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7)
2023(9846)
2022(8236)
2021(7894)
2020(6617)
2019(15861)
2018(15524)
2017(30490)
2016(16152)
2015(18352)
2014(17875)
2013(17904)
2012(16639)
2011(15229)
2010(15447)
2009(14228)
2008(14006)
2007(12176)
2006(10720)
2005(9893)
作者
(45824)
(38437)
(38192)
(36736)
(24592)
(18286)
(17263)
(14848)
(14668)
(13651)
(13424)
(12919)
(12618)
(12297)
(12166)
(11980)
(11460)
(11079)
(11057)
(10669)
(9794)
(9265)
(9257)
(8838)
(8619)
(8606)
(8513)
(7912)
(7747)
(7557)
学科
(77933)
经济(77866)
管理(41992)
(39919)
方法(38458)
数学(35496)
数学方法(34944)
(30831)
企业(30831)
中国(22431)
(19310)
贸易(19302)
(18946)
(18838)
(18150)
(14658)
业经(13495)
(13383)
(13231)
地方(12625)
农业(12291)
(11023)
金融(11022)
(11022)
银行(10997)
(10627)
环境(10037)
理论(10021)
(9646)
(9097)
机构
大学(239412)
学院(235247)
(110911)
经济(109276)
管理(90048)
研究(84638)
理学(78452)
理学院(77564)
管理学(76045)
管理学院(75615)
中国(64885)
(50820)
(49090)
科学(49072)
(42319)
财经(39610)
研究所(38770)
经济学(37622)
中心(36560)
(36485)
(36158)
经济学院(34157)
(32714)
北京(32399)
业大(32024)
(30423)
财经大学(29866)
(29690)
师范(29396)
农业(28291)
基金
项目(158980)
科学(127270)
基金(120753)
研究(113600)
(106383)
国家(105698)
科学基金(90454)
社会(76757)
社会科(73211)
社会科学(73195)
基金项目(61993)
(57493)
自然(57396)
自然科(56232)
自然科学(56215)
自然科学基金(55275)
教育(52380)
资助(51490)
(49942)
编号(42755)
(37508)
重点(36381)
成果(35000)
国家社会(34080)
(33941)
教育部(32608)
(32447)
中国(31537)
人文(30707)
创新(30643)
期刊
(112909)
经济(112909)
研究(73038)
中国(42798)
(36350)
学报(36223)
科学(35291)
管理(33155)
(32109)
大学(28043)
学学(26528)
农业(22183)
经济研究(21380)
教育(20534)
财经(20468)
(20238)
金融(20238)
技术(19590)
(17819)
(16563)
问题(15810)
业经(15547)
统计(14840)
国际(14538)
世界(13939)
(12983)
(12863)
技术经济(12588)
决策(11719)
图书(11087)
共检索到347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付文林  沈坤荣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在改革以来的时序变化特征与工业化国家明显不同。本文基于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公共支出相关变量的长期增长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公共支出的GDP占比呈反向变动关系,这显示中国公共支出政策的适应性性质;政府经济建设性支出比重增加会提高GDP增长率,而文教费和维持性支出比重与GDP增长率之间有着负的双向因果关系,这体现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特征。研究结果还显示,地方政府支出比重提高,经济增长率会上升,这说明通过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迎春  
笔者基于1978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实证研究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投资性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政府行政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会抑制经济增长;文教科卫支出具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效应;财政转移性支出长期看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但贡献率较低。因此,有必要优化公共投资性支出结构,提高政府行政支出效率,加大文教科卫支出和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洪涛  
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各省(市、区)1952~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政府公共支出的短期和长期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公共支出增长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改革开放后政府公共支出的增长效应均有显著提高,但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增长效应起显著促进作用;就业水平起负作用;行政支出的增长效应不明显;对外开放可提高长期增长效应;市场化对长期增长效应有显著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竞争起负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曹艳春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推导出最优稳态经济增长率,并得出当政府设定的收入税税率等于政府财政支出带来的对市场生产的边际产出弹性时,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金秀  高希武  
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从需求和供给两层面分析我国1978年~2008年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政府举债能力影响下,就业规模增长,大量富余人员走向劳动力市场,由不可测度的生产力变为可测度的生产力,扩大了潜在税基;城市化规模扩大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重要正向驱动因素,而人口规模和对外开放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间呈显著负向关系。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在长期内要以就业增长为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金秀  高希武  
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从需求和供给两层面分析我国1978-2008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政府举债能力影响下,就业规模增长,大量富余人员走向劳动力市场,由不可测度的生产力变为可测度的生产力,扩大了潜在税基;城市化规模扩大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重要正向驱动因素,而人口规模和对外开放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间呈显著负向关系。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在长期内要以就业增长为基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公共支出总量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与深度,体现了政府的成本支出。但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体现在结构关系上。作者对中国1978-2004年间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从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及其他支出的结构产出弹性为正,行政管理支出结构产出弹性为负。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在提高公共支出总水平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为杰  
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运用全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央政治集权—地方经济分权的情况下,公共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具有一定的制度特征。现实中地方政府倾向于生产性支出,忽视民生性支出。但是,前者对滞后期的增长效应相对较小,而后者对滞后期增长的效应较为明显。研究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根源在于面对较强的政治激励、经济激励与较小的公众声誉机制约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小利  
Using VAR mode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xistence of a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tax revenue,government expenditure,public investment and the GDP.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use of non-tax revenue and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by the government have a positive long-run effect over the economic growth while public investment does not bear perceivable effect.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丽  
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对实际经济增长的作用除直接影响效应外,还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等路径产生时间和空间的溢出效应。中国公共财政总支出额稳步增长,但GDP占比呈现U型特征,本文基于2007—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的动态分析和检验发现,总体规模上公共财政支出对实际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支出结构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空间检验显示大多数公共财政支出更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省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弱,只有农林水事务支出在相邻、经济和地理关系上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存在邻接正向溢出。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背景下,应从中央财政支出结构中增加溢出效应明显的农林水事务和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支出比重,地方财政支出则应侧重直接效应较大而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的部分,同时注意短期灵活性与长期可持续性的协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夏祥谦  
文章利用我国1978年~2006年的财政支出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建设费支出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社会文教费支出明显偏低,因而提高其比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社会保障费支出严重不足,但由于其使用效率低下,同样不利于经济增长。通过压缩政府物质资本投资的比重,相应提高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和效用增强型服务的比重,能够既兼顾到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普  陈伟  
文章根据VAR模型和VCE模型,选取我国1978—2005年的农业产出和财政农业支出为样本数据,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及其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首先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总水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的主要项目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最后,根据财政农业支出的不同用途,分析了财政生产性和消费性支出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