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2)
- 2023(14961)
- 2022(12598)
- 2021(11800)
- 2020(9938)
- 2019(22453)
- 2018(22180)
- 2017(42108)
- 2016(22638)
- 2015(25336)
- 2014(25118)
- 2013(24629)
- 2012(22576)
- 2011(20627)
- 2010(20826)
- 2009(19499)
- 2008(18742)
- 2007(16425)
- 2006(14710)
- 2005(13412)
- 学科
- 济(112759)
- 经济(112669)
- 管理(58812)
- 业(55624)
- 方法(46999)
- 企(43349)
- 企业(43349)
- 数学(42373)
- 数学方法(41708)
- 中国(28085)
- 农(26161)
- 学(22540)
- 地方(22356)
- 财(21226)
- 业经(20826)
- 贸(19851)
- 贸易(19840)
- 易(19303)
- 农业(17749)
- 制(17157)
- 环境(15481)
- 融(15263)
- 金融(15261)
- 理论(15119)
- 银(15033)
- 银行(14990)
- 行(14431)
- 地方经济(14422)
- 和(13607)
- 发(13259)
- 机构
- 学院(328189)
- 大学(328177)
- 济(146517)
- 经济(143841)
- 管理(120317)
- 研究(119765)
- 理学(103825)
- 理学院(102604)
- 管理学(100486)
- 管理学院(99890)
- 中国(90564)
- 科学(72722)
- 京(69553)
- 财(63474)
- 所(61762)
- 农(57974)
- 研究所(56414)
- 中心(52664)
- 财经(51151)
- 业大(49333)
- 经济学(47280)
- 江(47142)
- 经(46686)
- 农业(45736)
- 北京(44337)
- 院(42635)
- 经济学院(42373)
- 范(41736)
- 师范(41252)
- 财经大学(38086)
- 基金
- 项目(219545)
- 科学(172612)
- 基金(161442)
- 研究(155153)
- 家(143753)
- 国家(142711)
- 科学基金(120546)
- 社会(101043)
- 社会科(96045)
- 社会科学(96018)
- 省(83589)
- 基金项目(83042)
- 自然(78030)
- 自然科(76354)
- 自然科学(76337)
- 自然科学基金(75014)
- 教育(71782)
- 划(71354)
- 资助(68644)
- 编号(59815)
- 重点(50347)
- 部(49037)
- 成果(48307)
- 发(48247)
- 创(45178)
- 国家社会(43532)
- 课题(42510)
- 创新(42495)
- 科研(42324)
- 教育部(41819)
共检索到490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尹向飞 欧阳峣
研究目标: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计,比较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提出Network-IOSP指数法,利用该方法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TFP增长缓慢,年均增长1.64%,生产阶段TFP的增长是其主要推动力。各时间段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都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归因于生产阶段TFP差异。通过对8类经济增长模式之间优劣进行单边检验,发现大多数模式不存在显著性优劣差异。研究创新:将污染排放物的综合利用纳入TFP测算体系,提出Network-IOSP指数法,并从生产阶段和环境治理阶段进行分解,打开了TFP增长的黑箱,并比较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可持续性。研究价值:有利于正确认识TFP增长的源泉,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宪春 张钟文 常子豪 雷泽坤
从行业层面考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路径,有利于明确新时代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方向,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同质可比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长核算法测算了行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基于总生产可能性边界法和跨行业直接加总法测算总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研究发现,1985-2015年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起到重要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提升的70%来源于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率为3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谷成 范丽霞 成刚 冯中朝
本文借鉴窗式(Window)DEA的窗口思想,参考固定基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基于固定窗口来重新设计窗式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试图解决经典当期Malmquist指数和标准窗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技术方法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该指数应用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与分解,一是验证该指数的一些技术方法学特征及其相关判断,二是加深对中国农业增长模式的理解。实证表明,该指数具有显著的技术方法学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技术退步、窗口选择复杂等难题。转型期中国农业TFP增长显著,对农业增长呈顺周期贡献特征,省份空间差异性明显,并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常亮 揭昌亮 石峰 温亚利
【目的】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分解有偏问题,采用新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中国2004—2015年的林业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质量。【方法】首先利用Battese等(1995)提出的"一步法"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各省林业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各省及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区域的林业TFP增长率,分析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将TFP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健华 王鹏
本文从资本折旧率入手,根据我国1978~2010年分省份数据,首先估算各省份不同时期(分3个时期)的资本折旧率(每个省份分3个时期估算折旧率),重新计算资本存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另一方面,我们也假定每个省份的折旧率相同(分别取5%、7%和10%),重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与每个省份分时期采用不同折旧率的结果相比较。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也起着重要作用,1979~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为2.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4.9%。(2)近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的依赖较大,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
关键词:
资本折旧率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储丽琴 陈东 付雷
通过对2002-2007年中国工业及行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和TFP贡献率的测算与比较发现:TFP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70年代的日本,这种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使中国很难具备与70年代的日本相同的能力应对危机。在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可能要付出相对较高的增长代价。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可持续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小波
指数方法是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之一。关于厂商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问题已经作过介绍。本文的目的是推出部门水平上和国民经济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方法。为了便于阅读和叙述上的方便,本文先对厂商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作一概括。然后再讨论部门和国民经济水平上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艳飞 刘再起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由分税制改革以前的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企业转变为分税制改革以后以"土地开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土地。本文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均显著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方政府投资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门限效应,经济行为模式的塑造需要政府通过投资予以强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结构分解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的影响差异显著:市场分割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呈正U型关系;土地开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加剧态势。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恒 柳荻 李世刚
论文结合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估计的理论发展,以中国竞争性行业为例,系统比较不同方法的估计结果。结构估计方法试图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充分利用企业行为和决策结构方面的信息,因而成为企业TFP估计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然而Olley and Pakes(1996)、Levinsohn and Petrin(2003)、Ackerberg et al.(2006)等前期的结构估计方法面临着"共线性"问题的困扰,影响其结果的可靠性。结合了传统指数方法的结构估计结果更为可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估计 广义矩估计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肖林兴
DEA-Malmquist方法能在样本数量不大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进行分解。然而中国各省份间要素禀赋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能满足其"所有经济体面对同一技术前沿"的假设。通过估算DEA-Malmquist方法与索洛余值方法的偏差发现,该方法适用于中国省份TFP的估计。利用省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对DEA-Malmquist方法估计的省份结果取几何平均,可以得到与传统方法估计的全国TFP增长一致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分解TFP得到的技术效率变化曲线更符合中国经济制度的变化历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永洪 孙梁 孙传旺
索洛余额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没有解决函数的内生性和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问题,ACF方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本文推导了参数的内生性和时变性问题,基于ACF模型提出了我国的时变参数估计方法,并对我国1990-2017年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重估。研究结果表明,ACF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从全国来看,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在逐渐下降,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弱且波动大。分地区来看,各地区的TFP平均水平有所回落,近年来东北地区的TFP增长率水平最低,2012-2017年均为负值。同时,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ACF方法 时变产出弹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简泽 江飞涛 李晓萍
研究目标: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型增长模式转变的机制。研究方法:从市场竞争的视角出发,利用一个自然实验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的引入激发了一个以低效率企业收缩和高效率企业扩张为核心的"创造性破坏"的企业更替和产业重组过程。无论是在投入规模还是产出规模上,市场竞争推动的产业重组都没有增长效应,但是,它通过改善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总量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创新投入的增长,尤其是本来缺乏创新激励的大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进而推动了微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创新:为研究市场竞争对总量和微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价值: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设能够成为新常态下增长模式转型的政策着力点。
关键词:
市场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家杰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 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勇
外资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必然影响到生产组织形式及FDI区位选择动机,进而影响东道国贸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其中的机制是:节约贸易成本的动机使得外资企业生产率、FDI与东道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正向联动效应;但关税是主要贸易成本时,则有逆向效应;节约生产成本的动机使得外资企业生产率可能与其实施FDI反向联动,进而会弱化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福利。实证表明:1985年以来,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而沿海沿边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却先增后降。这一此消彼长的过程也正好与中国自90年代大规模引进FDI以来,1998年达到拐点,此后,不同区域的外资结构和数量也明显出现异质性波动的过程一致。因此,...
关键词:
外资企业 生产率 可持续发展 东道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