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41)
- 2023(17868)
- 2022(15418)
- 2021(14556)
- 2020(12106)
- 2019(28114)
- 2018(27572)
- 2017(53186)
- 2016(28437)
- 2015(31917)
- 2014(31520)
- 2013(31192)
- 2012(28435)
- 2011(25576)
- 2010(25267)
- 2009(23285)
- 2008(22650)
- 2007(19412)
- 2006(16637)
- 2005(14711)
- 学科
- 济(117500)
- 经济(117378)
- 管理(81873)
- 业(78764)
- 企(66111)
- 企业(66111)
- 方法(57091)
- 数学(50114)
- 数学方法(49445)
- 财(31712)
- 中国(31244)
- 农(28882)
- 贸(25499)
- 贸易(25490)
- 学(25287)
- 易(24937)
- 业经(24676)
- 制(20680)
- 务(20638)
- 财务(20561)
- 财务管理(20520)
- 地方(20362)
- 企业财务(19552)
- 农业(19150)
- 理论(18686)
- 技术(17909)
- 和(17844)
- 融(17197)
- 金融(17194)
- 银(17165)
- 机构
- 大学(408040)
- 学院(402684)
- 济(167602)
- 经济(164413)
- 管理(160058)
- 理学(139913)
- 理学院(138387)
- 研究(136134)
- 管理学(135830)
- 管理学院(135110)
- 中国(101257)
- 京(86293)
- 科学(82983)
- 财(75181)
- 所(67100)
- 农(62319)
- 财经(61749)
- 研究所(61631)
- 中心(60867)
- 业大(59336)
- 经(56507)
- 江(55374)
- 北京(54412)
- 范(52266)
- 经济学(52054)
- 师范(51744)
- 院(50052)
- 农业(49005)
- 经济学院(47063)
- 财经大学(46438)
- 基金
- 项目(281437)
- 科学(223027)
- 基金(208373)
- 研究(203004)
- 家(182313)
- 国家(180905)
- 科学基金(156141)
- 社会(130373)
- 社会科(123722)
- 社会科学(123690)
- 基金项目(109563)
- 省(106164)
- 自然(102499)
- 自然科(100225)
- 自然科学(100201)
- 自然科学基金(98422)
- 教育(93552)
- 划(90687)
- 资助(87014)
- 编号(80411)
- 成果(64450)
- 部(63328)
- 重点(62765)
- 发(58703)
- 创(58148)
- 国家社会(54773)
- 课题(54692)
- 教育部(54691)
- 科研(54377)
- 创新(54333)
- 期刊
- 济(172286)
- 经济(172286)
- 研究(117327)
- 中国(70548)
- 学报(64991)
- 科学(59688)
- 管理(57972)
- 财(57317)
- 农(54783)
- 大学(49827)
- 学学(46890)
- 教育(41451)
- 农业(38530)
- 技术(34477)
- 融(31812)
- 金融(31812)
- 财经(30231)
- 经济研究(29589)
- 业经(26349)
- 经(25941)
- 问题(22789)
- 贸(21239)
- 业(20714)
- 图书(20611)
- 技术经济(19860)
- 统计(19381)
- 国际(18861)
- 版(18644)
- 科技(18604)
- 理论(18192)
共检索到575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孝武 焦骜 赵鑫 郑建明
在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于价值链分工地位,各国在其中的结构性权力更能直接地反映出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掌握的主导权。本文从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及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出发,基于联通网络方法研究了中国价值链结构性权力优势对中国跨境直接投资溢出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结构性权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跨境直接投资网络中的中心地位特征日益显著。而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优势会给东道国带来更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冲击溢出,这种影响对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更高,与中国地理距离、制度距离更远,以及中高技术产出比例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研究同时将中国视作全球价值链中的主体和国际跨境直接投资母国,从全球价值链布局,以及合理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与规模的角度,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立斌 张梦雪
文章基于2007—2021年59个经济体15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溢出对全球价值链结构性权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前向溢出可通过提升产业数字化→促进价值链地位提升路径提升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后向溢出则可通过提升数字产业化→促进价值链地位提升路径提升价值链结构性权力。数字技术创新前向溢出对欧洲区域、发达经济体、中高技术制造业和简单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在智能化阶段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后向溢出对欧洲区域、发展中经济体、低技术制造业和复杂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在数字化阶段的提升作用更大。中国应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技术创新的前后向赋能潜力,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延展与深化,提升价值链地位与结构性权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述忠 陈亚平 刘梦恒
中国农业处于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谷底,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所作的测算显示,相对于G20国家而言,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并不高,且与最高国家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对G20国家农业OFDI数据所作的面板回归表明,农业OFDI存在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母国农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且其提升需要"学习过程"。此外,农业FDI对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据此,研究认为,中国为了实现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应该进一步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为外商直接投资创造条件;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内金融服务发展程度。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述忠 陈亚平 刘梦恒
中国农业处于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谷底,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所作的测算显示,相对于G20国家而言,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并不高,且与最高国家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对G20国家农业OFDI数据所作的面板回归表明,农业OFDI存在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母国农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且其提升需要"学习过程"。此外,农业FDI对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据此,研究认为,中国为了实现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应该进一步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为外商直接投资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连星 罗玉辉
研究目标:通过对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定,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行业层面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动态GMM方法。研究发现: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在分行业视角下,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贸易规模扩大均对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创新:本文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和地位进行了全面实证分析。研究价值: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完善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机制,着重推动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韩永辉 赖嘉豪 张帆
随着世界各经济体深度嵌入全球分工网络,贸易将生产与消费相联结,各经济体能够利用其结构性影响力优势,灵活调节其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全球布局,从而实现碳排放缩减效应。基于1990—2015年的Eora投入产出数据库,利用EE-MRIO碳排放核算框架,证明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影响力优势能显著促进碳减排。从异质性角度来看,传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样本的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影响力与碳排放的关系最大,这初步印证了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影响力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均衡性。从机制角度来看,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影响力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体技术进步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经济体技术进步越快,会强化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影响力对碳减排的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以实现良好的全球价值链治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晓燕 蒋冠
对外直接投资不但促进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还直接影响母国的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和结构。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扩张,其中对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促进效应最大,不利于全球价值链生产结构的深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不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内涵式优化,但有利于后期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有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外延式优化,但长期来看该效用趋于弱化。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在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进而倒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康银 赵君 董秀成
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的前提下,厘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是当前亟需量化评估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全球68个国家2003~2021年的面板样本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从空间溢出视角深入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及其强度的潜在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国家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加剧东道国温室效应,但会有效降低东道国的碳排放强度;(3)从机制分析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正向作用主要源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二产占比的提升,能源效率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源丹 刘洪钟
在世界经济新格局背景下,内外部多种力量推动了全球价值链重构进程,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有追求合理收益、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而对外直接投资是推动重构全球价值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文章从价值链双边合作度、价值链相对地位双重维度构建全球价值链重构测度指标,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结构性视角探讨其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均存在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样本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子样本下其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相比金融危机前,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促进作用在2008年后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霞 王学军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钟亮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国民经济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并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偏误后运用GMM估计了溢出的效果。通过构造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影响行业技术溢出效果的吸收能力因素,测算出导致行业积极逆向溢出的各门槛变量的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性。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考虑行业吸收能力因素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立斌 李铭辉
受大国数字技术博弈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提高半导体企业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以我国30家半导体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扎根理论、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基于TOE框架,探讨技术自主创新、组织管理、环境支持和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四个维度的七种前因条件影响我国半导体企业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及其三元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不同组态路径中,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只有至少存在一种,才能与其他变量联动协同实现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及三元绩效提升,且技术自主创新通过价值链结构性权力中介机制,成为驱动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及三元绩效提升的最优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行业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以中国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政府支持研发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在达到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显著增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在越过第二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仍显著抑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当与东道国技术差距较大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在低于门槛值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达到门槛值后,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因此,中国应在持续优化OFDI产业选择与区位布局、提高先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国内研发投入结构和财政科技拨款结构,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 张倩肖
为应对全球贸易“新常态”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脆弱性问题,研究从网络治理视角,选取国内制造业9个行业的1607家企业样本,分析网络距离、网络密度、网络位置三个维度及各维度相互作用对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对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在于协调异质性特征网络和开放型技术双元的多维关系:网络距离有效促进了技术探索;网络密度增强了技术应用;网络位置则使企业能够在不同核心功能网络中协调网络密度与网络距离关系,以最大限度来提升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而空间溢出效应,则增强了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与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关系模式的全面性影响联系,促进了网络异质性技术与网络分工合作关系的匹配和链接,延伸了企业对网络内外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其所产生的产业聚集与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网络结构 技术双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