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9)
- 2023(15500)
- 2022(13418)
- 2021(12576)
- 2020(10519)
- 2019(24382)
- 2018(23742)
- 2017(45663)
- 2016(24666)
- 2015(27779)
- 2014(27344)
- 2013(27392)
- 2012(25477)
- 2011(22975)
- 2010(22508)
- 2009(20623)
- 2008(19822)
- 2007(16843)
- 2006(14526)
- 2005(12722)
- 学科
- 济(106006)
- 经济(105902)
- 管理(67349)
- 业(63026)
- 企(49758)
- 企业(49758)
- 方法(48969)
- 数学(43693)
- 数学方法(43300)
- 中国(28789)
- 农(28414)
- 地方(24543)
- 财(23872)
- 业经(21608)
- 学(21308)
- 贸(20253)
- 贸易(20242)
- 易(19621)
- 农业(19408)
- 环境(17213)
- 制(16991)
- 和(15475)
- 技术(14949)
- 融(14720)
- 金融(14717)
- 理论(14535)
- 银(14271)
- 务(14243)
- 银行(14232)
- 财务(14181)
- 机构
- 大学(350322)
- 学院(346668)
- 济(145265)
- 经济(142424)
- 管理(137640)
- 理学(120516)
- 研究(119728)
- 理学院(119148)
- 管理学(117213)
- 管理学院(116602)
- 中国(89077)
- 京(74500)
- 科学(73777)
- 财(63317)
- 所(59049)
- 农(55803)
- 研究所(54325)
- 中心(53952)
- 财经(52063)
- 业大(51873)
- 江(48462)
- 经(47641)
- 北京(47019)
- 范(46615)
- 师范(46210)
- 经济学(45089)
- 院(43863)
- 农业(43741)
- 经济学院(40944)
- 州(39248)
- 基金
- 项目(245824)
- 科学(194596)
- 基金(180707)
- 研究(179441)
- 家(157671)
- 国家(156417)
- 科学基金(134665)
- 社会(115177)
- 社会科(109226)
- 社会科学(109200)
- 基金项目(96109)
- 省(94420)
- 自然(87109)
- 自然科(85097)
- 自然科学(85078)
- 自然科学基金(83569)
- 教育(81434)
- 划(79517)
- 资助(74448)
- 编号(71758)
- 成果(57176)
- 部(55149)
- 重点(54920)
- 发(52925)
- 创(50587)
- 课题(49136)
- 国家社会(48207)
- 教育部(47402)
- 创新(47297)
- 科研(46849)
- 期刊
- 济(151207)
- 经济(151207)
- 研究(102603)
- 中国(63072)
- 学报(55015)
- 科学(51494)
- 农(49813)
- 管理(47613)
- 财(45194)
- 大学(41799)
- 学学(39194)
- 教育(36075)
- 农业(35216)
- 技术(28556)
- 融(27978)
- 金融(27978)
- 经济研究(25140)
- 财经(24811)
- 业经(23661)
- 经(21199)
- 问题(20262)
- 业(18691)
- 图书(17978)
- 资源(17535)
- 贸(16891)
- 技术经济(16548)
- 科技(16385)
- 理论(16219)
- 版(15445)
- 世界(15150)
共检索到497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欣 雷怀英
全过程污染减排,是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前提,构建从资源能源消费,污染物产生以及到污染排放的全过程减排机制。文章以省域二氧化硫减排为例,根据全过程减排内涵,选择减排率作为全过程减排评价指标,选择节能降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治污、监管激励等环节指标,对中国全过程减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过程污染减排已在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效应。作为"中端"减排的三产比重效应较小,而技术进步效应更小,这应该是今后减排工作的重点。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彬 刘佳 姚西龙
构建了包含技术创新要素及二氧化硫排放要素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2000~2011年间我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要素对其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干中学、国外技术引进以及自主研发等因素抑制了中部六省二氧化硫的排放,而经济规模、自主研发与国外技术引进的交互效应则促进了中部六省二氧化硫的排放。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干中学效应。此外,不同技术创新要素对不同省份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国强 马通
现有文献大量关注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诅咒效应,却较少研究环境治理是否也面临类似的“诅咒”问题,以及内在的“诅咒”机制。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SO_(2)排放量的面板数据,系统检验资源依赖对于环境保护究竟是“福音”还是“诅咒”,以及强化环境规制能否突破资源依赖带来的“诅咒”机制,并在理论上厘清增长资源“诅咒”与环境治理资源“诅咒”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依赖与环境治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治理的资源诅咒效应更容易出现在拐点之前,拐点之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环境监管强化能够形成拐点前移动力,推动城市环境治理突破资源诅咒。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晓玲
二氧化硫税是西方国家“绿色税收”中的主要税种。文章通过对几个国家的二氧化硫税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应完善增值税,依煤炭的含硫量实行差别税率;强化资源税保护生态的功能;将二氧化硫费改为二氧化硫税。
关键词:
二氧化硫税 税制比较 评价分析 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韵 梁若冰
通过面板数据倍差法回归分析,检验了我国设立酸雨污染和二氧化硫(SO2)污染控制区(简称"两控区")政策对区内外城市S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该政策在显著控制污染排放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区内经济增长。将酸雨区与SO2区分开来考察可以发现,前者的减排效果不佳且成本过高,而后者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此,我国在提高减排效率方面,应实施区域总体控制措施,建立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解除能源和资源价格管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宇 张千雪
SO2作为一种常规污染物在1990年代初就受到中国政府的重点管控。文章利用2002-2012年我国113个城市的人均SO2排放量面板数据探讨了我国人均SO2排放量变化的内在规律,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检验了市级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性,并分析了人均SO2收敛速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城市人均SO2排放量存在着绝对与相对收敛;在影响收敛速度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加快人均SO2排放的收敛速度,而人口密度的增加则会降低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速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飞 付加锋
本文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能源机构、世界银行、联合国、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能源消费、CO_2以及SO_2的排放数据,基于能源消费的视角,以火电行业为切入点,根据温室气体和SO_2主要由能源消费产生的,且CO_2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特点,对能源消费与CO_2和SO_2的排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欧盟进行的CO_2与SO_2协同减排进行实证研究,对其所采取的减排措施或者在预设的减排情景下计算其减排量,分析协同减排的前景,为我国进一步有效地对温室气体和SO_2的协同减排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的数据,...
关键词:
温室气体 二氧化硫 协同减排 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权雄
为了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企业污染减排激励为什么缺乏"这一问题,本文在一个双重任务的共同代理框架下,研究了企业污染减排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并收集了2001—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在污染减排与短期经济行为之间,存在投入成本替代的情形,经济产出带给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上升会弱化企业的减排激励;此外,来自各级政府的共同代理问题,也会损害企业的减排激励。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短期利益导向的行政干预越多,地区人均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越多,地区工业增长越快,经济产出带给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就越大,该地区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越难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晓敏 李传武 朱雨婷
探究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减排工作中设计出高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此,本文以2007年开始试点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为例,采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未试点的省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降低了试点省份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排放权交易机制改革,促进节能减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邹骥 王磊
传统的区域二氧化硫控制优化都是基于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的,本文在分析比较了传统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优化中的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各自的优点与局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决策的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这一理论模型更好地描述了控制战略实施的过程,把时间作为模型优化的一个因子,这种基于时间序列的过程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并能分析这些时间价值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的动态过程影响。本文的模型是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它对于区域二氧化硫控制的中长期决策优化显得更为有效和准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新宇 王凡凡 宋马林
作为一种环境治理的新工具,中央环保约谈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解决属地化环境管理体制下政策执行低效而导致的治理失灵问题,而中央环保约谈的震慑效应及其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中央环保约谈的震慑效应及其持续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央环保约谈有效降低了本地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直接震慑效应;第二,中央环保约谈对空间关联地区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近邻震慑效应;第三,中央环保约谈的直接震慑效应不具有持续性,但近邻震慑效应随时间不断持续和增强;第四,机制分析表明,在风险规避和价值创造的双重作用下,中央环保约谈对空间关联的被约谈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文章聚焦于震慑效应,拓展了环保约谈的研究视角,对环保约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昭利 周亚虹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国际社会对此多有批评,但这种批评没有考虑到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也曾有过污染严重的历史。本文在控制了更多合理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和我国东部发达省市1997~2008年的数据,首次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二氧化硫污染。结论发现,在去掉京津沪这三个直辖市以后,其他六省份的污染低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水平,但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可能会高于其他国家。本文认为,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导致的,本文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关键词:
二氧化硫污染 国际比较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本文利用2002年开始在六个省份实行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政策所具有的"自然实验"性质,使用了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双倍差分模型,考察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对单位产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确实降低了单位产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同时也表明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二氧化硫 排污权交易 双倍差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云华 冯兵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并运用经济学有关基本原理,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的基本程序和做法;最后,以湖北省自身的环境与资源状况为切入点,从总量控制、实施基础、开展领域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开展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湖北省 二氧化硫 总量控制 排污权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