  孙琴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探索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和条件,认识到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立国家工业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进行了70多年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党领导中国工业化的成就集中体现在,1949年至1978年用不到30年的时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79年至2016年用30多年的时间建成门类最齐全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下一个目标是,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爱明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工作中,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推进,构建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制度化体系和精神谱系,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赓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刻把握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辩证关系,高度重视青少年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提升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春根  罗家为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推动了基层治理制度的多次变革,呈现了从"动员"到"统合"的鲜明特征。从民主革命时期扎根基层社会、建立党政权力与基层社会的互动机制,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以支配和管控为内核"城乡分治"的单位制和人民公社;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开放流动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塑造"城乡一体"的治理新格局,到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多维整合功能。中国共产党基于不同时期治理目标的转换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以非凡的治国谋略主动作为,推动了基层治理制度的有效变迁,超越了西方政党和治理现代化的预设理论。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统合型"治理模式正在悄然孕育,必将加快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建设话语体系,彰显"中国之治"的强大魅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