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3)
2023(6105)
2022(5101)
2021(4908)
2020(4111)
2019(9548)
2018(9144)
2017(17144)
2016(9192)
2015(10684)
2014(10184)
2013(10452)
2012(9877)
2011(9327)
2010(9098)
2009(8227)
2008(8053)
2007(6903)
2006(6086)
2005(5583)
作者
(27929)
(23420)
(23367)
(22229)
(14763)
(11245)
(10484)
(9102)
(8980)
(8190)
(8004)
(7770)
(7500)
(7408)
(7367)
(7229)
(6932)
(6653)
(6646)
(6618)
(5874)
(5767)
(5612)
(5277)
(5270)
(5123)
(5072)
(4798)
(4764)
(4671)
学科
(44651)
经济(44617)
(21125)
方法(21046)
管理(20362)
数学(19459)
数学方法(19358)
中国(14680)
(13957)
企业(13957)
(12092)
(11663)
贸易(11657)
(11467)
(8406)
农业(7963)
业经(7805)
(7254)
(7253)
环境(6818)
(6694)
银行(6666)
关系(6611)
(6540)
(6431)
(6390)
金融(6390)
(6270)
地方(5673)
(5446)
机构
大学(140379)
学院(136758)
(69388)
经济(68536)
研究(58500)
管理(49234)
中国(45147)
理学(42632)
理学院(42058)
管理学(41494)
管理学院(41241)
科学(33896)
(31389)
(30621)
研究所(28306)
(27153)
(26992)
中心(24656)
经济学(23434)
财经(22335)
农业(21668)
业大(21264)
经济学院(21191)
(20766)
(20591)
北京(20489)
科学院(19206)
(17946)
(17490)
师范(17313)
基金
项目(94370)
科学(75400)
基金(72746)
研究(66019)
(66016)
国家(65594)
科学基金(54625)
社会(45132)
社会科(43036)
社会科学(43027)
基金项目(37570)
自然(34676)
自然科(33926)
自然科学(33917)
自然科学基金(33395)
(31866)
资助(30571)
教育(29421)
(29236)
编号(23503)
(23011)
重点(22270)
中国(22158)
国家社会(20966)
(20925)
教育部(19438)
(19241)
成果(18839)
创新(18259)
科研(18214)
期刊
(70408)
经济(70408)
研究(43743)
中国(27699)
学报(24105)
(23876)
科学(23193)
管理(18235)
(18159)
大学(18141)
学学(17155)
农业(17027)
经济研究(13389)
(12277)
金融(12277)
财经(11649)
(11171)
教育(11036)
(10862)
世界(10797)
国际(10475)
(10339)
技术(10090)
问题(9766)
业经(8416)
资源(8107)
技术经济(7490)
统计(7000)
(6112)
业大(5869)
共检索到206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实际上,从计算方法上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余值",即经济增长中不能够被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要素投入所解释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做是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或者创新等"难以衡量"的因素带来的效率提升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姬超  
过度投资导致了资源使用效率下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鉴于对全国整体的分析忽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结构性问题,本文5个经济特区作为实证对象,从资本密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两个方面对投资效率进行分解,并对这两项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验证。结果显示:(1)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投资短暂降低了投资效率,但由于制度红利释放的增长效应大幅提高了TFP水平,投资效率随之提高;(2)不同发展场景中的投资效率演变特征有所不同,不应全盘否定投资的积极意义;(3)TFP变化与资本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全国层面体现为倒U形曲线,在区域层面却可能体现为正U形曲线;(4)持续的经济增长在根本上依赖于TFP水平提高,为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明  李善同  
一、引言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又称综合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反映资本、劳动力等所有投入要素的综合产出效率。TFP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柱玉  陈垚彤  顾伟忠  
本文从文献计量视角,运用共词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期刊库,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21年以来的研究情况。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总发文量在2009-2015年间高速增长,近几年趋于稳定;数据包络法与DEA-Malmquist法应用最广泛,随机前沿法应用热度呈上升状态;农业、制造业领域的研究历史长、发文数量多,环保、能源等领域则是近年来新兴的应用热点领域。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和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模型不断完善、精确,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丰富,对其影响因素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入细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本文使用S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省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以累积相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论文基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差异将28个省区分为"持续下降型"、"缓慢上升型"和"快速上升型"三种类型。(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差距呈扩大态势。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本文使用S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省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以累积相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论文基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差异将28个省区分为"持续下降型"、"缓慢上升型"和"快速上升型"三种类型。(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差距呈扩大态势。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差距变小的同时表现为"三极分化"逐渐消失;中部地区差距明显;而西部地区差距则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3)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省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流动性比较低,但与高水平省区相比,低水平省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具活跃性。稳态分布表明,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格局,"极化"现象较难发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司伟  王济民  
本文采用12个大豆生产省(区)25年的数据,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5年来,中国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5%,呈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5%;技术进步率年均约为2%,且没有呈现随时间变化而增长的趋势。中国开放大豆市场对国内大豆生产发展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吴磊  滕芸  
本文使用序列DEA和当期DEA方法测算了中国2000—2008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下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及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发生下降,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持续降低是同期资本产出比率迅速上升造成的,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收入分配不合理,同时也反映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蓉蓉  廖小静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对2002-2010年以来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采用了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经济的TFP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以此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全国总体及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在此阶段TFP增长有限,对GDP贡献不够;Malmquist指数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各地区的T F P增长中由技术进步指数带动的和由效率改进带动的效应程度大体相同,我国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进步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帅雄  张文彬  张可云  
在Battese and Coelli(1992)模型基础上,采用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类污染型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各行业在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都比东部地区要高。从经济效率来看,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势必在未来布局选择上会倾向于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都相对较弱,污染型行业向这些地区大规模转移必然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此,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污染型行业的优化布局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笫一条就是创新发展,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创新发展"这个要求应该是体现在什么上面呢?我想,在这个特定的新常态发展时期,应该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面。但是,我们现在观察到了几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志远  张雅惠  张小红  
京津冀城市群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束缚,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破解京津冀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文章基于2004—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工业数据,采用改进后的RSBM-ML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测算了京津冀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异逐渐加大,出现右拖尾的特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差异增加,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技术效率;空间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邻域对于本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拉动作用,而低水平邻域会阻碍本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炯  邓宗兵  
使用1978~200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指数,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全国、三大地区及绝大多数省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属于技术进步型的增长;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不平衡;农业技术效率的下滑制约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的增长,而农业技术效率下滑是纯技术效率损失和规模效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绿色生产率大于传统生产率,绿色生产率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与2009年;从区域差异来看,绿色生产率东部区域最高,其次为东北部、中部,西部最低;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增长的分解效应来看,全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主要来自投入要素的增长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比例仅为5...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Selin Ozyurt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