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6)
2023(16404)
2022(13938)
2021(13145)
2020(10785)
2019(25133)
2018(24972)
2017(47141)
2016(25998)
2015(29401)
2014(29521)
2013(29029)
2012(27031)
2011(24641)
2010(24780)
2009(22820)
2008(21976)
2007(19302)
2006(17256)
2005(15700)
作者
(72661)
(60164)
(59938)
(57509)
(38596)
(28787)
(27369)
(23492)
(23025)
(21658)
(20575)
(20518)
(19228)
(19096)
(18696)
(18583)
(17879)
(17439)
(17207)
(17162)
(15166)
(14761)
(14305)
(13710)
(13500)
(13429)
(13255)
(13040)
(12142)
(11757)
学科
(121145)
经济(121026)
管理(70928)
(64930)
(52246)
企业(52246)
方法(50998)
数学(45299)
数学方法(44925)
中国(35301)
(27707)
(27621)
地方(24946)
(24352)
业经(22910)
教育(22861)
(20697)
贸易(20685)
(20037)
农业(18771)
理论(18615)
(18579)
环境(16638)
(16238)
金融(16237)
(16212)
(16188)
财务(16151)
财务管理(16122)
技术(16020)
机构
大学(377628)
学院(369354)
(160756)
经济(157625)
管理(142372)
研究(132082)
理学(123248)
理学院(121829)
管理学(119994)
管理学院(119286)
中国(94296)
(81248)
科学(75778)
(72484)
(65400)
研究所(59363)
财经(58204)
中心(56967)
(55243)
师范(54892)
(53138)
(52963)
北京(52757)
(51449)
经济学(50542)
业大(49023)
(47475)
经济学院(45473)
师范大学(45212)
财经大学(43400)
基金
项目(245181)
科学(195319)
研究(186240)
基金(179006)
(154278)
国家(152962)
科学基金(131354)
社会(119658)
社会科(113434)
社会科学(113405)
基金项目(93571)
(92201)
教育(89909)
自然(81820)
自然科(79924)
自然科学(79908)
(79587)
自然科学基金(78526)
编号(75912)
资助(74286)
成果(64328)
(57316)
重点(55427)
课题(53962)
(53294)
教育部(50471)
(50274)
国家社会(49679)
人文(48091)
大学(47376)
期刊
(176073)
经济(176073)
研究(123934)
中国(74336)
教育(61137)
(53910)
学报(52515)
管理(52319)
科学(49660)
(45958)
大学(41291)
学学(37725)
技术(34159)
农业(32218)
(31123)
金融(31123)
财经(29803)
经济研究(29682)
(25608)
业经(24241)
问题(22877)
(20117)
图书(19329)
技术经济(19231)
世界(18149)
国际(17864)
理论(17015)
(16893)
统计(16401)
(15907)
共检索到559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大楷  孙敏  
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分析工具,对中国公共教育投资与宏观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投资与三次产业总产值均具有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对第三产业的正效应最大;三次产业总产值对公共教育投资冲击的长期响应为正;公共教育投资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强于第一产业,但均不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锻炼  
大部分研究认为FDI或公共支出分别独立的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很少将两个因素放在一起研究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含有FDI和公共支出的动态模型,其中把FDI作为技术进步的原因,利用我国1986-2003年的面板数据,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个样本对公共支出和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公共支出在两个样本中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而FDI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利用中国1979-2013年的数据,证实了卡尔多的需求导向型增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即需求能够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这种拉动作用主要通过制造业部门的规模报酬递增来实现。数据显示,这种拉动作用在2001-2013年这一时期比之前更强。不过,数据也显示,制造业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正在减弱,这可能意味着"干中学"的被动技术进步方式将难以持续,必须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技术进步方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是1.12个百分点,远高于传统方法的估计,不过出口的贡献率正处于下降趋势。这表明,必须通过提高内需来弥补外需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内需来促进经济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媛媛  
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两个层面剖析中国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全域专业化指数对中国地区专业化进行整体测度,考察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演变规律;设计地区加权区位商指数,分析各省区市专业化部门综合实力的演化趋势。进而,直接测度中国各地区专业化部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对四大区域专业化部门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和生产率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承坪  陈志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了揭示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首先从理论上加以系统阐述,然后采用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机理加以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既可以通过替代劳动要素、人机融合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扩展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市场效率和政府治理效率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相较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和人工智能人才缺乏的地区,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和人工智能人才充足的地区,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并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锦慧  蓝发钦  
本文主要在假设宏观经济、金融、制度及政策等经济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实证分析了1982—2003年22年间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影响关系。中国资本流入变量与黑市外汇溢价即汇率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在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引资的质量,避免外资流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边际递减效应,使资本项目开放、外资流入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地发挥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章迪平  
本文通过计算信息业水平带动系数及信息业增长弹性系数,动态分析了信息业对流通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而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利用1990-2007年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业对流通业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业与信息业的融合带动了流通经济的不断增长,对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饶晓辉  钟正生  
本文运用中国实际GDP和总保费额的数据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与保险市场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同时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对中国而言,保险市场的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才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原因。这意味着现阶段中国保险功能的发挥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颖  罗瑞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鼓励外资的流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外资流入的主要形式。从近几年我国GDP的增长与外资增长趋势看,两者基本上是同步的。那么,外资的增长是否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呢?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非农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与各产业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回答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经济增长是否能够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有效程序为多大、如何提高经济增长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持续有效性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穷志  
在一个公私混合经济中,公共支出归宿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具体而言,生产性公共支出更多地归宿于资源禀赋丰裕的富裕人群;社会性支出基于群众呼声和政府社会公平目标而大多归宿于贫困群体;在政府追求高增长的前提下,富裕人口比贫困人口得到了更多的公共支出,如果政府考虑群体呼声和社会公平,则贫困人口得到公共支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多。基于中国社会经济财政制度特征,利用中国省际数据实证表明,理论模型的三个命题在中国是成立的。建议建立完备的公共支出归宿机制,以均衡激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子婧  范炜  王泽林  
创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与影响效果还有待厘清。本文利用2007-2017年产业面板数据,以全产业、产业间不同情况设立三个假设,深入探究创业通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新企业数增速对当期专利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工业、信息传输、技术服务等高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中创业能显著拉动经济增长。为解释这一结果,文章进一步对不显著的行业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在这些行业中创业对创新的作用效果也同样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支持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光和  徐鲲  李敬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建立了教育发展、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兴古典经济模型,并运用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教育的劳动分工功能。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自给自足还是分工条件下,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均真实收入越高,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受教育水平提高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交易效率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可能会限制教育作用的发挥,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要小于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形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得多。在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多地依赖于教育。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当前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机制,其中包括:一是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知识技能,造就相应产业所需要的劳动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