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0)
2023(5459)
2022(4363)
2021(4281)
2020(3391)
2019(8040)
2018(7732)
2017(14337)
2016(7478)
2015(8799)
2014(8481)
2013(8495)
2012(8178)
2011(7588)
2010(7394)
2009(6753)
2008(6803)
2007(5967)
2006(5267)
2005(4583)
作者
(19769)
(16576)
(16459)
(15859)
(10605)
(7773)
(7417)
(6447)
(6424)
(5837)
(5778)
(5535)
(5381)
(5321)
(5291)
(5154)
(4917)
(4846)
(4628)
(4331)
(4238)
(3991)
(3931)
(3808)
(3755)
(3705)
(3622)
(3457)
(3383)
(3295)
学科
(35660)
经济(35629)
管理(18052)
(14873)
中国(14834)
方法(14518)
数学(13421)
数学方法(13389)
(10387)
企业(10387)
(9755)
(9312)
贸易(9303)
(9200)
(7449)
(6640)
业经(6576)
农业(6103)
地方(6045)
(6003)
银行(6003)
(5970)
金融(5970)
(5906)
(5882)
环境(5862)
关系(5779)
(5558)
(4866)
(4860)
机构
大学(107208)
学院(104010)
(54736)
经济(54036)
研究(43574)
管理(36908)
中国(35477)
理学(31017)
理学院(30654)
管理学(30368)
管理学院(30164)
(24120)
(23937)
科学(22148)
(21034)
经济学(19137)
中心(19026)
研究所(19014)
财经(18876)
(17686)
经济学院(17273)
北京(16232)
(15821)
财经大学(14365)
(14301)
(13901)
(13846)
师范(13818)
科学院(13369)
研究中心(12662)
基金
项目(67951)
科学(54504)
研究(53466)
基金(51550)
(44970)
国家(44636)
科学基金(37578)
社会(36726)
社会科(34867)
社会科学(34862)
基金项目(26032)
教育(24313)
(22061)
资助(21616)
自然(21078)
自然科(20586)
自然科学(20578)
自然科学基金(20273)
(19989)
编号(19959)
中国(18177)
(17601)
成果(17398)
国家社会(16939)
重点(15847)
教育部(15538)
(15386)
课题(14697)
人文(13995)
(13954)
期刊
(59168)
经济(59168)
研究(37477)
中国(25580)
(17029)
管理(14466)
(13887)
科学(13828)
学报(13475)
教育(13321)
(11273)
金融(11273)
大学(11232)
经济研究(10885)
财经(10233)
农业(10120)
学学(10058)
世界(9442)
(9395)
(9051)
技术(8816)
国际(8635)
问题(8166)
业经(7052)
(6584)
图书(5896)
(5236)
论坛(5236)
技术经济(5106)
经济问题(4831)
共检索到169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淑梅  周明宽  
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基础。建党以来,在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基本原则和遵循党的建设基本规律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建设始终与党的发展进程同频共振,不仅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党内法规体系,还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提升了党的依法执政本领。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必须在充分吸收党内法规建设的基本经验基础上,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加强全党的党内法规教育,重点突出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协调处理好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内法规的实践成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兴胜  黄少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积极领导开创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将促进并实现教育公平熔铸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一条不断追求教育公平的红线纵贯百年峥嵘岁月,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的生动注脚。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教育公平的历程进行回溯与梳理,对于总结促进教育公平取得的伟大成就,厘清党百年来推进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逻辑,揭示教育公平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更高层次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章远  
中东国家是中国日新月异变化成就的见证者,中东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解读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中国道路的战略性深刻意义。中东国家政商精英、智库学者、专业人士中共观的核心内容包含认识到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以及认识到探索本国道路的关键性。本文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东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认知与解读,着重对以政党为行动主体的交流实践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讨对象的文章报告进行阐释。鉴于中东国家的认知与解读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为消弭误读,未来中国和中东国家之间需要推进更加全面系统、积极进取的交流互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聪英  李建平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不懈追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等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使中国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实体经济大国,实体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未来发展大有可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闻德亮  丁宁  
在过去百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医学教育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以服务人民健康为根本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独特的中国发展经验。对我党领导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对其取得辉煌成就进行总结,并据此对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助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伟民  
诚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处于加速转型的我国社会诚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诚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经历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诚信信念、全面推进诚信制度建设,到构建诚信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推动,从诚信信念的宣传和引导形成内在精神引领和道德认知,到具体法规政策的制定构建外在制度约束,由内而外、从理论到实践推进诚信建设的基本经验。未来,党领导诚信社会建设,应以政务诚信为引领,以职业诚信为示范,提升诚信社会建设总体水平;以家庭诚信教育为基础,厚植诚信文化,推动基层社会诚信建设;以法治为保障,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太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绝对贫困、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减贫史,党的减贫实践经历了制度式减贫、救济式减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式扶贫六大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以党的领导统领减贫事业、以先进理念引领减贫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减贫实践、以完善制度保障减贫活动。党的百年减贫实践已然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减贫重心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减贫场域由"农村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减贫方式由"治理贫困"转向"防止返贫"、减贫靶向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北京对外交往"课题组  杨文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文化对外交往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家发展需要,创建、开拓、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内地与港澳台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祖国统一事业的进程。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对外交流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一翼,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不同时期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大都诠释了中国政治模式、文化及与之相连的价值观的优势和魅力,增强了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了和谐世界价值观的吸引力,在营建、维护、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改革发展之路。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税收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推进新时代税收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姜纪垒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两种基本样态,经过了初创、规整、重构、形成四个发展阶段。考察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可以系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目标、内容与方式,可以发现"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审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创新发展和实践变革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并成为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