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5)
- 2023(16212)
- 2022(13682)
- 2021(12803)
- 2020(10853)
- 2019(24867)
- 2018(24305)
- 2017(46722)
- 2016(25384)
- 2015(28472)
- 2014(28027)
- 2013(28075)
- 2012(25734)
- 2011(23154)
- 2010(22986)
- 2009(21545)
- 2008(21354)
- 2007(18599)
- 2006(16524)
- 2005(14853)
- 学科
- 济(110461)
- 经济(110336)
- 业(92445)
- 管理(83150)
- 企(81834)
- 企业(81834)
- 方法(50497)
- 数学(40275)
- 数学方法(39915)
- 农(32873)
- 业经(31990)
- 财(30514)
- 中国(28541)
- 农业(23155)
- 务(21918)
- 财务(21858)
- 财务管理(21835)
- 企业财务(20674)
- 学(20493)
- 贸(20305)
- 贸易(20295)
- 技术(20183)
- 制(19936)
- 理论(19775)
- 易(19770)
- 和(19415)
- 地方(18896)
- 划(17726)
- 策(16990)
- 环境(16574)
- 机构
- 学院(369110)
- 大学(367730)
- 济(153580)
- 经济(150682)
- 管理(149310)
- 理学(129079)
- 理学院(127662)
- 管理学(125835)
- 管理学院(125159)
- 研究(123651)
- 中国(94831)
- 京(79205)
- 科学(76123)
- 财(68333)
- 农(61877)
- 所(61844)
- 研究所(56488)
- 财经(55456)
- 业大(55071)
- 中心(54711)
- 江(53120)
- 经(50635)
- 北京(50290)
- 农业(48799)
- 范(47437)
- 师范(47013)
- 经济学(46012)
- 院(44394)
- 州(42477)
- 经济学院(41613)
- 基金
- 项目(249050)
- 科学(197696)
- 基金(183164)
- 研究(182536)
- 家(159501)
- 国家(158143)
- 科学基金(136820)
- 社会(117072)
- 社会科(111007)
- 社会科学(110976)
- 基金项目(97565)
- 省(95755)
- 自然(88784)
- 自然科(86742)
- 自然科学(86723)
- 自然科学基金(85239)
- 教育(82087)
- 划(80242)
- 资助(75175)
- 编号(73138)
- 成果(58179)
- 部(55273)
- 重点(55239)
- 发(53706)
- 创(53362)
- 课题(49565)
- 创新(49218)
- 国家社会(48564)
- 教育部(47462)
- 科研(47306)
- 期刊
- 济(170002)
- 经济(170002)
- 研究(108752)
- 中国(66117)
- 管理(57247)
- 农(57026)
- 学报(56085)
- 科学(54274)
- 财(52840)
- 大学(42724)
- 学学(40386)
- 农业(40191)
- 教育(35820)
- 技术(31409)
- 融(29916)
- 金融(29916)
- 业经(28798)
- 财经(27403)
- 经济研究(27048)
- 经(23577)
- 业(23260)
- 问题(22225)
- 技术经济(19817)
- 贸(17627)
- 科技(17558)
- 现代(17529)
- 世界(17282)
- 图书(17052)
- 理论(16692)
- 资源(16679)
共检索到538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英 闫静 胡雨凯 王丹鹤 龚慧
根据入境旅游人次、客源结构、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额四项指标,同时考虑到入境旅游业的功能定位,我们可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发展、稳定和波动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入境旅游业分别主要承担着创汇、提升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功能。同时在每个阶段发挥功能的过程中,中国的入境旅游业都受到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等不同宏观因素的驱动。为了促进中国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更加有效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融合,通过入境旅游这个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下一步中国应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入境旅游的客源国进行拓展,加强旅游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以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走上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功能定位 宏观驱动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力力
文章基于1985~2011年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ECM模型分析方法,对影响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外生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有: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国民平均收入、旅游总人数、客运总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旅游总人数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旅游总收入与全国人均收入、客运总量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旅游总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结论证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发展经济、发挥交通优势、突出旅游宣传、强化旅游保障等发展湖北省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媛媛 宋玉祥
基于地级单元尺度,综合应用DEA、ESDA、空间变差函数、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3—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旅游业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及其内部各区域旅游业效率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地级单元呈现出相似值集聚的空间正相关性,两极分化现象明显,高值区分布在辽宁中部城市群、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及长(春)吉(林)、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地,低值区广泛分布于高值区外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核心-边缘"结构,但在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东北地区旅游业效率空间变异不断扩大,南北方向变异最大,东西方向较为均衡。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在东北地区旅游业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谦 孙艳玲 吴亮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从政府、业界到学术界的共识。利用智慧旅游进行业态创新对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哪些因素在驱动创新,从理论上仍然需要更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已有研究和应用案例,运用德尔菲法提出了智慧旅游业态创新驱动因素框架模型,共包括新兴信息技术、需求、政策、市场和资本5方面因素。然后通过对一个典型的智慧旅游创新业态—handy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研究成果扩展了现有智慧旅游业态创新理论,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智慧旅游产业政策,以及企业在智慧旅游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智慧旅游 业态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权礼 陈玲玲
区域旅游产业碳排放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1—2015年江苏省旅游业及主要部门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的序时性变化,并利用LMDI分解法对CO_2变化的驱动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旅游业能源消费量自289.54×108 MJ提升至710.11×108 MJ,CO_2排放量自211.86×104 t增加为448.68×104 t。(2)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最高,旅游住宿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持续快速走高。(3)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所引起的CO_2排放变动总量为87.74×104 t。其中,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主要促进因素,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煜
文章从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宏观经济发展这三个方面出发,就国内旅游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国际旅游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互动性展开研究。通过数据平稳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最佳滞后期分析等一系列计量分析,构建了四个最符合中国旅游产业与宏观经济发展的计量模型。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宏观经济 促进作用 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鹏
旅游流是现代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客观前提,也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入境旅游流作为一种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其驱动力研究有着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特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多从自身固有的专业背景出发研究旅游流的驱动力,归结起来可分为社会宏观视角与个体微观视角。在对社会宏观与个体微观两种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的错位性和互补性进行辨析后,本文构建了双重视野下的入境旅游流驱动模式。模式认为,从个体微观方面审视,旅游者受到的心理动机驱动主要有"核心吸引"、"设施环境"、"求知求异"和"健康社交";从社会宏观视角探究,旅游流受到的属性耦合驱动主要有"旅游资源"、"地区经济"、"交通区位"和"接待能力"。这一研究过程不仅考虑到了综合性因素,也探究了不同研究视角所存在的错位性特征,以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驱动模式 社会宏观 个体微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文章首先采用脱钩模型对2007-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进行测度,再基于空间分析法对其脱钩效应的时序演变、空间异质性与空间相关性等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索其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以扩张性连接为主,脱钩状态不佳,其省际差异不大,但时序演变剧烈,在2011年后趋于稳定;2007-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呈现显著正相关,虽整体相关性不强,但相关程度有所上升,其中,中西部省市主要位于"低—低"区,东部省市主要位于"高—高"区;影响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空间异质性的显著性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和省际差异,然后选用了各省、市、区2001,2003,2005,2006,2007五个时间断面有关入境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交通运输水平、旅游接待水平、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指标,用SPSS软件做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入境旅游业发展受到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旅游接待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旅游资源。文章还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入境旅游业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广瑞
随着对外开放的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旅游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旅游设施有了很大改进,接待能力大大提高了;旅游企业也有了大发展,有了个初具规模的接待人员队伍;旅游管理机构也在逐渐完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这些年来,旅游管理部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旅游设施的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玉玲 张捷 马金海 孙景荣
危机事件给入境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准确分析各种危机事件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时间序列法和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灾害高发期或者灾害发生年,特定时段入境旅游流占区域全年比例往往低于同期全国相应水平,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引起交通中断的灾害对区域入境旅游流影响较严重。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业对危机事件反应较为缓和,抗御危机事件能力较强且恢复速度快;西北部干旱地区以及西藏、海南入境旅游业对危机事件反应较为敏感,抗御危机事件能力较弱且恢复速度慢。北京、上海入境旅游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易受危机事件干扰。政治与疾病事件对入境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均造成严重打击,同时多种危机事件叠加也会对入境旅游业造成较大影响,与国内旅游业相比入境旅游业对危机事件反应更为敏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小林 闵浙思 郭向阳 何亚兰 张倩兮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和驱动数字经济新动能释放。在梳理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运用障碍度模型与面板Tobit模型诊断2个系统的障碍因子,探析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动态增长态势,且皆由最初“沿海高,中西部低”差异分布转变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差异分布。(2)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整体上渐趋优化,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中西+T字形’→‘南北两端+T字形’→‘南北两端+中间地带+T字形’”的演化过程。(3)大多省域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前3位指标层障碍因子相同,中西部地区及中间地带、南北两端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础,东部地区和“T字形”地带为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度、教育水平正向影响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为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皆为东部>中部>西部,“T字形”地带>中间地带>南北两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保健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远超过商品输出为中心的对外贸易。在外向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视角,利用区位熵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外向度水平进行测评。主要结论是:(1)从时间变化的趋势来看,十六城市的旅游业外向度总体上呈现出变强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来看,各城市的旅游业外向度区位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区位熵对临界点的突破存在时滞。(4)各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外商直接投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颖 王琴
当前,我国正在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却遭遇入境旅游增长停滞的尴尬,与大幅上升的出境游形成了鲜明对比,旅游界在积极地寻找改善的对策。目前对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效率的相关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影响因素分析也未开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对47个国家2007~2011年的入境旅游投入、产出数据进行DEA测算,得出了各国入境旅游的生产效率水平,并引入了国家传统旅游资源禀赋、宏观经济、国家制度水平和国家技术创新水平等控制变量,分析各国旅游业生产效率的差异,得出制度因素较显著影响入境旅游业的生产效率,而传统旅游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两个因素并不显著与旅游业的生产效率相关。
关键词:
旅游 增长效率 制度 技术创新 资源禀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冯庆 孙根年
高级别旅游景区逐渐成为代表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符号,其产生的品牌效应,不仅提高了游客到访率和重游率,还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省际分布特征出发,以全国旅游百强景区和5A级景区为样本,构建了品牌景区形成系数方程,分析了内、外因素对形成品牌景区的影响。结果发现:(1)以高级别的5A级景区为基础,百强景区为对象,不同省份的品牌景区形成率差异较大,中部省份和部分西部省份品牌景区正在崛起;(2)以人口密度、人均GDP、交通区位为关键指标构建品牌景区形成率系数方程,定量分析了单因素和综合因素对品牌景区形成率的影响,其中,交通可达性和人口密度的边际贡献最大,分别是0.35和0.27;(3)根据形成率、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