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4)
2023(10114)
2022(8201)
2021(7819)
2020(6346)
2019(14865)
2018(14853)
2017(28011)
2016(14817)
2015(17103)
2014(16587)
2013(16381)
2012(14665)
2011(13266)
2010(13222)
2009(12071)
2008(11822)
2007(10086)
2006(9181)
2005(8652)
作者
(39412)
(32817)
(32503)
(31207)
(20941)
(15669)
(14706)
(12758)
(12591)
(11618)
(11307)
(11066)
(10606)
(10591)
(10214)
(10147)
(9738)
(9461)
(9445)
(9130)
(8385)
(7940)
(7836)
(7609)
(7399)
(7257)
(7221)
(7127)
(6472)
(6472)
学科
(62767)
经济(62698)
管理(35238)
(33988)
(25227)
企业(25227)
中国(22570)
方法(21818)
(19712)
数学(18862)
数学方法(18674)
业经(14714)
(13978)
贸易(13963)
地方(13625)
(13613)
农业(12880)
(12085)
(12051)
(11058)
(9938)
(9695)
理论(9693)
银行(9677)
(9380)
金融(9376)
(9375)
(9240)
环境(8716)
关系(8563)
机构
大学(202185)
学院(200332)
(88645)
经济(87035)
研究(75330)
管理(72042)
理学(61002)
理学院(60208)
管理学(59218)
中国(59043)
管理学院(58832)
(45069)
科学(42751)
(39218)
(36828)
中心(33422)
研究所(33378)
财经(30829)
(30522)
(29686)
北京(29204)
(29126)
师范(28913)
经济学(28733)
(28243)
(27412)
业大(25863)
经济学院(25752)
(23736)
师范大学(23697)
基金
项目(131120)
科学(103827)
研究(100847)
基金(95241)
(82901)
国家(82236)
科学基金(69851)
社会(65263)
社会科(61752)
社会科学(61733)
基金项目(49727)
(48639)
教育(46355)
自然(41901)
(41854)
自然科(40965)
自然科学(40955)
编号(40826)
自然科学基金(40227)
资助(38295)
成果(34252)
(30072)
重点(30056)
(29908)
课题(29232)
国家社会(28121)
(27297)
中国(27035)
教育部(26140)
创新(25665)
期刊
(101317)
经济(101317)
研究(66711)
中国(46944)
(29621)
(29448)
管理(28566)
教育(28361)
科学(28200)
学报(28136)
大学(22403)
农业(20468)
学学(20202)
(19272)
金融(19272)
技术(18489)
经济研究(17734)
财经(15619)
业经(15466)
问题(13833)
(13757)
(13316)
(12973)
世界(12513)
国际(11957)
图书(11352)
资源(9751)
(9487)
论坛(9487)
现代(9296)
共检索到31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景泉  杨丽雯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现代化、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成功地开创并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大到二十大,历经为现代化奠基、为现代化寻路、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我们党坚守这一初心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历经百年风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一、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平  裴文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航人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志江  林超  汤希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它与近代化和工业化之间既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有着重大区别。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的理解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三种类型,先后探索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过渡时期工业化道路、"四个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从这一探索过程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期刊] 求索  [作者] 常明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程连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投身强国富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本国国情深入思考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明确宣告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五个坚持”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章远  
中东国家是中国日新月异变化成就的见证者,中东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解读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中国道路的战略性深刻意义。中东国家政商精英、智库学者、专业人士中共观的核心内容包含认识到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以及认识到探索本国道路的关键性。本文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东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认知与解读,着重对以政党为行动主体的交流实践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讨对象的文章报告进行阐释。鉴于中东国家的认知与解读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为消弭误读,未来中国和中东国家之间需要推进更加全面系统、积极进取的交流互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恩富  孙绍勇  
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之所以不畏艰难险阻,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有机结合,在改造旧世界中创造新世界,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来明  侯永志  
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脱离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民族命运,必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基本思想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建立国家现代化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的基本思想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制约,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丰富的思想菁华和实践真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章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建军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治理的运用实践经历了从建立政权到推进治国理政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方面形成了政党协商、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对话等模式,并最终成熟定型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治理的发展定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对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中处在核心位置,进而也生发出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在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向基层协商赋权增能来推动协商治理的优势转化,信息技术与协商治理的深度融合也可能成为优势转化的新方向。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胡明波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文书工作的历史上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书工作。在夏、商、周产生国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在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上百个朝代。这些朝代不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军阀掌权,本质上都是剥削阶级的政权,因而其文书工作及其发布的文书大多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在太平天国时期虽曾出现过为农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秋良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生动实践在于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这条道路的解析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从探索的进程看,体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容量扩充看,呈现了从局部到全域;从区域发展和总体布局看,彰显了发展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方案和新实践,凸显了与西方不同的指导思想、价值立场和路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