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53)
2023(19666)
2022(16774)
2021(15625)
2020(12776)
2019(29395)
2018(28883)
2017(54518)
2016(29476)
2015(32792)
2014(32816)
2013(32718)
2012(30610)
2011(28116)
2010(28216)
2009(25854)
2008(25308)
2007(22084)
2006(19693)
2005(18082)
作者
(87958)
(73366)
(72694)
(69286)
(46807)
(35198)
(33109)
(28666)
(27908)
(26132)
(25222)
(24848)
(23494)
(23472)
(23007)
(22677)
(21723)
(21298)
(20991)
(20968)
(18382)
(18200)
(17637)
(16757)
(16516)
(16324)
(16301)
(15937)
(14918)
(14611)
学科
(136809)
经济(136674)
管理(80135)
(75524)
(60381)
企业(60381)
方法(53184)
数学(46004)
数学方法(45504)
中国(38918)
(33759)
地方(32989)
(30306)
业经(28781)
(28586)
(23966)
贸易(23947)
(23315)
(23163)
农业(23091)
环境(21680)
(20848)
(20825)
金融(20822)
银行(20788)
(20093)
(19957)
理论(19361)
技术(18848)
地方经济(18414)
机构
大学(428065)
学院(424966)
(179702)
经济(176000)
管理(160158)
研究(158594)
理学(137429)
理学院(135711)
管理学(133362)
管理学院(132586)
中国(118363)
科学(97928)
(93772)
(81614)
(79823)
研究所(74388)
(72833)
中心(69542)
财经(63395)
业大(63364)
(62563)
北京(60387)
(58235)
(57712)
师范(57658)
(57619)
农业(56996)
经济学(55299)
(50487)
经济学院(49541)
基金
项目(287283)
科学(225868)
基金(208887)
研究(207175)
(184395)
国家(182917)
科学基金(155129)
社会(132164)
社会科(125368)
社会科学(125337)
(110548)
基金项目(110174)
自然(100398)
自然科(98029)
自然科学(98002)
自然科学基金(96231)
(94436)
教育(93868)
资助(86123)
编号(81845)
成果(66892)
重点(65452)
(65079)
(63498)
(59013)
课题(57980)
创新(55321)
国家社会(55312)
科研(54746)
教育部(53869)
期刊
(204332)
经济(204332)
研究(132620)
中国(87138)
学报(70792)
(66353)
科学(65845)
管理(60775)
(58400)
大学(52746)
学学(49663)
教育(46986)
农业(46249)
(39807)
金融(39807)
技术(36100)
经济研究(33754)
财经(31637)
业经(31214)
(27298)
问题(26474)
(25180)
(21667)
技术经济(21336)
图书(21193)
科技(20434)
世界(20373)
资源(20210)
国际(19444)
(19221)
共检索到648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和瑞   王紫臻  
基于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其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莫兰指数和收敛性检验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空间相关和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态势明显,八大综合经济区呈鲜明梯度结构特征;区域间净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自2016年空间集聚状态稳定,并形成东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高—高”集聚,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除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外,全国以及其余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相比,考虑外部因素的条件β收敛检验中全国整体及各经济区的收敛状态未改变,但收敛速度有普遍提升,不同经济区的收敛特征和其对外部环境因素敏感度有显著差异。因此,应立足区域协同顶层设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缩小区域差异,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和瑞   王紫臻  
基于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其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莫兰指数和收敛性检验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空间相关和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态势明显,八大综合经济区呈鲜明梯度结构特征;区域间净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自2016年空间集聚状态稳定,并形成东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高—高”集聚,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除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外,全国以及其余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相比,考虑外部因素的条件β收敛检验中全国整体及各经济区的收敛状态未改变,但收敛速度有普遍提升,不同经济区的收敛特征和其对外部环境因素敏感度有显著差异。因此,应立足区域协同顶层设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缩小区域差异,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宗兵  何若帆  陈钲  朱帆  
研究目标:探究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σ收敛和β收敛。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鲜明区域非均衡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根源;除全国以及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外,其余六个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西南、西北经济区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差异显著;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不显著的条件β收敛;不同经济区的驱动因素和收敛情况各不相同,在制定政策和建设规划时应有所区别。研究创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挖掘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区域差异的来源;构建纳入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检验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缩小生态文明发展区域差异,促进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涛  黄宇菲  冯奎  吴华清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稳步向好的趋势,但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总体差异水平不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全国层面和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7个综合经济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本文研究内容对制定八大综合经济区差异化政策,落实八大综合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参考价值。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文举  张曾莲  
精准施策治理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是掌握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地区异质性。本文研究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0年~2018年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分布动态、空间差异与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作为区域性金融风险总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从多峰低值向单峰高值演进且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动规律,当前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于新的爬坡期;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性金融风险差异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不同区域金融风险拥有各自稳态水平且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管控区域性金融风险时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研究结论对于从区域层面入手控制区域性金融风险水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文明  叶阿忠  
文章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目标,利用新经济地理理论对2006—2020年我国283个城市的市场潜能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市场潜能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以及时空收敛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1)在考察期内,我国市场潜能的总体差异呈现逐步缩小态势,但受“订单转移”、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短时间内总体差异较大的现象。(2)区域间差异是市场潜能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其中,大西北与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大。(3)八大综合经济区的σ收敛存在分异,但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中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收敛性。另外,收敛速度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收敛速度领先于其他综合经济区,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收敛速度显著落后于其他综合经济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赢  
研究目标: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技术效率、绿色TFP增长及其空间差异、绿色发展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运用US-SBM-Malmquist模型、Dagum基尼系数、FGLS与PCSE。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绩效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鲜明非均衡态势,绿色发展区域总体协同性比较弱;超变密度贡献是总体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破解绿色发展区域不均衡问题的关键;各项社会经济因素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绩效的差异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区域发展的协同性。研究创新: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绩效作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US-SBM-Malmquist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面板数据模型,全面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绩效现状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价值:传统经济发展绩效的测评忽略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绿色GDP"与"绿色生产率"的新诉求;为缩小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区域差距及加快推进我国区域绿色可持续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铠  马静静  魏伟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不同经济区域能源碳排放效率的特征与差异性。研究方法:利用三阶段DEA和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府规制、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碳排放效率有显著影响;因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全国能源碳排放效率均值下降2.8%,区域效率排名发生变化;技术进步大致以5年为周期波动,且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一致;八大经济区年度碳排放效率变化特征趋同;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有助于能源碳排放效率改善。研究创新: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八大经济区能源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揭示其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研究价值:为提高各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忠宇  热孜燕·瓦卡斯  
文章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刻画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以及三维Kernel密度估计对其空间差异展开分析,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与空间SDM模型考察其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步提升特征,但仍存在着地区差异,且区间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重要来源。(2)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梯度特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3)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武林  陈伟雄  
本文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效率水平、内在协同效应及差异收敛性进行测度评价。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11个省(市)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稳步上升,三大地区呈现“下游>上游>中游”的“凹型”分布格局;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协同效应逐步增强,三大地区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阶梯式分布,但地区间协同效应水平和协同阶段差距不断扩大,上海、江苏等部分省(市)排名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包容性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的总体差异无规律波动,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先后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协同效应存在σ发散、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艳华  马立平  王丙参  
研究目标: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测度与评价。研究方法:针对多指标短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构造两种新的聚类与评价方法。针对数据标准化后常见的地区差异测度不适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指标。用偏相关系数和复相关系数探究经济指标间的真实关系。运用上述新方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进行实证分析。利用等级相关系数度量各地区在不同时刻排名的相关性及两种数据变换方法排名的一致性。研究发现:31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比较稳定,省际差异显著存在,且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差异也显著存在,但呈现下降趋势。东部沿海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稳中有进,其中长江中游进步最为明显;北部沿海协同发展初见成效,但内部差距仍然很大;相对而言,东北退步明显;黄河中游发展参差不齐;大西南和大西北发展依然滞后。研究创新:主要是方法上的创新,本文提出的两种新的聚类与评价方法,方法稳定有效,新的地区差异测度指标适用范围更广。研究价值:为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并为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4—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了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差异来源,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2004—2019年,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区域间净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东北、西北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σ收敛;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并呈现出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高—高"集聚以及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差异性显著,并弱化了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协同性。因此,应缩小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促进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的协同,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4—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了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差异来源,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2004—2019年,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区域间净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东北、西北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σ收敛;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并呈现出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高—高"集聚以及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差异性显著,并弱化了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协同性。因此,应缩小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促进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的协同,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政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娜  张峰  薛惠锋  
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达格姆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1—2018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序变化及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具有相对稳定上涨的宏观变化趋势,但效率损失和区域失衡现象明显;同呈上涨态势的总体基尼系数揭示出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其中区域间差异平均贡献率达59%,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经济区存在σ收敛趋势;与绝对β收敛特征相比,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条件β收敛检验中呈现最大和最小收敛速率的经济区未发生改变,但整体上收敛速率产生了跃迁;而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异质性收敛特征及其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性敏感度,反映出在驱动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提升时,既要强调政策的总体协同性,也应注重其因地制宜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张青芬  
文章借助耦合度模型测度2011—2022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水平,运用Markov链模型揭示耦合发展规律,利用ARIMA-GM组合模型预测2023—2027年的耦合演进趋势。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均处在轻度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发展水平显著非均衡;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体上以保持原有耦合类型以及向邻近细分类型转变为主,未有耦合发展水平越级或下降的现象;2023—2027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水平均将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全面协调加强型情景下耦合发展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强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型情景下提升幅度次之,现状维持型情景下提升幅度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