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8)
2023(5727)
2022(4741)
2021(4650)
2020(3858)
2019(8994)
2018(8658)
2017(16006)
2016(8600)
2015(9963)
2014(9513)
2013(9724)
2012(8998)
2011(8498)
2010(8232)
2009(7482)
2008(7296)
2007(6280)
2006(5626)
2005(4965)
作者
(25233)
(21259)
(21184)
(20314)
(13439)
(10068)
(9569)
(8243)
(8172)
(7418)
(7243)
(7125)
(6764)
(6764)
(6718)
(6585)
(6305)
(6034)
(6033)
(5971)
(5365)
(5167)
(5020)
(4849)
(4773)
(4672)
(4570)
(4365)
(4321)
(4245)
学科
(42149)
经济(42119)
方法(21180)
数学(20008)
(19976)
数学方法(19886)
管理(19865)
中国(13777)
(13084)
企业(13084)
(11120)
(10564)
贸易(10559)
(10410)
农业(7350)
(7220)
(7076)
业经(6895)
环境(6472)
(6449)
关系(6052)
(5962)
(5931)
银行(5911)
(5804)
(5788)
(5615)
金融(5615)
(4824)
(4775)
机构
大学(131361)
学院(127021)
(65310)
经济(64546)
研究(52025)
管理(47119)
理学(41135)
理学院(40638)
中国(40245)
管理学(39988)
管理学院(39754)
科学(29636)
(28762)
(26341)
(25668)
研究所(24393)
(23872)
经济学(22465)
中心(22184)
财经(21504)
经济学院(20364)
(20020)
业大(19328)
农业(19010)
北京(18736)
(18410)
科学院(16682)
财经大学(16349)
(16126)
(15870)
基金
项目(88795)
科学(71266)
基金(68958)
研究(62756)
(62151)
国家(61760)
科学基金(51826)
社会(43518)
社会科(41551)
社会科学(41543)
基金项目(35194)
自然(32391)
自然科(31712)
自然科学(31703)
自然科学基金(31219)
(29731)
资助(29383)
教育(28201)
(27212)
编号(21914)
(21894)
中国(21009)
重点(20607)
国家社会(20493)
(19378)
教育部(18754)
(18052)
成果(17655)
科研(17249)
创新(17130)
期刊
(63571)
经济(63571)
研究(40418)
中国(24968)
学报(21330)
科学(20819)
(20643)
(17306)
管理(16637)
大学(16453)
学学(15507)
农业(14895)
经济研究(12257)
财经(11073)
(10515)
金融(10515)
教育(10193)
(9959)
(9752)
技术(9721)
世界(9637)
(9532)
问题(8967)
国际(8952)
统计(8021)
业经(7447)
技术经济(7309)
资源(6653)
(6501)
决策(5969)
共检索到187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文章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1979~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及资本、劳动投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3年以来,则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直到2000年才得以缓解,此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逐年攀升势头;(2)1979—2004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偏低、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琳萍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任若恩  
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来源到底是生产要素的积累,还是生产率的增长?对这一问题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很多研究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但这些研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能准确测量资本投入。本文在中国资本投入指数序列基础上,估计出中国1981~200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后并没有保持较高增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琳萍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文章采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克强指数与GDP的产出指标切换,分别从传统和质量的TFP视角来论证克强指数作为评价经济质量指标的科学性。结果表明,能源与环境因素的纳入对TFP估算具有显著的影响,其质量TFP均低于传统TFP,并且有关质量与传统下的TFPK对现实经济增长的合理性描述都要优于TFPGDP,验证了克强指数的科学性。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得出克强指数作为主体经济分析参考的价值性所在及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丽琳  朱启贵  
能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直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层次研究。本文基于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纳入能源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东中西地区呈现递减特征,且增长来源各异;规模因素、管理因素、科技因素、涉外因素等对TFP变化存在正向影响,结构因素存在负向影响;TFP核密度分布呈现双峰特征,与线性回归东部、西部两大地带俱乐部收敛现象互为验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基于已有研究不考虑环境污染或者仅以单一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采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法将五种主要污染物合成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基于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合理性和优点,测算了1996~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考虑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八大经济区环境约束下的TFP差异显著,样本考察期内,南部沿海的环境TFP最高,大西北居第二,北部沿海居第三,后面依次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综合、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区域环境TFP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管制政策措施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玉玲  郭科  曹跃群  
基于国际资本核算理论,将服务业资本的生产与财富性属性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综合估算2001—2018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的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净额和生产性资本存量,并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考察纳入城市异质性的服务业效率变化和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资本存量平均增速在20%左右,一线城市的人均服务业资本投入远高于其他城市,且呈现出“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生产性资本存量>财富性资本存量净额”的规律特征。服务业平均TFP变动表现出“先降后升”的波动态势,TFP高值的城市随时间推移表现出由“中部”向“东部沿海”转移的阶梯状空间格局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艺明  陈晨  高思航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255个地级市2000-2013年1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小及对其变动进行分解,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13年间,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基本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用DEA模型得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2%左右,这主要是由技术效率下降而导致。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对全要素生产率起着拖累作用。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地区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以及政府科研资金的投入比重都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有正向影响,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省际劳动力投入质量和资本折旧率的异质化视角,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TFP进行了再估算。实证研究发现:(1)异质化视角下的中国TFP年均增幅为2.391%,主要来自规模效率改进(SE)和技术进步(TP);(2)考虑产能利用率后的纯化TFP得到明显提升,这说明中国近些年TFP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产能过剩问题;(3)从收敛性上来看,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空间收敛性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空间收敛趋势较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红霞  
文章根据索罗余值模型,测算出北京地区1985年~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相邻两年和五个子周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研究结果显示:(1)从北京地区看,其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渐逐年攀升的趋势,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从三大产业看,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增长情形,第一产业的波动较大。从全周期看,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第三产业次之。从"七五"到"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呈现涨跌互现的情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卫华  
由于我国存在资本无效,简单地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就会得出错误结果。资本无效产生的根源是利率管制与福利制度改革导致的过度储蓄,无效资本掩盖了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参与收入分配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在增长框架下通过固定资本产出份额对实际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通过估算,说明最近十几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伟  赵新泉  居占杰  
虽然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狭义经济增长质量,但相关研究不仅长期忽略土地要素,而且研究视角多为数量、能源或环境等。为完整反映"质量"涵义,有必要将能源、环境和土地要素一并纳入到DEA-Malmquist模型。基于质量视角,本文测算了中国29个地区1996-2011年的质量Malmquist指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区域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技术进步是其上升的主因,但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只有中部地区存在σ收敛;各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除西部外的其它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辉  支大林  李宏瑾  
通过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资本产出弹性是偏高的,而且资本产出弹性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型外延增长方式为主,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应加强公共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导东部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从而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