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6)
2023(6834)
2022(5679)
2021(5521)
2020(4619)
2019(10640)
2018(10083)
2017(19124)
2016(10077)
2015(10931)
2014(10456)
2013(10626)
2012(9964)
2011(9209)
2010(9087)
2009(8380)
2008(8222)
2007(6916)
2006(6215)
2005(5646)
作者
(28297)
(23812)
(23807)
(22835)
(15120)
(11571)
(10616)
(9186)
(9079)
(8351)
(8247)
(8176)
(7804)
(7742)
(7586)
(7559)
(7089)
(7033)
(6867)
(6656)
(6117)
(5757)
(5737)
(5427)
(5411)
(5371)
(5170)
(4843)
(4819)
(4732)
学科
(47746)
经济(47711)
方法(21303)
管理(20697)
(19848)
数学(18578)
数学方法(18478)
中国(16121)
(14045)
企业(14045)
(11470)
(10490)
贸易(10484)
(10249)
(9469)
(9238)
业经(8513)
(8426)
地方(8420)
农业(7832)
(7075)
银行(7066)
环境(6970)
(6945)
(6942)
金融(6941)
产业(6858)
(6563)
(6339)
(6285)
机构
大学(147654)
学院(145086)
(68675)
经济(67630)
研究(59153)
管理(51368)
中国(45642)
理学(44245)
理学院(43563)
管理学(42877)
管理学院(42584)
科学(35156)
(32629)
(29414)
(29323)
研究所(27160)
中心(25205)
财经(24352)
经济学(23696)
(22560)
(21898)
(21764)
师范(21569)
(21522)
北京(21435)
经济学院(21417)
(19142)
科学院(18332)
财经大学(18332)
业大(18250)
基金
项目(100252)
科学(81355)
基金(78227)
研究(70472)
(69903)
国家(69469)
科学基金(59021)
社会(49075)
社会科(46887)
社会科学(46880)
基金项目(41640)
自然(37556)
自然科(36704)
自然科学(36694)
自然科学基金(36103)
(34378)
资助(32706)
教育(31107)
(31030)
编号(24428)
(23879)
重点(23458)
(22891)
中国(22675)
国家社会(22501)
教育部(20491)
(19822)
科研(19504)
成果(19242)
人文(19176)
期刊
(71890)
经济(71890)
研究(46626)
中国(25254)
科学(23978)
学报(22452)
(19582)
(18965)
管理(17714)
大学(17198)
学学(16303)
农业(13603)
经济研究(13353)
财经(12423)
(12065)
金融(12065)
(10928)
问题(10405)
(10242)
世界(9681)
业经(9507)
教育(9454)
国际(9290)
资源(8947)
技术(8808)
(8543)
(7942)
统计(6735)
(6722)
旅游(6722)
共检索到212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澜  吴晋峰  
通过构建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流动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主要分布在以北京、西安、成都、桂林、香港、广州、上海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内,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地区;②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转移能力较低,其有向流动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有向流动发生在20%的城市对之间,80%的总流量集中在16%的城市对之间;③北京位于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的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中心;④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成员数占网络成员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德云  
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关联维数的应用探讨,利用全国200个国家级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样本空间结构特征和各分区空间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结构具有分形几何特征,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趋势,表现出示范点分布与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布局的一致性和沿重要河流分布的特征。文章从构建完善的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优化和加强系统中各要素的关联性程度;加大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网络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长海  楼嘉军  
休闲旅游特色街,作为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休闲旅游特色街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在明确其空间分布现状以及构成特点的基础上,试图解读其多元化的形成原因,从而为休闲旅游特色街的深度开发和合理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胡静  陈君子  
以武汉市224家主要休闲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d)函数以及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①休闲旅游地趋于凝聚型分布,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集聚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休闲旅游地在空间上主要呈"大分散、小集聚"和"小分散、大集聚"两种分布模式。②休闲旅游地总体上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圈层性结构明显,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地域分布具有差异性。③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倒"U"型结构,具有显著的集聚特性,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空间集聚尺度差异较大。④经济基础、人口分布、资源禀赋以及交通状况等是影响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澜  吴晋峰  王金莹  杨新菊  
通过构建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分析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动规律。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地理分布不均衡,在空间上形成"四点"(广州、北京、上海、香港)、"两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分布格局。②广州是入境商务旅游流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入境商务旅游流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之间转移流动。③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网络中节点由四个层次城市组成,分别是一级核心城市(广州、北京、上海、香港);二级核心城市(苏州、桂林、杭州);三级核心城市(义乌、西安、黄山、深圳、无锡、厦门、澳门)及边缘城市(网络中其他节点城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分区,而北部和西部密度相对较低,一级热点区包括太原-平遥热点核心区、晋城热点核心区和阳泉热点核心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将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划分为晋北和晋西2个单核心均衡发展区,晋中和晋东南2个多核心不均衡发展区,研究结论对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规划开发和管理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海颖  
生活、旅游、美,都是复杂的概念,其内涵在实践领域不断被拓展,其本质在理论领域不断被重新认识和探究。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起点"美是生活",到实践论美学,再到美学的生存论转向,以及美学"生活论"回归,这些都为研究本体论视角的旅游审美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当代的旅游审美趣味是多元和世俗的。在生活美学视野中,旅游之美在于天人合一,在于能动超越。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的流变。观光旅游审美注重感性认识,休闲旅游审美注重感性存在,是对生命中感性价值的确认。从观光到休闲,审美是感性超越的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英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莉  侯国林  夏四友  黄震方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以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Ripley’s K函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分散的分布模式,康娱类、文化类、专项类以及自然类休闲旅游资源分别表现出以传统商圈、文化中心、绿地公园以及自然景点为依托的布局特征。(2)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尺度存在差异,康娱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大,专项类和文化类特征空间尺度次之,自然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小。(3)距市中心距离、游客密度、街道活力、居民密度、资源禀赋、道路密度等是影响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4)在影响因素中,距市中心距离、游客与当地居民密度是主导因素;资源禀赋、街道活力是驱动因素;道路密度、距主干道距离与区域经济是诱发因素;政府行为、重大事件是调节因素,四个维度共同作用,形成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选取典型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北京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获取分析数据,构建旅游流扩散指数,并结合利用GIS技术、位序—规模法则、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中国其他城市空间扩散的特征及扩散路径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全国其它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向传统旅游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扩散强度较高;空间扩散态势呈集中型扩散,空间扩散格局还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流流出北京后首次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向和西南向,整个扩散路径上的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东→西南、西南→东北等三个方向,旅游流扩散路径比较集中,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城市经济联系等要素驱动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红英  
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节假日时间增多、城市病日益加重及交通便捷等状况为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观光休闲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存在规模较小、功能单一、层次偏低等问题。基于此,该文从强化政府引导和监管、加强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的融合、创建优势品牌及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观光休闲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俊远  
利用2008—2017年河南省入境旅游流和国内旅游流的基础数据,采用首位度模型、位序—规模模型和旅游规模等级模型对河南省入境旅游流和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流和国内旅游流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入境旅游流呈现"多中心"集聚且演变缓慢,而国内旅游流相对分散且呈现阶梯式分布,两类旅游流规模等级城市演化中分别呈现"哑铃"式结构和"纺锤体"式结构;两大旅游流空间演化阶段及演化路径差异明显,入境旅游流仍处于多中心极化阶段,空间结构表现为由点发展到线,国内旅游流则从核心极化到阶梯式扩散,并呈现阶梯式空间推进格局,空间联系表现为点—线—面。两大旅游流不同格局主要是由旅游流规模、旅游流类型以及可进入性三个方面引起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娄在凤  
法国乡村旅游经过5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本文系统分析了法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总结法国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行业自律、经营方式、市场营销等特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体验性强、文化品位高的乡村旅游精品,强化营销意识,形成诚信、规范的行业自律的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卫武  
本文通过讨论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在各自特点上的异同,着重分析了我国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本文认为,目前休闲度假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瓶颈"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培育的重任。在探讨休闲度假产业与观光业在起始点、展开模式、发展路径、开发着力点等方面的差异后,本文指出了今后休闲度假产业在高低端市场定位、产品多元化、休闲文化建设、产业边界等方面的发展趋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