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9)
- 2023(7012)
- 2022(5855)
- 2021(5803)
- 2020(4807)
- 2019(10946)
- 2018(10638)
- 2017(20300)
- 2016(11025)
- 2015(12386)
- 2014(11987)
- 2013(11874)
- 2012(11347)
- 2011(10521)
- 2010(10490)
- 2009(9715)
- 2008(9607)
- 2007(8365)
- 2006(7584)
- 2005(7078)
- 学科
- 济(46418)
- 经济(46375)
- 管理(28841)
- 业(26729)
- 企(19748)
- 企业(19748)
- 方法(19183)
- 数学(17778)
- 数学方法(17605)
- 中国(17560)
- 农(13667)
- 贸(13063)
- 贸易(13055)
- 易(12885)
- 财(11820)
- 策(9811)
- 制(9796)
- 银(8869)
- 银行(8859)
- 行(8635)
- 农业(8562)
- 业经(8466)
- 及其(8158)
- 融(7898)
- 金融(7895)
- 学(7608)
- 地方(7334)
- 环境(7273)
- 出(7220)
- 政策(7132)
- 机构
- 大学(155369)
- 学院(153694)
- 济(76650)
- 经济(75451)
- 研究(61697)
- 管理(56626)
- 中国(49060)
- 理学(47985)
- 理学院(47443)
- 管理学(46872)
- 管理学院(46568)
- 财(34956)
- 京(33711)
- 科学(33563)
- 所(30950)
- 研究所(28041)
- 财经(26980)
- 中心(26891)
- 经济学(25361)
- 经(24909)
- 农(24683)
- 经济学院(22809)
- 北京(22160)
- 江(21963)
- 院(21899)
- 财经大学(20067)
- 范(19589)
- 师范(19449)
- 业大(19433)
- 农业(19284)
- 基金
- 项目(98772)
- 科学(79147)
- 基金(74898)
- 研究(74213)
- 家(65509)
- 国家(65035)
- 科学基金(54965)
- 社会(49612)
- 社会科(47241)
- 社会科学(47235)
- 基金项目(37472)
- 省(34180)
- 教育(33607)
- 自然(33434)
- 自然科(32706)
- 自然科学(32694)
- 自然科学基金(32174)
- 资助(31979)
- 划(30413)
- 编号(28281)
- 成果(24467)
- 部(24267)
- 中国(22536)
- 重点(22414)
- 发(22208)
- 国家社会(22033)
- 教育部(21097)
- 课题(20326)
- 创(20285)
- 人文(19576)
共检索到245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Н.Л.玛玛耶娃 朱显平 王玉国
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Н.Л.玛玛耶娃 朱显平 王玉国
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П.С.杰伊聂京 朱显平 王伟
20世纪上半叶,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通过一系列事件表现出来: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进行的武装干涉(19181922年),30年代苏日的“边境冲突”和哈桑湖战役(1938年)、诺门坎战役(1939年),以及在中国反抗日本全面侵略战争中苏联志愿者的对日参战(19371941)。在这些严峻的年代,在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斗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始终互相帮助,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天籽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即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纪念日。80年前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中俄两国都曾表示要共同努力,抵制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行径。习近平曾提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世界和平的明天。"普京总统指出:"深入揭示战争的历史真相,有助世人永远铭记父辈的功勋,为培养年青一代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重大的贡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天籽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即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纪念日。80年前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中俄两国都曾表示要共同努力,抵制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行径。习近平曾提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世界和平的明天。"普京总统指出:"深入揭示战争的历史真相,有助世人永远铭记父辈的功勋,为培养年青一代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重大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利民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对我国东北、华北等广大占领区实行有计划的开发和掠夺,这种掠夺是支撑其战争机器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剖析了抗战期间日本对华北经济统治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演变过程,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1937年以前的初步确定阶段,华北沦为占领区后所谓的恢复和“开发”阶段,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强制掠夺阶段。文章重点分析了日本在制定对华北经济统治政策前的情报搜集工作和引起其政策演变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论述了其政策实施情况
关键词:
抗日战争,中日关系,华北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兴权
通货膨胀政策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因此而导发的通货膨胀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涵盖战时经济的突出问题。战时中国实施通货膨胀政策,是与对日战争所造成的异常情况分不开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以其优势兵力很快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尤其是工农业生产发达,税源充足的滨江沿海地区,使中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关税、盐税、统税和其他税收锐减,对外贸易基本断绝,又迫使生产力资源内移,增大开发后方的开支,而由于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要承担巨额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张梅
回顾十几年来的中俄关系,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是不断向前的。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徘徊期后,中俄关系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两国关系已渐趋稳定,走向成熟。基于中俄两国均处于经济腾飞的特殊发展时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今后,在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磕绊。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应重视这种战略关系,又不能过于倚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潇 田正平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华侨心系祖国,特别是在全面抗战的危急时期,他们尽其所能提供支援。然而,受到战乱影响,处境艰难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发展,尤其是侨生学业与生活难以为继。因此,政府颁行一系列回国侨生资助政策,尽管存在相关部门时有纷争、经费不足、申请手续繁琐等问题,但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回国侨生的窘境,同时培养了一批抗战建国人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华侨 回国侨生资助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贺圣达
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十个国家三个局面。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对华政策;东盟与美、日、印等国关系的发展及“大国平衡”战略的调整。
关键词:
东盟 对华政策 中国-东盟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洁 栗洪武 陈磊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制定了服务于全面抗战的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并以此为指导建立起一个适应和满足抗日战争与边区建设实际的全面抗战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以干部教育为中心,配合与服务全面抗战需要,培养了约百万的政治、军事、党务、民运、医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中流砥柱的干部队伍基础。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教育方针 教育体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超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有关财政建设的讨论,对于凝聚中华民族抗战共识,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推动国民党政府建立国防财政体制,实施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抵制日货与废除日债,建设现代化财政金融制度和筹措国防经费等,奠立了理论基础。战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全民族全面、持久抗战主张,最终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保证了对日作战经费的筹措。而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战费筹措与金融稳定措施,也应当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刘玉丽
一国在面对由崛起国而引发的权力体系结构变化时,囿于自身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为抵消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威胁,易对崛起国或潜在霸权国实施"对冲"战略。根据一国对威胁认知及相对能力的强弱,其实施的对冲战略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综合运用对冲战略分析框架并引入影响"对冲"强度变化的因素后认为,相较之前,2015年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实施了牵制和制衡成分较为凸显的"强对冲"战略。这种转变是在日本南海威胁认知度提高,"对冲"中国相对能力增强及与中国信任程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本国利益较为有利的战略调整。
关键词:
制衡 对冲 日本 南海 政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迎春
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不仅是抗战时期剧作家的话语空间,也是推动上海乃至全国戏剧运动发展的平台。文章对全面抗战时期创刊于上海的82种戏剧期刊进行研究,分别以抗战初期、"孤岛"时期、沦陷时期为时间轴,结合当时的剧演运动阐述沪版戏剧期刊的演进历程,并分析了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的创办特征。文章不仅真实记录了上海戏剧创作的成就和戏剧运动、戏剧演出活动的成果,展示了戏剧创作发展的演进轨迹,而且基于文化抗战视角,指出沪版戏剧期刊虽然办刊时间相对较短、专刊数量明显居多,但是其内容多以剧本为主、期刊多暗含抗战特征,大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革命性,在抗日救亡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是研究抗战戏剧史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教科书之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双面性特征充分显现: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关键词:
对华政策 合作 防范 积极接触 温和遏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