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7)
- 2023(12213)
- 2022(9706)
- 2021(9100)
- 2020(7165)
- 2019(16477)
- 2018(16392)
- 2017(29813)
- 2016(15919)
- 2015(18004)
- 2014(17950)
- 2013(17211)
- 2012(16000)
- 2011(14438)
- 2010(14507)
- 2009(13355)
- 2008(13379)
- 2007(12139)
- 2006(10883)
- 2005(10059)
- 学科
- 济(68249)
- 经济(68170)
- 管理(48280)
- 业(46321)
- 企(38527)
- 企业(38527)
- 中国(26074)
- 方法(24717)
- 农(20274)
- 数学(20100)
- 数学方法(19969)
- 业经(17793)
- 技术(17493)
- 财(15636)
- 制(14481)
- 农业(13402)
- 理论(13387)
- 地方(13336)
- 贸(13256)
- 贸易(13239)
- 易(12925)
- 银(12388)
- 银行(12383)
- 学(12315)
- 技术管理(12268)
- 行(12023)
- 融(11900)
- 金融(11900)
- 发(11266)
- 策(10677)
- 机构
- 大学(224782)
- 学院(222956)
- 济(100986)
- 经济(99150)
- 管理(83700)
- 研究(80423)
- 理学(70746)
- 理学院(69976)
- 管理学(69063)
- 管理学院(68617)
- 中国(63827)
- 京(48670)
- 财(46995)
- 科学(43599)
- 所(38545)
- 财经(36342)
- 中心(36016)
- 研究所(34514)
- 江(34244)
- 经(33345)
- 经济学(32918)
- 北京(31633)
- 范(30966)
- 师范(30729)
- 农(29861)
- 经济学院(29464)
- 院(29185)
- 财经大学(27143)
- 州(27127)
- 业大(26085)
- 基金
- 项目(142887)
- 科学(115093)
- 研究(113330)
- 基金(103977)
- 家(89312)
- 国家(88524)
- 科学基金(76708)
- 社会(74766)
- 社会科(70815)
- 社会科学(70802)
- 省(54329)
- 基金项目(53759)
- 教育(53435)
- 划(45737)
- 编号(45135)
- 自然(44387)
- 自然科(43404)
- 自然科学(43395)
- 自然科学基金(42720)
- 资助(40546)
- 成果(38386)
- 创(35453)
- 部(33382)
- 课题(33234)
- 重点(33029)
- 国家社会(32354)
- 创新(32187)
- 发(32011)
- 教育部(29662)
- 中国(29091)
- 期刊
- 济(117206)
- 经济(117206)
- 研究(77012)
- 中国(55903)
- 教育(36540)
- 管理(36060)
- 财(35341)
- 科学(29347)
- 农(29281)
- 学报(27941)
- 融(23105)
- 金融(23105)
- 大学(23089)
- 技术(22676)
- 学学(20712)
- 农业(20043)
- 经济研究(19534)
- 财经(19272)
- 业经(17272)
- 经(16940)
- 问题(15445)
- 贸(13926)
- 世界(13442)
- 图书(12879)
- 国际(12360)
- 业(12231)
- 坛(12196)
- 论坛(12196)
- 技术经济(12095)
- 科技(11701)
共检索到359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荆克迪 逄锦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些创新包括:在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革命道路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和理念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创新;等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的新发展阶段。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百年的历程和经验,目的是使我们站到新的历史起点,接续奋斗,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太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绝对贫困、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减贫史,党的减贫实践经历了制度式减贫、救济式减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式扶贫六大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以党的领导统领减贫事业、以先进理念引领减贫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减贫实践、以完善制度保障减贫活动。党的百年减贫实践已然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减贫重心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减贫场域由"农村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减贫方式由"治理贫困"转向"防止返贫"、减贫靶向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何自力 张月莹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经济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为人们服务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武装全党。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桑杰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生态建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百年发展 历史经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鸥 张文
教科书培根铸魂,关涉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科书建设历程,是形成党的教科书建设的宝贵经验的历程。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坚持党对教科书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教科书课前到校的基本原则,坚持教科书效用最大化的实践策略。新的百年,如何准确把握大变局下的人才素养的内涵,编写出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教科书,将是新时代我国教科书建设的新挑战。这些挑战要求我们:科学确定教科书内容,努力提升教科书的适宜性,高度警觉数字教科书的冲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申 程霖
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取得了经济现代化的巨大成就,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现代化思想。该思想的逻辑体系体现在前提、目标、战略和动力四个层面,并在发展变迁中,主要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一是针对后发外生型农业大国的经济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与历史阶段特征,首创性地做出了系统探索;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张,并以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拓展和深化;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对世界经济现代化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要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开拓理论新境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晖鸿
中共深圳市龙岗区第三次代表大会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也是我区走过10年建设历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回顾总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新一届区委和区纪委,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创新务实,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基本现代化建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任保平 秦华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带领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道路,推动了开放发展理论的创新。建党百年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为了更好地在开放中推动我国发展,党中央对开放发展理论展开新探索,提出新时代的开放发展理念、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开放的观念、开放的体制、开放的格局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开放格局 开放理论 理论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代表,为全球贫困问题的治理和减贫目标的实现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一是减贫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是减贫道路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三是减贫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四是减贫政策坚持财政主导,五是减贫对象坚持瞄准农村、农民,六是减贫实践坚持全面性与精准性,七是减贫过渡期坚持战略有效衔接,八是减贫终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减贫理论 减贫实践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程连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投身强国富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本国国情深入思考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明确宣告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五个坚持”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姜纪垒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两种基本样态,经过了初创、规整、重构、形成四个发展阶段。考察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可以系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目标、内容与方式,可以发现"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审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创新发展和实践变革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并成为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冯兵兵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开展经济工作的辉煌历程,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经验与启示: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确保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确定经济工作大政方针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经济工作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战略谋划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通过学习加强党的经济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和改进经济工作方法;不断改进经济工作作风。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治东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信用的探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理论根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期、推进期、拓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信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立足本土实际基础上积极借鉴外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探索策略和探索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信用建设之路。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建军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治理的运用实践经历了从建立政权到推进治国理政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方面形成了政党协商、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对话等模式,并最终成熟定型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治理的发展定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对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中处在核心位置,进而也生发出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在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向基层协商赋权增能来推动协商治理的优势转化,信息技术与协商治理的深度融合也可能成为优势转化的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