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8)
- 2023(12421)
- 2022(10305)
- 2021(9533)
- 2020(7548)
- 2019(17145)
- 2018(16706)
- 2017(30625)
- 2016(16088)
- 2015(18041)
- 2014(17560)
- 2013(17376)
- 2012(16897)
- 2011(15706)
- 2010(15900)
- 2009(14714)
- 2008(14620)
- 2007(13145)
- 2006(12010)
- 2005(11380)
- 学科
- 济(78098)
- 经济(78022)
- 管理(47770)
- 业(47681)
- 企(38643)
- 企业(38643)
- 中国(28610)
- 方法(25576)
- 农(21251)
- 数学(20988)
- 数学方法(20828)
- 地方(20379)
- 业经(19122)
- 技术(18992)
- 贸(15847)
- 贸易(15828)
- 易(15343)
- 财(14977)
- 制(14892)
- 银(14827)
- 银行(14814)
- 行(14527)
- 农业(14359)
- 融(14321)
- 金融(14321)
- 学(13939)
- 技术管理(13278)
- 发(13235)
- 理论(12478)
- 环境(11858)
- 机构
- 大学(237249)
- 学院(236251)
- 济(109336)
- 经济(107413)
- 研究(89763)
- 管理(88603)
- 理学(74666)
- 理学院(73767)
- 管理学(72888)
- 管理学院(72406)
- 中国(70494)
- 京(52112)
- 财(49552)
- 科学(49380)
- 所(44481)
- 研究所(39806)
- 中心(39134)
- 财经(38063)
- 江(36297)
- 经济学(34812)
- 经(34687)
- 北京(34458)
- 范(33652)
- 农(33450)
- 师范(33400)
- 院(32154)
- 经济学院(31022)
- 州(29150)
- 财经大学(28209)
- 业大(27976)
- 基金
- 项目(148397)
- 科学(119752)
- 研究(115666)
- 基金(108094)
- 家(93017)
- 国家(92181)
- 科学基金(79492)
- 社会(77179)
- 社会科(73273)
- 社会科学(73261)
- 省(56834)
- 基金项目(55674)
- 教育(52771)
- 划(47961)
- 自然(46025)
- 编号(45310)
- 自然科(45034)
- 自然科学(45024)
- 自然科学基金(44290)
- 资助(42702)
- 成果(38275)
- 发(38224)
- 创(36861)
- 部(34090)
- 重点(34013)
- 创新(33517)
- 课题(33366)
- 国家社会(33147)
- 发展(32001)
- 展(31467)
- 期刊
- 济(131141)
- 经济(131141)
- 研究(83681)
- 中国(57771)
- 管理(38109)
- 财(36268)
- 教育(33789)
- 农(32918)
- 科学(32451)
- 学报(30210)
- 融(27034)
- 金融(27034)
- 大学(24224)
- 农业(22602)
- 学学(22087)
- 经济研究(22046)
- 技术(21698)
- 业经(20783)
- 财经(19966)
- 经(17555)
- 问题(16971)
- 贸(15298)
- 世界(14322)
- 国际(13779)
- 技术经济(13472)
- 业(13028)
- 科技(12808)
- 坛(12432)
- 论坛(12432)
- 图书(11491)
共检索到387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艳 李皎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一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持续探索之后形成的,旨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新发展思想。这一新思想的提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现实依据,其在方法论基础和理论维度上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逻辑,同时又进行了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的创新拓展。即新发展理念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环节逻辑基础上进行了新时代聚焦与延伸,将其拓展为五大支点,且五大支点与四个环节之间彼此支撑,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立体化框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显利 刘衡
中国共产党农业经营主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培育什么样的农业经营主体、怎样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回答,内含独特的发展逻辑。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经营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现实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农业经营主体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经营主体思想、筑牢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全球农业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新时代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现实启示和强大动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申 程霖
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取得了经济现代化的巨大成就,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现代化思想。该思想的逻辑体系体现在前提、目标、战略和动力四个层面,并在发展变迁中,主要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一是针对后发外生型农业大国的经济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与历史阶段特征,首创性地做出了系统探索;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张,并以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拓展和深化;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对世界经济现代化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要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开拓理论新境界。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唐堂 李楚翘
乡村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摒弃"乡村改良"的建设思路,经历"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四个阶段,聚焦"乡村现代化"这一"大历史""大叙事",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理论谱系,即"革命—建设—发展—转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诗宇 丁晓强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基础支撑。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缘于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理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跃升、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以及全球发展的新思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导引、思想指引和主体牵引,才能有力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蹄疾步稳,进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奠定坚固基石。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 逻辑 意蕴 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鼓励与限制、改造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这一政策的变迁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内在逻辑,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为逻辑方向;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相互促进为逻辑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终点。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政策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于"中国特色",统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于"外部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民营经济 逻辑 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恩来 李勇 覃红霞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中,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从建党初期领导权问题的提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从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一切"的探索到改革开放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直到新时代实现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国、从局部到全面,既是对自身执政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历史成果。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历程 全面领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苏小庆 王颂吉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强国富民的经济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党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武装革命为强国富民建立政权基础(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第二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仿照苏联模式开展建设,为强国富民构建制度基础和生产力条件(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第三阶段是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强国富民(1978年12月至2012年10月);第四阶段是新时代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强国富民(2012年11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强国富民,其理论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在发展的政治保障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发展主题上,持之以恒推动实现经济现代化;在发展的内部动力上,从国情出发通过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通过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 演进历程 内在逻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思想 历史 逻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林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遵循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战略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坚持目标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遵循。坚持战略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坚持结果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归宿。四个导向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思维导图和方法论逻辑。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 逻辑理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