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8)
2023(6950)
2022(5747)
2021(5703)
2020(4718)
2019(10603)
2018(10373)
2017(19209)
2016(10166)
2015(12015)
2014(11790)
2013(11627)
2012(11334)
2011(10463)
2010(10492)
2009(9692)
2008(9738)
2007(8825)
2006(7858)
2005(7283)
作者
(30783)
(25822)
(25686)
(24717)
(16632)
(12368)
(11532)
(10344)
(9869)
(9153)
(9069)
(8617)
(8448)
(8360)
(8286)
(7977)
(7966)
(7416)
(7416)
(7338)
(6626)
(6357)
(6309)
(5818)
(5767)
(5693)
(5646)
(5621)
(5376)
(5291)
学科
(46720)
经济(46674)
管理(33699)
(29755)
(24152)
企业(24152)
方法(20788)
数学(18494)
数学方法(18316)
中国(16092)
技术(13406)
(12038)
(11807)
贸易(11801)
(11625)
(11269)
(9318)
(9272)
业经(8337)
(8165)
技术管理(7757)
(7678)
银行(7660)
(7448)
农业(7335)
(7319)
金融(7319)
(7172)
环境(6840)
关系(6758)
机构
大学(160950)
学院(155911)
(73834)
经济(72673)
研究(60550)
管理(58000)
理学(49655)
理学院(49041)
管理学(48317)
管理学院(48004)
中国(47443)
(35584)
科学(34800)
(33189)
(31159)
研究所(28189)
中心(26425)
财经(26122)
(25078)
经济学(24489)
(24180)
北京(23231)
经济学院(22056)
(21917)
(21287)
业大(21204)
(19829)
农业(19817)
师范(19641)
财经大学(19571)
基金
项目(101062)
科学(80583)
基金(76990)
研究(73063)
(68279)
国家(67820)
科学基金(57075)
社会(49557)
社会科(47135)
社会科学(47123)
基金项目(39314)
自然(35263)
(34732)
自然科(34560)
自然科学(34551)
自然科学基金(33989)
教育(33151)
资助(32367)
(30846)
编号(26409)
(24822)
重点(23077)
成果(22562)
国家社会(22523)
中国(22421)
(21413)
教育部(21413)
(21343)
创新(20277)
人文(19521)
期刊
(80557)
经济(80557)
研究(51173)
中国(35028)
学报(25813)
(25663)
科学(25061)
管理(23445)
(23012)
大学(20062)
学学(18782)
农业(16187)
教育(15860)
技术(15028)
经济研究(14342)
财经(14244)
(13948)
金融(13948)
(12467)
(12182)
国际(11127)
世界(11079)
问题(10667)
技术经济(10051)
(9742)
业经(9123)
科技(8299)
(7768)
论坛(7768)
统计(7456)
共检索到245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睿宪  陈余富  
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入世将为我国的技术引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制定正确的技术引进战略和政策,建设好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创新系统,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推动国际技术合作,以有效引进技术,加快技术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定庆  张海蓉  孙郁葱  
浅议技术引进的政府管理●周定庆张海蓉孙郁葱一、加强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理的必要性技术引进对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引进可以较短的时间、较低的代价、较少的人力,缩短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达到技术进步,即具有“后发优势”。在工业发达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华嵩  
本文考察后发展中技术引进的若干问题,其中具有意义的是相对“后发”的国家(地区)政府对技术引进进行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在技术选择问题上则强调合适技术的选择必须充分注意国民经济的外部性,即把技术选择和技术引进问题纳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体系来考察。另一个问题是技术引进的“内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其关键是教育,特别是中等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珣,刘春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赵勇  杨水利  
中国技术引进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引进技术时,企业倾向于引进成套设备,加上技术出口国对出口技术的限制政策,导致通过技术引进难以得到核心与关键技术,且由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普遍存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技术引进结构,必须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和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合作机制,并重视引进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技术的情报交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新房  
一、以市场换技术——时代的产物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除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以外资为载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加快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在企业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国往往难以通过直接的技术进口来实现技术进步。长期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的实践过程中就逐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显著,给世界带来重要的影响。追溯200多年的建国历史,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走着一条从引进为主到引进与创新并举再到创新为主的道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是两个相关系统。美国高等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转化”所引起的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相关性。一、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柏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中国技术引进的目的、方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动力、能力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阶段宏观经济工作质量、技术创新体系的变动使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效呈现阶段性差异;计划经济体制对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产生了双刃剑的作用;这些与国际关系等非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使1949—1978年中国工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家栋  彭支伟  
入世十周年之际,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结果的讨论,包括对外贸易、投资的成就,以及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二是对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市场化改革进展的评估和如何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穆德萍  
浅议技术引进中的情报调研穆德萍技术引进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探讨技术引进中的情报调研特点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1技术引进及其情报调研的特点从宏观上看,技术引进及其情报调研具有以下特点:(一)调研内容综合性强。技术引进是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施炳发  
本文对我国高技术引进中的信息利用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使情报信息工作对我国高技术引进起到应有的参谋作用。高技术的引进与信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高技术转让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流动,即让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以一定的方式从转让方流入引进方。高技术引进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其中包括引进技术项目的选择、引进方式的选择、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引进技术政策的制定等。围绕着这一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掌握这些信息,分析利用这些信息,是高技术引进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论文的第三章,详细分析了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甘峰,俞素美  
“安心国家型”日本与“信赖社会型”美国 ,这体现了IT时代政府运行的两种模式。日本信息公开法的实施 ,尽管从理论上确立了公众对行政事务的了解权 ,然而 ,政府仍然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态势 ,政府信息透明度远远滞后于美国。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 ,日本与美国的比较对入世后的中国有深刻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