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21)
2023(19881)
2022(16941)
2021(15695)
2020(13009)
2019(29847)
2018(29304)
2017(55739)
2016(29886)
2015(33541)
2014(33410)
2013(33069)
2012(30439)
2011(27628)
2010(27279)
2009(24847)
2008(23862)
2007(20508)
2006(17917)
2005(15796)
作者
(87020)
(72971)
(72039)
(68834)
(46325)
(34887)
(32839)
(28492)
(27603)
(25720)
(24850)
(24613)
(23129)
(22814)
(22457)
(22447)
(21631)
(21356)
(20854)
(20813)
(18036)
(17902)
(17498)
(16577)
(16283)
(16098)
(15933)
(15599)
(14641)
(14355)
学科
(135728)
经济(135591)
管理(85863)
(80148)
(65709)
企业(65709)
方法(57837)
数学(50714)
数学方法(50091)
中国(34352)
(32732)
(29729)
(29268)
地方(27979)
业经(27686)
(23507)
贸易(23494)
(22820)
农业(22324)
环境(21887)
技术(21654)
(21370)
理论(19778)
(19672)
(18283)
金融(18280)
(18147)
银行(18086)
(18037)
财务(17958)
机构
大学(431769)
学院(428999)
(181371)
经济(177836)
管理(167072)
研究(150994)
理学(145375)
理学院(143671)
管理学(141076)
管理学院(140293)
中国(110760)
科学(93371)
(91496)
(78169)
(75727)
(71060)
研究所(69619)
中心(67137)
业大(65289)
财经(63852)
(60311)
(58363)
北京(57723)
(56500)
经济学(56118)
师范(55944)
农业(55774)
(54907)
经济学院(50427)
(48434)
基金
项目(298923)
科学(236026)
基金(219330)
研究(214890)
(193125)
国家(191625)
科学基金(164103)
社会(137764)
社会科(130728)
社会科学(130692)
基金项目(115832)
(114474)
自然(107234)
自然科(104743)
自然科学(104715)
自然科学基金(102841)
教育(98471)
(97573)
资助(90298)
编号(84994)
成果(67855)
重点(67575)
(66444)
(64281)
(62103)
课题(58671)
创新(58184)
国家社会(57963)
科研(57422)
教育部(56920)
期刊
(194323)
经济(194323)
研究(125899)
中国(78878)
学报(70688)
科学(65670)
(63464)
管理(61363)
(58304)
大学(53615)
学学(50766)
农业(44418)
教育(44201)
技术(38663)
(33606)
金融(33606)
经济研究(32765)
财经(31571)
业经(29394)
(27303)
问题(25088)
(24005)
技术经济(22272)
科技(21100)
(20466)
图书(19913)
(19909)
统计(19857)
资源(19782)
世界(19335)
共检索到622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涛  杨洁  宋平凡  
基于空间技术差异和时间技术进步的双维异质性视角,构建了全局共同前沿生产技术集下的IDA-PDA综合分解框架,探究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5-2018年的碳排放特征与九种驱动因素,在数量上明确了时空技术追赶效应对碳排放变动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经济活动是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追赶效应对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区层面,除了西北综合经济区之外,其余各个综合经济区均实现了碳排放增幅放缓,绩效效应对八大经济区的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均不大;在省级层面,大部分省份或地区的潜在碳排放因子效应、经济活动效应和碳排放空间追赶效应促进了碳排放,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和碳排放时间追赶效应抑制了碳排放,而经济产出的时间和空间追赶效应在不同省份的作用方向不同。据此,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行总量控制策略和实行区域协同减排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贤凤  武博  王建华  
本文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应用SE-DEA视窗分析和计量分析技术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2001—2011年期间的均值存在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从长期趋势看,效率值变化不稳定,忽高忽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国有产权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安静  郭琳  赵景峰  
本文将Tapio脱钩指数和LMDI分解方法结合,分别从中国整体层面和中国省份层面对2000-2019年间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指数进行测算并对脱钩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演变过程。(2)能源强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弱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30.6%),而人均GDP的增长则是抑制两者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114.8%)。(3)各个驱动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能源强度在一些省份的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都促进了其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能源大省,则促进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庞瑞芝  李鹏  李嫣怡  
创新效率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解剖创新过程中的要素流动机理出发,揭示了创新过程的网络化特征,并通过构建网络DEA模型,测算了创新过程整体效率、"创新资源转换"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以我国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创新资源转换"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前者受到R&D人员区域分布结构影响,后者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区域创新过程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高度相关;区域创新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在样本期间稳步上升;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出现地区追赶的收敛现象,"创新资源转换"阶段是整体效率发散的隐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铠  马静静  魏伟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不同经济区域能源碳排放效率的特征与差异性。研究方法:利用三阶段DEA和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府规制、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碳排放效率有显著影响;因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全国能源碳排放效率均值下降2.8%,区域效率排名发生变化;技术进步大致以5年为周期波动,且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一致;八大经济区年度碳排放效率变化特征趋同;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有助于能源碳排放效率改善。研究创新: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八大经济区能源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揭示其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研究价值:为提高各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丹丹  刘锐  陈动  
本文选取30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依据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八年间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时空分布,揭示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2010年间,碳减排潜力相对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并有向四周扩展的趋势;全国省域碳排放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空间格局,表明在碳减排的进程中,全国碳排放量的总体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碳排放的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如GDP驱动因子在不同省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张青芬  
文章借助耦合度模型测度2011—2022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水平,运用Markov链模型揭示耦合发展规律,利用ARIMA-GM组合模型预测2023—2027年的耦合演进趋势。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均处在轻度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发展水平显著非均衡;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体上以保持原有耦合类型以及向邻近细分类型转变为主,未有耦合发展水平越级或下降的现象;2023—2027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水平均将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全面协调加强型情景下耦合发展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强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型情景下提升幅度次之,现状维持型情景下提升幅度最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凤朝,潘雄锋  
本文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划分八大经济区的观点,以八大经济区为分析单元,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并通过对各经济区优劣势的比较,对不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的途径进行了讨论,试图为我国科技力量布局调整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对策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淑敏  窦筱艳  韩丽媛  
以全国及八大经济区域工业SO_2为研究对象,运用LMDI模型将SO_2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产污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995—2012年,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全国工业SO_2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工业SO_2减排的关键因素。影响区域性工业SO_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并不一致,东南沿海经济带显著因素为经济规模效应,工业SO_2排放持续增加;东北地区显著因素为能源强度效应,工业SO_2排放呈下降趋势;中西部经济区显著因素为能源强度效应,但正向累积效应大于负向累积效应,工业SO_2排放显示为小幅增长。建议按照不同区域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区域性发展的减排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淑敏  窦筱艳  韩丽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郁  曾军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借助于中国旅游网(www.cnta.com)、《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标准差(St)和变异系数(Vt)两个主要指标,来测算我国国际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情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凤朝  潘雄锋  
本文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划分八大经济区的观点,以八大经济区为分析单元,利用布局系数指标和顺序分布模型,从区域"特化"角度对我国八大经济区专利结构分布、变动的差异和基本特征进行考察,以期为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志鹏  郑蕾  李方一  
论文基于200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结合线性规划建立了多区域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研究了环境约束下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出口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007—2010年需要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出口比重,同时降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出口比重,通过以上结构调整达到最优出口结构,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碳、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基础上促使全国GDP分别提高6.84%和8.17%。东北区域、黄河中游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大西南区域和大西北区域需要降低的出口部门较多,且多集中在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北部沿海区域需要提高的出口部门较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2010年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和大西北区域的总体出口结构优化度比2007年有所提高。在八大经济区中,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由于区位优势,其出口结构整体优化度相对较高,而东北区域则最低。地理区位对于区域出口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