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6)
- 2023(13528)
- 2022(11413)
- 2021(10788)
- 2020(9121)
- 2019(21117)
- 2018(20460)
- 2017(38536)
- 2016(20454)
- 2015(23150)
- 2014(22615)
- 2013(22273)
- 2012(19901)
- 2011(17747)
- 2010(17151)
- 2009(15740)
- 2008(15174)
- 2007(12959)
- 2006(11183)
- 2005(9631)
- 学科
- 济(83468)
- 经济(83391)
- 管理(68894)
- 业(59487)
- 企(50864)
- 企业(50864)
- 方法(42914)
- 数学(38165)
- 数学方法(37721)
- 财(24086)
- 中国(22867)
- 农(20959)
- 业经(17642)
- 环境(16956)
- 贸(16577)
- 贸易(16569)
- 易(16230)
- 务(16150)
- 财务(16102)
- 财务管理(16066)
- 企业财务(15272)
- 制(15067)
- 划(14996)
- 学(14357)
- 农业(13746)
- 和(13356)
- 地方(13096)
- 银(12806)
- 银行(12784)
- 技术(12656)
- 机构
- 大学(283774)
- 学院(281286)
- 济(123287)
- 经济(121123)
- 管理(118067)
- 理学(101889)
- 理学院(100872)
- 管理学(99469)
- 管理学院(98916)
- 研究(91215)
- 中国(72367)
- 京(59184)
- 财(54985)
- 科学(53487)
- 财经(44491)
- 中心(43503)
- 所(43068)
- 农(41530)
- 经(40937)
- 业大(40028)
- 研究所(39604)
- 江(38924)
- 经济学(38519)
- 北京(36691)
- 经济学院(34881)
- 范(34667)
- 师范(34337)
- 财经大学(33575)
- 院(33348)
- 农业(32591)
- 基金
- 项目(198239)
- 科学(159089)
- 基金(148814)
- 研究(144664)
- 家(129586)
- 国家(128601)
- 科学基金(112302)
- 社会(96041)
- 社会科(91404)
- 社会科学(91375)
- 基金项目(78813)
- 省(74328)
- 自然(72023)
- 自然科(70441)
- 自然科学(70425)
- 自然科学基金(69184)
- 教育(66444)
- 划(63480)
- 资助(60295)
- 编号(55943)
- 部(45615)
- 重点(44562)
- 成果(43475)
- 发(41933)
- 创(41873)
- 国家社会(41615)
- 教育部(39793)
- 创新(39290)
- 人文(38646)
- 科研(38578)
共检索到40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兰冰
本文应用DEA四阶段模型,将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解构为全要素能源管理效率(TFEME)和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TFEEE),对2005—200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能源效率现状、成因与提升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能源节约潜力大约为能耗现值的30%至40%;管理无效率和环境无效率是能源低效的共同成因;现阶段能源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外生环境改善,内源性管理效率提升的动力不足;TFEE、TFEME和TFEEE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东部领先、西部落后;产业结构、教育程度、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是区域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北京、天津、上海等应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要素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中,并由污染气体排放量这一指标来体现环境要素的影响,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能源效率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各省份、区域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总体看来,区域能源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的贡献较少。
关键词:
环境效应 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 DEA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
利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集聚质量和深度的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但相对于集聚深度而言,集聚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较早越过拐点从而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表明,当集聚质量和集聚深度均较低时,产业集聚会通过规模效应显著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而当集聚质量和深度均较高时,产业集聚则通过技术效应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此外,对于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能够率先摆脱产业协同集聚的抑制作用而进入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在更高的集聚水平上实现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攀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
利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集聚质量和深度的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但相对于集聚深度而言,集聚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较早越过拐点从而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表明,当集聚质量和集聚深度均较低时,产业集聚会通过规模效应显著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而当集聚质量和深度均较高时,产业集聚则通过技术效应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此外,对于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能够率先摆脱产业协同集聚的抑制作用而进入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在更高的集聚水平上实现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攀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璋 江金荣 周彩云
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视角,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DEA方法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法分别测算了我国1978~2007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然后在对两者关系初步评判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最优计量模型,最后得出,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要降低环境污染必须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杨万平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8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包含非合意性产出环境污染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检验了中国和分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情况,并基于经济结构和能源因素视角,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和分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同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资源禀赋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能源价格因素呈弱正相关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商传磊 张悟移 陈俊营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发现,在静态角度:(1)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仅为0.64,总体呈现出"东高、中次、西低"的现状;(2)通过对我国能源效率最低的云南省做投影分析发现,云南省的能源效率有75%的提升空间。在动态角度:(1)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在这十年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了3.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2)能源效率下降趋势呈现出"中快、西次、东慢"的现状;最后,对改善和提升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平 杨慧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包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发包与承包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离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包与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发包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行业技术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大;承包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经验发现为中国外包战略的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离岸服务外包 全要素生产率 发包 承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平 杨慧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包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发包与承包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离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包与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发包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行业技术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大;承包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经验发现为中国外
关键词:
离岸服务外包 全要素生产率 发包 承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文 孙涛
本文运用非期望网络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评价2006—2012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利用拓展的四阶段SBM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解,实证分析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经营环境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呈现上升态势,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两者差距的来源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人力、资本等资源获取存款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经营环境改善,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提升是管理能力提升和经营环境改善的共同结果;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深发银行应重点关注管理能力的提升,其他商业银行则应管理能力提升和经营环境完善并重;业务结构、员工素质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谢俊
基于1980-2010年49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了能源结构的RAM-DEA方法分别测算各国或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出各类能源的无效率贡献,并计算出各国的最优能源结构。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收入国家及中低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都相对较高,而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则相对较低,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样本中有1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另有19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下降趋势,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保持平稳,10个国家的能源效率始终最优。总体上,非化石能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以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颖 齐亚伟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科学测度国内各省际间的能源利用效率状况。本文利用SML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水平变化指数,计算了在保持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变情况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国内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增长趋势,这种增长同技术进步呈正相关关系;且对比分析在约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保持排放量不变两种情况,可以发现前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优于后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