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9)
2023(12172)
2022(10570)
2021(10278)
2020(8438)
2019(19821)
2018(19572)
2017(37478)
2016(20092)
2015(23018)
2014(22776)
2013(22463)
2012(20619)
2011(18642)
2010(18376)
2009(16692)
2008(16185)
2007(13686)
2006(11914)
2005(10518)
作者
(56615)
(47033)
(46487)
(44362)
(30084)
(22425)
(21203)
(18537)
(17899)
(16521)
(16125)
(15952)
(14854)
(14650)
(14456)
(14433)
(13993)
(13761)
(13288)
(13189)
(11561)
(11560)
(11101)
(10580)
(10428)
(10393)
(10265)
(10189)
(9316)
(9227)
学科
(82313)
经济(82211)
管理(54761)
(53156)
(43187)
企业(43187)
方法(38391)
数学(33540)
数学方法(33228)
中国(24775)
(22277)
(18501)
业经(17594)
(17206)
(16842)
贸易(16831)
(16432)
地方(14954)
农业(14806)
(14108)
(13372)
理论(12790)
环境(12737)
技术(12238)
(12014)
银行(11981)
(11671)
金融(11669)
(11493)
(11265)
机构
大学(287086)
学院(281990)
(118797)
经济(116513)
管理(113909)
研究(99431)
理学(99178)
理学院(98085)
管理学(96614)
管理学院(96113)
中国(73593)
(62110)
科学(60043)
(51180)
(49148)
研究所(45279)
中心(43416)
(42490)
财经(41932)
业大(40605)
北京(40023)
(38505)
(37998)
(37738)
师范(37715)
经济学(36242)
(35951)
农业(33251)
经济学院(32723)
财经大学(31514)
基金
项目(197524)
科学(156047)
研究(146572)
基金(145347)
(127133)
国家(125834)
科学基金(107451)
社会(93332)
社会科(88426)
社会科学(88401)
基金项目(77116)
(73304)
自然(68730)
自然科(67132)
自然科学(67116)
教育(66442)
自然科学基金(65927)
(63056)
资助(59923)
编号(58864)
成果(48141)
(45010)
重点(43878)
(41975)
(40865)
课题(40251)
国家社会(38938)
教育部(38897)
创新(38133)
科研(37530)
期刊
(125696)
经济(125696)
研究(86782)
中国(51595)
学报(43871)
科学(41944)
管理(41423)
(39027)
(36106)
大学(33453)
教育(32163)
学学(31156)
农业(28183)
技术(23494)
(21338)
金融(21338)
经济研究(20924)
财经(20236)
业经(18925)
(17314)
问题(16422)
图书(16096)
(15273)
世界(13960)
(13899)
理论(13860)
科技(13810)
技术经济(13535)
现代(12817)
实践(12476)
共检索到408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东航  谢伟民  
文章对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的互动关系予以尝试性探讨,根据互动特征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党化国家形成时期、全能体制时期、党和国家相互嵌入的"中国模式"时期。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主要承担者和核心能动者,是中国改革成功最不可忽略的要素。在党和国家关系上,"以党领政"、党和国家相互"嵌入"的独特结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强大的党组织已根植在国家的各个层面,这是"中国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应继续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互动中进行学习和调整,提升执政能力,以有效性累积合法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来明  侯永志  
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脱离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民族命运,必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基本思想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建立国家现代化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的基本思想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制约,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丰富的思想菁华和实践真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淑梅  周明宽  
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基础。建党以来,在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基本原则和遵循党的建设基本规律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建设始终与党的发展进程同频共振,不仅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党内法规体系,还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提升了党的依法执政本领。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必须在充分吸收党内法规建设的基本经验基础上,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加强全党的党内法规教育,重点突出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协调处理好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内法规的实践成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90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呈现出不断创新与完善的发展历程。文章认为,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以"实事求是"为精髓、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与时俱进"为关键、以"求真务实"为保证的特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太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绝对贫困、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减贫史,党的减贫实践经历了制度式减贫、救济式减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式扶贫六大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以党的领导统领减贫事业、以先进理念引领减贫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减贫实践、以完善制度保障减贫活动。党的百年减贫实践已然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减贫重心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减贫场域由"农村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减贫方式由"治理贫困"转向"防止返贫"、减贫靶向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立政   陆红红  
所有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思想并且实现了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的演变进行历史考察,总结其中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及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的演变历程和基本规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在指引中国革命道路、引领社会主义革命政策、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引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应该主要聚焦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所有制思想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各类所有制主体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好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最优所有制结构为牵引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重要历史成就与成功经验,其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本理念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机制包括实事求是与理论自信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建设子系统、普常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兴学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建设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扶持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该机制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初心与使命、有领导性与群众性、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传统、自洽性与开放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关系的辩证统一;不仅能为中国民族教育事业智慧导航,且能促进教育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向建构、和谐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生力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凯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百年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始终坚持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近期,顾海良教授和邹进文教授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2021)》,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论著是国内学术界系统性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的最新成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民政  
军队建设与国家建设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与武装斗争相统一的建国实践框架,逐渐被政权建设与现代化相统一的建国实践框架所取代,但中国共产党依然从政权建设和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局出发继续强调并高度重视军队建设,在把人民军队锻造成为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和防止内乱的坚强柱石以及推进国家全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宝贵经验。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军队建设与国家建设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胡明波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文书工作的历史上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书工作。在夏、商、周产生国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在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上百个朝代。这些朝代不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军阀掌权,本质上都是剥削阶级的政权,因而其文书工作及其发布的文书大多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在太平天国时期虽曾出现过为农
[期刊] 求索  [作者] 常明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