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6)
- 2023(5852)
- 2022(4979)
- 2021(4858)
- 2020(4020)
- 2019(9269)
- 2018(9182)
- 2017(16571)
- 2016(9110)
- 2015(10632)
- 2014(10671)
- 2013(10537)
- 2012(9850)
- 2011(8890)
- 2010(8770)
- 2009(8068)
- 2008(8468)
- 2007(7453)
- 2006(6453)
- 2005(6075)
- 学科
- 济(36425)
- 经济(36383)
- 管理(28309)
- 业(25354)
- 企(21115)
- 企业(21115)
- 财(16163)
- 方法(15913)
- 数学(14195)
- 数学方法(14117)
- 中国(13910)
- 务(12013)
- 财务(12002)
- 财务管理(11960)
- 企业财务(11432)
- 贸(10100)
- 贸易(10092)
- 易(9965)
- 农(9174)
- 制(8183)
- 银(7253)
- 银行(7248)
- 业经(6851)
- 行(6729)
- 融(6117)
- 金融(6116)
- 学(6034)
- 农业(5724)
- 关系(5694)
- 体(5668)
- 机构
- 学院(126931)
- 大学(126853)
- 济(59140)
- 经济(58137)
- 研究(46816)
- 管理(43510)
- 中国(40082)
- 理学(36135)
- 理学院(35713)
- 管理学(35286)
- 管理学院(35046)
- 财(30643)
- 京(27986)
- 科学(25129)
- 所(23745)
- 财经(23291)
- 经(21296)
- 研究所(20998)
- 中心(20897)
- 经济学(20025)
- 江(18969)
- 北京(18686)
- 经济学院(18068)
- 财经大学(17249)
- 院(16834)
- 农(16633)
- 范(16015)
- 师范(15886)
- 州(15079)
- 科学院(14067)
- 基金
- 项目(75303)
- 科学(58762)
- 研究(58526)
- 基金(55388)
- 家(47942)
- 国家(47575)
- 科学基金(39990)
- 社会(37838)
- 社会科(35940)
- 社会科学(35931)
- 基金项目(28049)
- 教育(27159)
- 省(26059)
- 资助(23968)
- 自然(23465)
- 编号(23440)
- 自然科(22906)
- 自然科学(22901)
- 划(22546)
- 自然科学基金(22532)
- 成果(20280)
- 中国(18654)
- 部(18381)
- 重点(17313)
- 国家社会(16811)
- 课题(16632)
- 性(16512)
- 教育部(16179)
- 发(16068)
- 大学(15484)
共检索到206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翊刚
本文从历史史实着手,对我国公债的发生、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公债发展不快的原因,是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以及人们受传统思想影响而导致认识偏误所致。
关键词:
国家公债 公债演变 公债 产生 演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英
从全球债务的国际比较来看,无论从债务总量还是债务结构,甚至具体到政府部门及私人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中国的债务都是可控的近年来国外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债务评级,索罗斯更是用中国债务问题唱空中国。过高的债务率,不仅会拖累经济增长,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而历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都是高债务。中国债务状况到底怎样?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喆
中国存在债务问题,不过并不存在债务危机;中国应对债务问题有能力,但也需要有正确办法近来,中国债务问题再次引发国际国内关注,特别是国际上对中国地方债、企业债的担忧情绪升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对中国近十年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问题发出警告。但从客观上看,中国存在债务问题,不过并不存在债务危机;中国应对债务问题有能力,但也需要有正确办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杨向荣
美国债务危机的发酵引起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关注。美国两党因"新医改方案"的分歧,未就新财年预算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已经于2013年10月1日陷入停摆状态;10月17日美国将触及16.7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国会若不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将给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沈越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主权债务问题逐一显露,2011年进一步发酵,"狼来了"时时惊扰世界经济脆弱的神经。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危机,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度过难关,答案需从源头说起。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万文倩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首先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分析我国目前的债务情况及相关风险,然后将欧债危机与我国债务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进一步提出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欧债危机 中国债务情况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淑琴 高玲
本文以2003-2012年间发生过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规模的影响,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下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负债与债务重组规模显著正相关,长期负债与债务重组规模显著负相关;金融性负债与债务重组规模显著正相关,负债与债务重组规模显著负相关;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产权性质能够显著降低短期负债对债务重组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长期负债对债务重组的抑制作用;国有产权能够显著促进金融性负债对债务重组的促进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经营性负债对债务重组的抑制作用,这符合我国"预算软约束"的制度背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尽管在依靠庞大的对外举债以支撑国内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需求之路上美国已经走得很深很远,但这一全球头号债务大国并不会停止或者放慢在世界范围内超发债券的步伐。对于美国政府而言,能否在一次又一次调高国债发行上限的自我驱动中谋求对债务富有成效的管理,就成为其最终可否走出债务窠臼且避免伤及无辜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芮 何帆
中国债务问题并非是一个短期性问题,而是和所有国家一样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演变过程。当前的中国债务问题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债务总量和风险可控。当前,中国的债务总量仍在不断增加,但参考国际历史经验,中国仍不具备爆发债务危机的必要条件。从内外部债务构成来看,中国的债务构成中内债占主要部分,以外币计价的外债总量占总债务量的比重约为5%。一般来说,外债对于一国债务问题
关键词:
债务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方福前 李洁 古元峰
中国债务周期呈现明显逆经济周期性,经济下行与债务率攀升持续并存。基于BP滤波和HP滤波对1998~2019年中国债务周期进行识别,并结合各部门杠杆率指标对中国债务周期及宏观杠杆率演变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对冲国际金融危机和阻止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出台的刺激性政策,为债务率持续攀升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一部分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过度扩张和过多承担逆周期调节责任,虽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但也带来了债务率持续攀升的负面效应;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为债务率持续攀升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和途径;再加上预算软约束、政府对国有企业隐性担保、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带来房价及地价的持续攀升为信贷行为提供了充足的抵押物;在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充足抵押物的催化下,多方因素造就了中国债务周期的逆经济周期性及中国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的现象。面对当前经济与债务周期双下行的走势,我国化解债务风险应坚持多方兼顾、多管齐下和相机抉择三原则。
关键词:
债务周期 杠杆率 逆经济周期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敏 张屹山
中国的国有企业正面临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债务危机。这场债务危机已构成了深化企业改革和银行改革的主要障碍。当前,针对这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经济学界的基本思路是以债务重组解决债务危机。本文认为,债务重组并非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从长期来看,企业摆脱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是项目投资,尤其是新项目投资。只是企业投资行为所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予以引导和规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健梅 竹志奇
后经济危机时代,主权债务问题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虽然同样遭遇了经济危机的外部冲击,债务危机却只在部分国家真正爆发了。基于这种现象,文章提出了债务风险内生因素这一假设及其分析框架,试图找到造成一国债务风险的内生因素以及债务危机形成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利用该分析框架构造了一个DSGE模型进行模拟,分别从赤字偏好、财政投资比例和公共资本产出弹性三个内生因素对债务风险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赤字偏好的增加会造成债务风险的上升,财政投资比例与债务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而公共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加会造成债务风险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季芳芳 刘学良
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世界范围内落地开花,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美国等部分国家为了实现其遏制中国的目的,在国际上大肆宣传、营造"中国债务陷阱论",试图污名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破坏中国和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阻挠这些国家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我们应积极应对"中国债务陷阱论"对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制造的挑战,把握国际话语权,以降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走出去的困难和阻力。
关键词:
债务陷阱 斯里兰卡 债务偿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