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4)
- 2023(18527)
- 2022(16050)
- 2021(15171)
- 2020(12706)
- 2019(29643)
- 2018(29494)
- 2017(56370)
- 2016(30844)
- 2015(35153)
- 2014(35676)
- 2013(35701)
- 2012(33483)
- 2011(30472)
- 2010(30764)
- 2009(28376)
- 2008(28573)
- 2007(25272)
- 2006(22133)
- 2005(20174)
- 学科
- 济(132695)
- 经济(132556)
- 管理(87986)
- 业(83152)
- 企(67393)
- 企业(67393)
- 方法(57644)
- 数学(49720)
- 数学方法(49208)
- 中国(39596)
- 财(39545)
- 农(36198)
- 地方(30806)
- 学(28941)
- 业经(28355)
- 制(25438)
- 贸(25329)
- 贸易(25313)
- 易(24530)
- 农业(23977)
- 银(21407)
- 务(21362)
- 银行(21348)
- 财务(21281)
- 财务管理(21217)
- 理论(21197)
- 和(20633)
- 行(20419)
- 融(20372)
- 金融(20369)
- 机构
- 大学(449768)
- 学院(445557)
- 济(183953)
- 经济(179983)
- 管理(171227)
- 研究(158086)
- 理学(146782)
- 理学院(145040)
- 管理学(142687)
- 管理学院(141863)
- 中国(119722)
- 京(97882)
- 科学(97251)
- 财(89378)
- 所(81771)
- 农(74791)
- 研究所(73996)
- 中心(70524)
- 财经(67999)
- 江(66709)
- 业大(65365)
- 北京(63167)
- 经(61639)
- 范(60769)
- 师范(60212)
- 农业(58567)
- 院(56571)
- 经济学(56022)
- 州(53630)
- 经济学院(50453)
- 基金
- 项目(292633)
- 科学(228062)
- 研究(214883)
- 基金(210394)
- 家(183229)
- 国家(181670)
- 科学基金(154081)
- 社会(134235)
- 社会科(127098)
- 社会科学(127065)
- 省(113108)
- 基金项目(111199)
- 自然(98681)
- 教育(98487)
- 自然科(96316)
- 自然科学(96287)
- 划(95695)
- 自然科学基金(94540)
- 编号(88320)
- 资助(87630)
- 成果(73767)
- 重点(65925)
- 部(65310)
- 发(65091)
- 课题(61306)
- 创(59738)
- 创新(55822)
- 科研(55774)
- 教育部(55708)
- 国家社会(54901)
- 期刊
- 济(208438)
- 经济(208438)
- 研究(138457)
- 中国(91278)
- 学报(71282)
- 财(70856)
- 农(68451)
- 科学(65096)
- 管理(62080)
- 大学(53240)
- 教育(51657)
- 学学(49674)
- 农业(47172)
- 融(40392)
- 金融(40392)
- 技术(38176)
- 经济研究(33809)
- 财经(33665)
- 业经(32923)
- 经(28835)
- 问题(27440)
- 图书(25784)
- 业(25098)
- 贸(22440)
- 技术经济(22294)
- 理论(21303)
- 版(20811)
- 科技(20239)
- 世界(20148)
- 商业(19825)
共检索到679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坤 刘新波
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于公共财政理论的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对未来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是对财政"公共性"的一种理性回归,未来发展将突出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性 公共财政职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诚 刘梦园 马天骄
2011年10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共财政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论坛立足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实践,以"中国税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中国税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和"税制改革与新税种设立"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燕 郑敏 严兴华
本文阐述了公共财政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对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基础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应借鉴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合理成分,实现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需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以张馨发表在1997年第1期《经济学家》上的《论公共财政》为标志,公共财政论在中国正式作为一种财政理论走到历史的前台,并从出生伊始,就处于和其它财政流派——其中又主要是“国家分配论”——的激烈论战中。归纳起来,各界关于公共财政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财政和财政是什么关系?主要观点是认为公共财政是public finance的英文直译,与我们惯常使用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晔
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发展是市场经济改革实践发展的要求与结果,具有其积极的理论创新意义。但由于理论渊源上的原因,使得西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制度分析上的不足和欠缺延伸并体现在我国现有的公共财政理论上。我国公共财政理论需要超越西方主流经济学及其公共财政学的制度既定观,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理论创新 现存不足 制度财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军 欧阳宗书
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体系的问题自1998年提出以来,学术界讨论热烈,现将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一、关于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问题主要有四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搞公共财政。综观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国家的财政运行机制,尽管形式各异,侧重点多样,但其基本的模式是相似的。这就是,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李全
财政,按照我们的理解和尽可能简约的表述,可称之为:是以社会权力中心为主体的(在国家存续期间的社会则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关系。现代国家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借助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财政在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政府的一系列收入分配活动。政府一般通过税收、公债和罚没收入等形式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取得收入,并通过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政府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些分配活动,还制定了一系列税务、会计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柳光强
2009年5月20日,由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科学出版社、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主办,广东省财政厅、财政部驻广东专员办承办,中国财经报、财政监督杂志社协办的财政监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财政部有关业务司局、财政部驻各省(区、市)专员办、各省(区、市)财政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袁蓓蓓 于保荣 宫习飞 李娟
国内对公共卫生财政支付的研究分为3类:支付力度研究、专项资金管理和评价研究以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支付方式研究。总结了目前研究主要结论和方法,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应该深入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
公共卫生 财政 支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健身 方淑芬
一、当前财政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家财政收入制度几经改革仍不完善,财政支出制度的基本框架始终未被触动。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不能不成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清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但其公共性又是发展的,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实现形式和存在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才真正取得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体系,乃势所必然。
关键词:
财政 公共财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子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平 李实 王延中
《中国发展报告2008/09》(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在中国建立起"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构建全民享有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一种重要的制度保障;而且还有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更好地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目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春梅
我国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要划清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明确政府和财政的职能范围;确定财政的具体支出内容和项目;正确界定和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控制公共财政收支规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等。西方公共财政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我国自己的公共财政论的提出,显然受到西方理论的强烈影响,是借鉴西方理论的结果,但它决不是单纯对西方理论的模拟和抄袭。从根本上看,这是立足于我国国情,针对我国财政的改革实践而形成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理论。了解、分析和探讨这些特色,对于我国财政改革的顺利推进、财政理论体系的重构、财政学科的建设等,尤其是对于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实践,都具有重大的乃至根本性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