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4)
- 2023(6286)
- 2022(5296)
- 2021(5156)
- 2020(4223)
- 2019(10078)
- 2018(9638)
- 2017(17152)
- 2016(9226)
- 2015(10772)
- 2014(10333)
- 2013(10542)
- 2012(9920)
- 2011(9323)
- 2010(8891)
- 2009(8207)
- 2008(8036)
- 2007(6471)
- 2006(5741)
- 2005(5352)
- 学科
- 济(45560)
- 经济(45528)
- 方法(22248)
- 数学(21020)
- 数学方法(20891)
- 业(20333)
- 管理(20034)
- 中国(15531)
- 企(13187)
- 企业(13187)
- 农(11934)
- 贸(11320)
- 贸易(11315)
- 易(11132)
- 农业(7817)
- 学(7728)
- 财(7680)
- 业经(7433)
- 制(6823)
- 环境(6654)
- 出(6580)
- 融(6540)
- 金融(6540)
- 银(6480)
- 银行(6459)
- 行(6348)
- 关系(6331)
- 发(6255)
- 地方(5896)
- 和(5246)
- 机构
- 大学(138088)
- 学院(133172)
- 济(69557)
- 经济(68771)
- 研究(56110)
- 管理(49393)
- 中国(43498)
- 理学(42875)
- 理学院(42338)
- 管理学(41757)
- 管理学院(41513)
- 科学(31378)
- 京(30265)
- 所(28292)
- 财(27524)
- 研究所(26109)
- 农(25022)
- 中心(24216)
- 经济学(23617)
- 财经(22592)
- 经济学院(21352)
- 经(21120)
- 业大(19947)
- 农业(19832)
- 北京(19697)
- 院(19512)
- 科学院(17813)
- 财经大学(17213)
- 范(17162)
- 师范(17008)
- 基金
- 项目(92727)
- 科学(74584)
- 基金(72092)
- 研究(65792)
- 家(64677)
- 国家(64271)
- 科学基金(54103)
- 社会(46029)
- 社会科(43955)
- 社会科学(43947)
- 基金项目(37038)
- 自然(33457)
- 自然科(32759)
- 自然科学(32750)
- 自然科学基金(32261)
- 省(31188)
- 资助(30274)
- 教育(29585)
- 划(28415)
- 编号(23113)
- 部(22854)
- 中国(21841)
- 重点(21667)
- 国家社会(21650)
- 发(20446)
- 教育部(19698)
- 创(18949)
- 成果(18665)
- 人文(18078)
- 创新(18008)
共检索到204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兴建 罗刚飞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文章阐述了Fre-Primont(FP)指数测算TFP的优势,利用FP指数对我国1995-2012年省际TFP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之前我国TFP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03%,2008年之后下降至-32.6%,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要素投入,主要原因是TFP效率下降;由于2008-2012年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下降较多,使得三个地区TFP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而东部地区仅技术进步下降较大,TFP降幅相对较小;东部和东北省份的TFP水平值相对较高,省际差异基本呈现扩大趋势,西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于爱水 张继如 于得水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二次动态加权法测算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连续动态演变特征,并借助时空分异模型探究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结果发现:(1)中国多数省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推移呈稳定上升趋势;(2)创新资源、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创新环境在不同省份表现出较大差异;(3)不同样本期内,影响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子系统有所差别,其中创新资源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强度波动较大,知识创新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同样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远大于创新资源;(4)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对全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创新环境效应表现出东部促进、中西部作用不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导向型政策、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主动加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措施,以提升中国创新能力与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房汉国
文章首先采用永续存盘法对1952年-2014年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分析其增长率。文章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是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且近十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渐下降,全要素生产率较之前有较大的落差。最后,文章从产业结构、体制变革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而带动经济复苏的建议。
关键词:
永续存盘法 资本存量估算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小波
长期以来,我国在统计实践和经济管理中所采用的生产率指标都是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值率等。当然,这些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在一定的情况下也能反映单要素的生产效率,如在资本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着劳动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在经济现实中,我们并不能保持一个要素不变,因此,采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前提很不可靠。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或叫综合要素生产率)来反映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则更为科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贞柏
本文以行业为生产单元,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5-2016年间的技术效率,并用"前沿面法"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全面的分解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各行业的生产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出增长率已经历加速转向减速的拐点,财政刺激经济增长会加剧TFP的下滑;规模报酬递减是TFP下滑的主因,配置效率会随规模报酬而波动;技术进步是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效率改进并不显著;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等规模报酬快速递减的行业,而制造业、金融业等技术进步较大的行业却资源投入不足,从而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应加快各行业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不宜过多干预经济增速下降的"新常态",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命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萍 余康 黄玉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关键词: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剩余混合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本文对一个非径向非角度的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了拓展,使其能兼顾投入过量松弛和投入不足松弛。通过该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析了中国2000—2012年环境约束下30个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对其收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低,增长粗放的特点依然非常明显;工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各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扩大了;如果忽视环境约束,会导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高估;人均收入水平、资本积累、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约束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增长方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导向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引入了不良贷款和资本要素。分析表明,2000~2005年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同时我们发现,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会高估中国银行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亚伟 陶长琪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冉桃桃
1998-201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低谷期、大发展时期、转型期等不同的阶段,借助Malquist指数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变化,可以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效率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有限。同时,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并不明显。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冉桃桃
1998-201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低谷期、大发展时期、转型期等不同的阶段,借助Malquist指数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变化,可以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效率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有限。同时,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并不明显。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伟,马瑞永,何元庆
Based on the decomposing mod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the paper analyses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1980~2003 years in China,and analyses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l technical efficiency.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province generally shows stronger growth situation in China.The growth of TFP mainly stem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exist very remarkable convergence during 1980~1995 years in provinces of China,but after 1995,technical efficiency convergence presented the downward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certain policy and measure to promote this kind of convergence tren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长青 刘聪粉 王晓军
现有文献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考虑中国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质量的影响是片面的。与类似研究相比,本文在生产率测量框架体系中引入了资源环境因素,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方法。文章分别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1985~2010年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研究发现,不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