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2)
- 2023(8449)
- 2022(7013)
- 2021(6437)
- 2020(5213)
- 2019(12172)
- 2018(11324)
- 2017(21302)
- 2016(11371)
- 2015(12899)
- 2014(12392)
- 2013(12608)
- 2012(11720)
- 2011(10842)
- 2010(10664)
- 2009(9700)
- 2008(9476)
- 2007(8154)
- 2006(7088)
- 2005(6552)
- 学科
- 济(53097)
- 经济(53061)
- 管理(28449)
- 业(28103)
- 方法(24346)
- 数学(22354)
- 数学方法(22244)
- 企(19501)
- 企业(19501)
- 贸(18387)
- 贸易(18375)
- 易(18099)
- 中国(18079)
- 农(16865)
- 出(12654)
- 财(11630)
- 业经(9922)
- 农业(9360)
- 口(9273)
- 出口(9266)
- 出口贸易(9266)
- 制(8976)
- 地方(8205)
- 银(8205)
- 银行(8183)
- 学(8126)
- 行(8009)
- 融(7670)
- 金融(7670)
- 环境(7586)
- 机构
- 大学(167313)
- 学院(164978)
- 济(83242)
- 经济(82192)
- 研究(64527)
- 管理(61759)
- 理学(53514)
- 理学院(52930)
- 管理学(52318)
- 管理学院(52020)
- 中国(49691)
- 京(35818)
- 科学(35517)
- 财(34136)
- 所(32325)
- 农(29634)
- 研究所(29476)
- 中心(28241)
- 财经(27809)
- 经济学(27805)
- 经(25655)
- 经济学院(25255)
- 业大(23941)
- 农业(23577)
- 院(23076)
- 北京(23074)
- 江(22700)
- 财经大学(20857)
- 范(20442)
- 师范(20241)
- 基金
- 项目(111953)
- 科学(89397)
- 基金(84932)
- 研究(81272)
- 家(75276)
- 国家(74756)
- 科学基金(63234)
- 社会(55667)
- 社会科(53266)
- 社会科学(53254)
- 基金项目(43783)
- 省(39923)
- 自然(38799)
- 自然科(37954)
- 自然科学(37945)
- 自然科学基金(37358)
- 教育(36812)
- 资助(35388)
- 划(34710)
- 编号(29807)
- 部(27078)
- 重点(25896)
- 国家社会(25255)
- 发(25089)
- 中国(24676)
- 成果(24055)
- 教育部(23363)
- 创(23284)
- 创新(21991)
- 人文(21924)
共检索到251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殷德生
针对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的现象,本文构建国际贸易、企业异质性与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框架,在贸易均衡中纳入异质性企业与产品质量范围等因素,考察了贸易成本、市场规模对企业异质性与产品质量的影响渠道和结果。以加入WTO以来中国与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之间四位数的行业贸易数据,细致地检验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为何随着贸易扩大而提高的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结果发现:单位贸易成本的下降、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贸易伙伴国经济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促进着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入世"以来的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加速升级的态势,但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不利于产品质量的...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产品质量升级 WTO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施炳展 邵文波
本文从质量(quality)视角入手分析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及其决定因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最新进展,我们首先放弃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质量的假设,采用2485个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生产效率、研发效率、广告效率、政府补贴、融资约束缓解、市场竞争均会提升产品质量;但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并没有明显效果;企业出口空间分布特征也会反作用于产品质量;外资对本土企业产品质量影响不利,但提升了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从政策层面看...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决定因素 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施炳展 王有鑫 李坤望
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均收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逐渐引起学界和政府的重视;在开放条件下,出口产品品质是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在表现。与技术复杂度和广度边际等角度不同,本文从品质(quality)这一崭新视角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并采用嵌套Logit模型克服了将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产品品质的方法缺陷。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产品品质呈下降趋势;行业资本密集度越高,行业技能密集度越高,中国出口产品品质越低;与技术复杂度和单位价值指标相比,中国出口产品品质没有明显超出其人均收入对应的水平。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外资企业竞争效应以及资本劳动比上升是出口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品质 嵌套Logit 加工贸易 外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俊毅 周星
以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作为研究切入点,使用11年的细分产品数据(HS10)分析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三大产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美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汇率波动对我国三大产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显著但作用不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昭玲 逯洋 范龙飞
基于2000~2018年CEPII-BACI数据库和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文章探究了中国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可靠。机制检验表明,逆向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资本品进口效应等三种渠道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技术密集度和服务渗透率较高的行业以及差异化程度和质量梯度较高的产品促进作用更大,并且来源于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要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制度环境在逆向服务外包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宁
研究目标:对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全景把握。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海关微观数据,运用需求信息反推法全面测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并采用动态MP方法对质量变动的存续和更替效应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0~2013年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国有和民营企业则表现出一降一升态势;一般贸易产品质量整体低于加工贸易,但二者发展趋近;中等技术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低于低技术产品,而高技术产品绝对质量的提高是中国出口整体质量提高的主要动力;出口持续时间长的少数企业贡献了较大比重的出口份额,且持续时间越长整体质量水平越高,而大量国际市场"一轮游"企业成为拉低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出口产品质量变动的存续效应大多为正,而更替效应基本为负,整体质量的提升更多来自存续出口企业间的市场份额再分配。研究创新:结合企业的进入退出及其出口持续时间,采用动态分解方法探讨出口产品整体质量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价值:通过较长样本期的综合测算和分析,为中国出口贸易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娜
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主要来自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上升,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对低收入国家以及高技术类型产品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产品质量 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娜
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主要来自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上升,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对低收入国家以及高技术类型产品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产品质量 测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毛欣 史桐奇 左嘉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应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探寻高质量开放之路。利用改进的城市层面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市场优势,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国内大市场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扩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际市场则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抑制作用。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大市场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可获得的中间品种类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考虑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交互效应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能够协同推动企业出口质量升级。研究结论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明秀南 冼国明
本文以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地评估了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因果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供给显著地推动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高等教育扩招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是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复杂技术处理能力、进口高质量的中间品和技术创新等共同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扩招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在技术前沿行业企业、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东中部地区企业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也为当前深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招 人力资本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兰冰 路少朋
企业是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高速公路通车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高速公路连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定量识别高速公路通达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速公路连通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接入效应"和"创新促进效应"是高速公路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有效机制;高速公路连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主要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性与城市区位等因素差异,非国有企业、高资本密集度和低竞争度行业企业以及中心城市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高速公路建设的政策涵义和探索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艳梅
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出口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从而推动出口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出口产品“量”的增长带动了“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利用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出口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研究汇率变动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相对于一国货币升值1%,则出口企业对该国出口产品质量平均提高0.1154%;同时,出口数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为0.0614%。该结论通过了质量水平差异化、样本差异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外,检验结果还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或出口贸易额越高,则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人民币升值 出口数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灵多 陈虹曦 陆毅 张国峰
促进消费升级与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当前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项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采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基于IV估计从需求侧角度探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可显著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估计结果十分稳健。进一步分析显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激发城市市场主体创新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机制推动了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且主要通过扩展边际的路径实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主要促进中、低技能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且主要促进了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出口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国内高收入地区。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动能,通过消费升级来优化生产结构,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这意味着,总体而言,在中国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大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差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在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占优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进而使得产业集聚对这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固定成本投入效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64.98%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且其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