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4)
- 2023(5684)
- 2022(4414)
- 2021(4469)
- 2020(3297)
- 2019(7813)
- 2018(7457)
- 2017(13376)
- 2016(7051)
- 2015(8306)
- 2014(7872)
- 2013(7845)
- 2012(7476)
- 2011(6928)
- 2010(6847)
- 2009(6200)
- 2008(6204)
- 2007(5130)
- 2006(4532)
- 2005(4314)
- 学科
- 济(33532)
- 经济(33499)
- 管理(16462)
- 业(14910)
- 方法(14636)
- 中国(13414)
- 数学(13196)
- 数学方法(13146)
- 企(11365)
- 企业(11365)
- 贸(9742)
- 贸易(9732)
- 易(9629)
- 农(8286)
- 制(6613)
- 业经(6598)
- 财(6077)
- 银(5737)
- 银行(5737)
- 出(5649)
- 行(5627)
- 关系(5518)
- 融(5320)
- 金融(5320)
- 农业(5169)
- 发(5134)
- 学(5014)
- 环境(4890)
- 体(4821)
- 理论(4779)
- 机构
- 大学(103985)
- 学院(100944)
- 济(52840)
- 经济(52151)
- 研究(41182)
- 管理(35961)
- 中国(33299)
- 理学(30556)
- 理学院(30208)
- 管理学(29962)
- 管理学院(29759)
- 京(22646)
- 财(21961)
- 科学(20860)
- 所(19612)
- 经济学(18593)
- 研究所(17905)
- 财经(17815)
- 中心(17567)
- 经济学院(16750)
- 经(16653)
- 北京(15195)
- 院(14902)
- 财经大学(13516)
- 范(13494)
- 师范(13387)
- 江(13237)
- 农(12993)
- 科学院(12512)
- 研究中心(12059)
- 基金
- 项目(66610)
- 科学(53383)
- 研究(52292)
- 基金(50621)
- 家(44152)
- 国家(43840)
- 科学基金(37060)
- 社会(35683)
- 社会科(33984)
- 社会科学(33981)
- 基金项目(25118)
- 教育(24593)
- 省(21447)
- 资助(21066)
- 自然(20530)
- 自然科(20083)
- 自然科学(20077)
- 自然科学基金(19786)
- 编号(19550)
- 划(19425)
- 中国(17991)
- 国家社会(16944)
- 部(16939)
- 成果(16938)
- 重点(15502)
- 教育部(15135)
- 发(14533)
- 课题(14332)
- 创(13866)
- 大学(13712)
共检索到159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谢燕红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后关头,军事战争成为国共双方进行较量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整个西柏坡时期的军事历程可归纳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收官四个阶段,在每个战略阶段部署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都鲜明地凸显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并最终将中国革命推向属于人民的胜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红杰
斗争精神是斗争主体在斗争实践中,在把握斗争规律的基础上生成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既是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也内蕴于马克思主义斗争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斗争基因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实践之中,是党过去能够成功、未来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具有新的科学内涵: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斗争宗旨;善作善成、讲求实效的斗争策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姿态。理性审视斗争及斗争精神,要明确斗争不是感性冲动,而是理性实践;斗争不是谋私独斗,而是团结奋斗;斗争不是被动作为,而是担当有为。新时代新征程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赓续精神血脉、把握历史主动、强化实践锻炼来砥砺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和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光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一部中共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百年奋斗史锤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意志和本领,孕育生成了伟大斗争精神,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政治品格。伟大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气质,已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它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基本事实和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风险和考验,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居安思危,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光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一部中共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百年奋斗史锤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意志和本领,孕育生成了伟大斗争精神,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政治品格。伟大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气质,已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它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基本事实和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风险和考验,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居安思危,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齐彪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伟大建党精神在多方面规定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根本要求,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不断得以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先后破解了阻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多个社会主要矛盾和各方面的矛盾,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关键词:
精神力量 鲜明特质 成功之道 根本要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齐彪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伟大建党精神在多方面规定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根本要求,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不断得以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先后破解了阻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多个社会主要矛盾和各方面的矛盾,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关键词:
精神力量 鲜明特质 成功之道 根本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思想 历史 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公钦正
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100年的历程中,蕴含着深刻而恒常的必然规律,只有回溯建党之初的具体实践,才能寻得贯穿百年的内在逻辑。新史学可为历史研究的描述、理解、阐释及预测提供方法论借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仿多于创新,湖南自修大学、陕北公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办,反映了创新的一面,它们在哲学上表现为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本土化为全球化提供根源和基础,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现代化。以史明鉴办好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学娜
职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判断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成度和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沿着保障功能分化的逻辑,阶段性、多维度地推进和深化。从建党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职业福利与公共福利混合为一体来推进,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两者保障功能定位的分化并明确了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功能;进而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完成的基础上,推动职业福利保障功能从微弱补充到实质补充的层次分化;同时协调推进公私部门间的职业保障功能分化进程,从公私分立到公私"可比较"。最终通过对职业保障功能分化的推进,建构起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张艺伟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民生为关怀的基本立场,以及形成一种理论化、历史性和制度化的民生观叙事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通过提升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的研究拓展能力,而且要以新史学、新史料丰富民生建设方面的历史素材,用法律制度和党内法规体系去为民生观叙事与民生建设建立制度背书,去在理论、历史和法律制度方面开展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的系统展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唐堂 李楚翘
乡村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摒弃"乡村改良"的建设思路,经历"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四个阶段,聚焦"乡村现代化"这一"大历史""大叙事",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理论谱系,即"革命—建设—发展—转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 演进历程 内在逻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金明 郭栋林 夏方舟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土地制度百年变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梳理总结了百年来党的土地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以革命为主线""以公平为目标""以效率为优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的历史逻辑,分析了百年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直接指导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以史为鉴、以理为纲,探讨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为未来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