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31)
2023(19390)
2022(16543)
2021(15809)
2020(12854)
2019(29928)
2018(29477)
2017(56170)
2016(30232)
2015(34215)
2014(34074)
2013(33523)
2012(30957)
2011(28040)
2010(27992)
2009(25823)
2008(25247)
2007(21800)
2006(19243)
2005(17085)
作者
(84911)
(71616)
(70230)
(67414)
(45156)
(33961)
(31980)
(27931)
(26905)
(25195)
(24091)
(23912)
(22445)
(22348)
(21982)
(21867)
(20918)
(20867)
(20401)
(20122)
(17615)
(17490)
(17129)
(16372)
(15986)
(15908)
(15528)
(15517)
(14391)
(14064)
学科
(126664)
经济(126526)
(85198)
管理(81589)
(62563)
企业(62563)
方法(53976)
(53091)
数学(47150)
数学方法(46551)
中国(35737)
农业(35051)
(30567)
业经(30515)
(26775)
地方(24155)
(23986)
贸易(23974)
(23883)
(23387)
(19277)
理论(19261)
银行(19234)
(19188)
环境(18526)
(18454)
(18426)
金融(18421)
(18407)
技术(18187)
机构
大学(426390)
学院(426337)
(179540)
经济(175953)
管理(168104)
研究(147776)
理学(145713)
理学院(144131)
管理学(141683)
管理学院(140922)
中国(113914)
(90551)
科学(88925)
(80179)
(79907)
(73148)
中心(68200)
研究所(66618)
业大(65141)
财经(63850)
农业(61380)
(61362)
(58597)
北京(57173)
(57064)
师范(56613)
经济学(54126)
(53198)
(49120)
经济学院(48687)
基金
项目(291204)
科学(230297)
研究(216018)
基金(213192)
(185107)
国家(183542)
科学基金(158004)
社会(137636)
社会科(130134)
社会科学(130102)
基金项目(112173)
(111169)
自然(101169)
自然科(98771)
自然科学(98749)
教育(98391)
自然科学基金(96961)
(93881)
编号(88465)
资助(87311)
成果(71958)
(65546)
重点(64967)
(62691)
课题(60325)
(60022)
国家社会(57252)
教育部(56277)
创新(56018)
科研(55324)
期刊
(198533)
经济(198533)
研究(127963)
中国(84621)
(79099)
学报(66184)
科学(62656)
(59295)
管理(58719)
农业(53922)
大学(51602)
学学(48557)
教育(46656)
(40789)
金融(40789)
技术(36351)
业经(35247)
财经(30851)
经济研究(30777)
问题(26523)
(26484)
(26056)
(21361)
世界(21116)
(20575)
图书(20569)
技术经济(20197)
理论(20063)
科技(19575)
资源(19540)
共检索到635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一帆  周绍东  
如何回溯历史,总结有益经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是当下"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史论结合"的分析方法,立足于级差地租Ⅰ和Ⅱ形态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农村土地各项权能归属划分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历程,阐明了级差地租Ⅰ经由初步呈现、显著回落、充分实现再向级差地租Ⅱ跨越的发展主线;通过将理论概念的逻辑演化与具体制度的发展历程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提供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解释架构。研究结论表明:应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充分认知政策演进的阶段特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合理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期厘清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症结,明晰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玲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均分土地、逐渐集体化、家庭承包制、三权分置等农村土地政策,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日臻完善。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政策变革的历史经验表明:要坚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要坚持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一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党在领导农村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是百年党史上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梳理了百年来党领导农村发展的五大历史性成就,将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农村改革、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继续发扬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义兵  朱胜晖  刘达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政策,不断引领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党领导下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政治解放与争取获得民主权利阶段(1921—1949年)、社会解放与投身新中国全面建设阶段(1949—1978年)、劳动解放与农村生产力活力释放阶段(1978—2012年)和个性解放与美好生活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始终坚持党对农民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民教育根本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农民教育根本原则、"服务农民全面发展"的农民教育根本目的和"农民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农民教育基本规律,其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引领中国农民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农民教育应更加关注农民的文化精神成长与内生发展动力激发,通过高质量的农民教育推动形成农民内生性发展文化,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卫民  曹姣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培永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不是指特定历史时间点的选择,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选择,是从受资本逻辑主导的附属国家走向主动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有偶然性的主体选择在其后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通过纯粹文本研究、理论逻辑推演能提出来的,它实质上反对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教条化理解的教条主义,以及过于看重经验而看不到思想、理论价值的经验主义,本身包含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化马克思主义与化中国的统一,是包含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时代会开辟思想的新境界,会赋予思想以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地开辟新境界,必须不断地做出原创性贡献,才能去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宣传应该抓住的主线是:品鉴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感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量。应该坚持的学术旨趣是:面向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学理的回应,推进思想的发展,助推实践的进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明强  李戈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重要特征。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就强调提高基层组织覆盖面,以此增强在农村地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到底",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乡、村层面逐渐延伸到最为基层的自然村,与农民群体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水平方向上的"横向到边",使得基层党组织能够覆盖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治理功能。以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巩固了执政基础、提高了治理能力。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提高在农村地区的组织覆盖,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明强  李戈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重要特征。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就强调提高基层组织覆盖面,以此增强在农村地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到底",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乡、村层面逐渐延伸到最为基层的自然村,与农民群体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水平方向上的"横向到边",使得基层党组织能够覆盖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治理功能。以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巩固了执政基础、提高了治理能力。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提高在农村地区的组织覆盖,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万君  李艳军  史清华  
本文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探讨演进特点与政策创新。新中国成立前,党在占领区尝试实施了局部的农村经济政策。之后,农村经济政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之初的妥协调整以及新世纪之初至今的转变提升。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实质是相关主体间博弈互动的结果,主要以实现国强民富为宗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不断修正和调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政策创新。本研究为今后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雪荧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了不同内容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百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可为未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历经了“幼有所护”的萌芽期、“幼有所托”的生长期、从“全幼有托”到“幼无所托”的波折期、“幼有园(班)入”的复兴期、“幼难入园”的无力期、“幼应有育”的调整期、“幼有所育”的规范期七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党的领导和各阶段国家战略是其发展的关键影响力量。各阶段中,教育方针、城乡关系、儿童权利、妇女角色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并逐渐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未来发展中,小环境驱动力将发挥主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未来政策应在农村幼儿养育支援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幼师队伍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建构上予以支持和指导。
[期刊] 求索  [作者] 段妍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进而对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即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辩证思维,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新时代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光学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等角度综合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萌芽探索阶段(1921年~1977年)、制度开启阶段(1978年~1991年)、战略推进阶段(1992年~2001年)、框架完善阶段(2003年~2012年)、精准发力阶段(2013年至今)。通过分析各阶段具体特征及取得成就,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把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注重农民群众参与,凝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强化制度体系设计,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聚焦绿色科技赋能,促进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