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9)
2023(14654)
2022(12193)
2021(11286)
2020(9701)
2019(22421)
2018(21871)
2017(42300)
2016(22939)
2015(25821)
2014(25647)
2013(26047)
2012(24496)
2011(22269)
2010(22484)
2009(21393)
2008(21658)
2007(19638)
2006(17438)
2005(15982)
作者
(68552)
(57791)
(57525)
(54710)
(36531)
(27742)
(25958)
(22628)
(21769)
(20604)
(19844)
(19316)
(18655)
(18362)
(18132)
(17725)
(17064)
(16823)
(16662)
(16659)
(14440)
(14408)
(14033)
(13225)
(13071)
(12952)
(12932)
(12644)
(11701)
(11615)
学科
(109268)
经济(109156)
(93162)
(74789)
企业(74789)
管理(72841)
(48247)
方法(46523)
数学(37809)
数学方法(37567)
农业(31772)
业经(31732)
(31324)
中国(28821)
(22583)
(21288)
财务(21271)
财务管理(21238)
(21192)
贸易(21177)
(20639)
(20327)
企业财务(20107)
地方(19897)
技术(18413)
(17882)
(17548)
(17037)
(16465)
(15480)
机构
学院(344354)
大学(340107)
(153966)
经济(151246)
管理(133888)
研究(120927)
理学(114567)
理学院(113304)
管理学(111773)
管理学院(111119)
中国(96667)
(73272)
科学(72672)
(72508)
(68730)
(62740)
研究所(56755)
农业(56683)
中心(55345)
财经(54695)
业大(54524)
(53358)
(49660)
经济学(47617)
北京(45859)
经济学院(43169)
(42681)
(41963)
师范(41588)
(41118)
基金
项目(223145)
科学(176836)
基金(164811)
研究(161992)
(144421)
国家(143142)
科学基金(122187)
社会(106314)
社会科(100552)
社会科学(100522)
基金项目(87337)
(86255)
自然(78022)
自然科(76121)
自然科学(76098)
自然科学基金(74794)
(72246)
教育(71089)
资助(66635)
编号(64105)
(50801)
成果(50479)
重点(50462)
(49899)
(48252)
(46024)
国家社会(44921)
创新(44634)
课题(43375)
科研(42831)
期刊
(178430)
经济(178430)
研究(101402)
(72345)
中国(69023)
(55072)
学报(53917)
科学(53167)
管理(49165)
农业(48692)
大学(40622)
学学(38884)
(34406)
金融(34406)
业经(33295)
技术(28377)
财经(27838)
经济研究(27591)
(26739)
教育(24818)
问题(24615)
(24160)
技术经济(19798)
世界(19715)
(19454)
资源(18084)
(17468)
国际(16682)
现代(16245)
经济问题(16152)
共检索到52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本文对我国8个重要农业区1980s末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和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松嫩平原,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积聚在新疆、内蒙古东部区和华南蔗果区;②1980s末至2005年间8区耕地总量上升,其中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三江平原增量显著,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减少,耕地空间重心由我国东部、中部复种指数较高的传统农业核心区向西北、东北等复种指数较低且生态相对脆弱地区迁移,整体土地生产能力有所下降;③各区草地面积皆下降,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和新疆为减量主体;各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培  谌柯  刘辉  曾凡伟  
根据1885年、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详查资料以及实地收集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南充市高坪区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动因。研究表明:2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为12 050hm2,占该区总土地面积的14.84%,主要表现为园地、城市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和耕地的减少;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斑块数目增加2 921个,斑块面积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和破碎度增加,优势度降低;除园地、交通用地以外,其他土地类型都有分散分布的趋势;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移动距离;影响城郊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鹏  黄贤金  张兆干  杨肇卫  
文章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①由于农产品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近年来上饶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阶段一致性特征; ③不同产值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使得农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区域内部土地利用变化的程度也不一致; ④上饶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由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丽  谢高地  甄霖  冷允法  郭广猛  
本文以泾河流域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方法,对该流域1986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86年至2000年,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均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5%以上;其次是林地,占流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左右;②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来说,林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则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③从1986年至2000年这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三者之间,以草地—耕地转型为最大,达14·87×104h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凤杰  韩文文  单培明  鞠铁男  吴啸  张炳芳  黄善林  
基于2000和2007年TM影像和2015年OLI影像,借助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分析东北山地丘陵地带农林交错区实施退耕还林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3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时期内,研究区林地面积比例均过65%,耕地面积均占总面积20%以上;2)稳定型图谱所占比例最大,散布于整个研究区,其中"林地-林地-林地"是其最大演变类型,"旱地-旱地-旱地"次之;"旱地-林地-林地"是前期变化型的最大变化类型,"草地-草地-林地"是后期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军涛  
土地利用问题是实现生态脆弱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运用数学模型从区域角度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各种变化 ,对于深入认识生态脆弱区环境变化的原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宏俊  
从芜湖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入手 ,分析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根据其时间与空间动态特征 ,运用最优线性规划模型预测并优化配置 2 0 0 0年与 2 0 1 0年土地利用结构 ,深入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综合效益与可行性双重方面入手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小锋,张耀存,彭乃志  
利用航片、城市平面图及城市用地调查等资料,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和结构变化特点,发现苏南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现为以下特征:大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由80年代前的缓慢发展转变为8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其主导因素是新区开发建设;其用地结构变化以居住及公建性用地扩展占用地扩展的第一位,工业用地扩展由80年代前第一位退居第二位。县城镇的用地发展基本与大城市相同,但其发展速度快,工业用地扩展居次的时间也比大城市迟。小城镇的大量兴起和小城镇用地的大规模扩展造成苏南乡村景观巨变,其主因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目前用地扩展居主导地位的仍是工业用地的扩展。交通用地的扩大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苏南区域用地景观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主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志红  崔卫国  文倩  
利用1993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显示:1)1993—2003年醴陵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水田为主,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城乡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左右,其他用地面积都在5%以下.2)土地利用变化以水田、旱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的增加为主要特征,其中变化量最大的是水田,10年中减少了1 780.62 hm2,其次是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减少最快的是旱地,年平均减少75.4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最快,年平均增加136.0 hm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系统分析平谷区1993—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①1993—2008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大幅度增加;②坡度、高程及地形位对平谷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变化有着重要影响。③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低地形位区间,草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地形位区间,林地、未利用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高地形位区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地形位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月娇  江晓波  
三峡库区地处山区 ,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重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由于兴建三峡工程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 ,且伴随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大量优质土地被占用 ;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最终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文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 ,首先探讨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然后分析了该区从 1 986年~ 2 0 0 0年 1 5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从时空角度详细分析了各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月娇  周万村  
巫山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 ,又地处山区 ,县境虽然辽阔 ,但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例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近十几年来 ,三峡工程的兴建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及伴随工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占用大量优质土地。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 ,最终导致该县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空间信息技术为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持 ,首先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研究方法 ;然后以典型山区县城———巫山县为例 ,以该县 1986~ 2 0 0 0年的TM图像数据为主要研究基础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计算机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晓莉  郑毅  赵然  沈金祥  田淑静  费丽娜  
【目的】探究云南省阳宗海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可促进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方法】文中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4期数据,基于ArcGIS、Fragstats4.2等软件,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质心量测等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湖泊质心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2005—2020年15年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增加809.31 hm~(2)、627.23 hm~(2),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816.45 hm~(2)、707.92 hm~(2),园地、草地等地类面积变化不大;从地学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看,新增建设用地除了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外,主要分布于阳宗海北部和西南侧,增加来源地类主要为耕地、未利用地和林地等。林地增加来源地类主要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整个研究区均有分布,主要受到“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及开垦未利用地等;从景观格局指数来看,2005—2010年研究区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2010年以后,随着当地实施一系列政策治理和保护阳宗海流域,景观格局逐步向着聚集方向发展,且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虽有小幅变化,但相对稳定;阳宗海湖泊面积2005—2015年出现减少,但2010—2015年与2005—2010年相比,湖泊面积缩小趋势减缓,2015—2020年湖泊面积出现增加,增70.24 hm~(2)。阳宗海湖泊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呈现越来越复杂趋势,说明当地“退耕还湖”、“河道治理”等举措成效显著,阳宗海湖泊质心2005—2010、2010—2015年向东北方向分别偏移3.51 m、15.92 m,2015—2020年向西南方向偏移22.74 m。【结论】通过研究摸清了阳宗海流域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数量、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变化、阳宗海湖泊面积及质心偏移方向,以期为阳宗海湖泊及流域内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忠平  裴韬  彭兰霞  
利用1996年~2006年武汉市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2年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计算1996年~2006年10年间武汉南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并利用边界维数对南湖各时期的岸线形态变化进行定量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南湖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湖泊岸线分维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湖泊岸线分维在湖泊保护、管理规划方面的应用潜力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从1996年至2006年,南湖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以及岸线分维均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湖区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不断转变与湖泊人工填占是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周全斌  赵晓丽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运用专家知识,结合实际,从农牧交错区的实质出发,定量地计算出我国的农牧交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牧交错区近10年的耕地、草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整个农牧交错区的耕地以变林地、草地为主。耕地的变化以内蒙古的变化为大,主要分布于它的中、东部地区。草地主要以变耕地、城镇为主,分布于内蒙古与东北三省接壤处。最后探讨这种格局的成因。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结构等驱动,主要表现为人文作用。草地变化受人为与自然的驱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草地过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