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3)
- 2023(8890)
- 2022(7545)
- 2021(7170)
- 2020(5951)
- 2019(13781)
- 2018(13336)
- 2017(26081)
- 2016(13666)
- 2015(15534)
- 2014(15064)
- 2013(15099)
- 2012(14453)
- 2011(13281)
- 2010(13251)
- 2009(12380)
- 2008(12168)
- 2007(10671)
- 2006(9543)
- 2005(8670)
- 学科
- 济(64269)
- 经济(64201)
- 管理(40758)
- 业(38925)
- 方法(32422)
- 数学(30442)
- 企(30279)
- 企业(30279)
- 数学方法(30226)
- 中国(19757)
- 财(17970)
- 农(16625)
- 贸(15516)
- 贸易(15510)
- 易(15215)
- 制(12167)
- 银(11004)
- 银行(11001)
- 策(10849)
- 业经(10814)
- 融(10672)
- 金融(10672)
- 农业(10661)
- 行(10547)
- 务(10475)
- 财务(10460)
- 财务管理(10440)
- 企业财务(10073)
- 地方(9828)
- 环境(8958)
- 机构
- 大学(201346)
- 学院(198747)
- 济(98919)
- 经济(97413)
- 管理(78474)
- 研究(69964)
- 理学(67771)
- 理学院(67061)
- 管理学(66128)
- 管理学院(65752)
- 中国(57477)
- 财(46731)
- 京(41301)
- 财经(36986)
- 科学(36127)
- 经(34093)
- 所(33270)
- 经济学(32976)
- 中心(32117)
- 经济学院(29915)
- 研究所(29809)
- 财经大学(27811)
- 江(27624)
- 北京(26876)
- 农(26018)
- 院(24928)
- 范(24333)
- 师范(24059)
- 业大(23033)
- 商学(22164)
- 基金
- 项目(128658)
- 科学(104154)
- 基金(98716)
- 研究(97074)
- 家(84116)
- 国家(83501)
- 科学基金(72984)
- 社会(66132)
- 社会科(63121)
- 社会科学(63111)
- 基金项目(50143)
- 教育(45627)
- 省(45079)
- 自然(44731)
- 自然科(43754)
- 自然科学(43744)
- 自然科学基金(43079)
- 资助(42750)
- 划(38962)
- 编号(36576)
- 部(31846)
- 成果(30839)
- 国家社会(28971)
- 重点(28581)
- 教育部(28566)
- 中国(27310)
- 发(27286)
- 人文(27032)
- 大学(26436)
- 创(26160)
共检索到301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于建忠
我国债券市场成立多年来,尽管参与机构众多、交易量巨大,但是始终未能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债券定价机制,加之缺乏基准收益率曲线作指导以及流动性失效等问题的存在,债券市场价格偏离性非常明显。本文通过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债券定价偏离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缓解定价偏离的对策。
关键词:
债券 定价偏离 对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鹏飞 胡奕明
债券增信对定价的影响如何,不同的增信方式对定价影响又如何?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债券增信可以降低信用利差,提升信用评级,因为债券增信可以促进监督。我们还发现,第三方保证比其他增信方式更能降低信用利差,更能提升信用评级,因为第三方保证将强有力的第三方引入债务合约,不仅增强了债务人偿债的动力,还合理分配了监督职责,既降低了监督成本又提高了监督收益。此外,我们还发现,审计质量与债券增信对定价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债券增信是投资者实现自我保护的途径,尤其是第三方保证。在像中国这样制度保护弱的国家,第三方保证对于发展债券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担保 保证 定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大楷 王鹏
本文以2007年至2013年6月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类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与信用利差显著相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越大;另外,债券发行方的资产规模和产权性质对于信用利差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这些发现有助于规范公司债券的发行监管,提高一级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永钦 徐鸿恂
杠杆周期理论表明,杠杆周期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资产的质押率(相应地,杠杆率)上升会提高资产价格;由于杠杆率一般是内生的,所以在实证上一直很难确立杠杆率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首次运用2017年1月到8月中国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数据,利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同类债券的不同质押率规定的自然实验,对杠杆率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债券的可质押属性可以提高债券的价值,这验证了杠杆周期理论的预测,即杠杆率上升会使得资产价格上升。因此,杠杆率对资产价格有重要影响,是宏观审慎监管的一种工具,也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
关键词:
债券质押 杠杆率 宏观审慎监管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背景,使用2008—2021年的非金融企业主体评级数据、2012—2021年的商业银行主体评级数据,实证考察了经济周期波动对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行为存在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高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在经济衰退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低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当信用评级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提高时,信用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更为明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宁金辉 王敏
本文从绿色金融视角,基于公司金融期限匹配基本原理,利用"2016年绿色债券市场启动"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债券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显著抑制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机理检验表明,绿色债券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信用评级较高企业、非高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信用评级较低企业、高污染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方面,绿色债券可以通过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降低企业风险的间接作用。本文不仅拓宽了绿色债券经济后果和投融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检验绿色债券市场启动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新视角,为进一步引导债券市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玮强 张静 奇丽英
金融资产的特质波动率对于资产收益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次探究特质波动率是否可以在中国债券横截面收益率中定价。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回归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存在显著为正的特质波动率收益溢价,并且在控制流动性风险、剩余期限、规模、债券市场beta、票面利率、评级、反转和换手率之后特质波动率与债券横截面收益率的正向关系仍然显著存在。最后,构建的特质波动率因子提高了现有模型的定价效率,丰富了债券市场的定价因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鹿 张宗新
基于International CAPM理论,本文运用NLSUR方法,在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背景下,检验了人民币债券价格中是否出现汇率风险溢价,并分析了汇率对债券融资成本中各部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债券通启动近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成为债券新的定价因子。第二,与债券市场开放前相比,长期限国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正,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升值时上升不足;信用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负,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贬值时上升过多。第三,债券收益率各组成部分与汇率的关系主要呈现门限效应,当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时,国债的期限溢价会增大;当贬值超过一定幅度时,信用债的信用溢价会增大。本文就防范汇市、债市风险传染和债券投资双向开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琳 查道林
本文利用中债资信对债券发行主体进行主动评级的数据,考察了投资者付费模式的引入对我国债券市场上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具有标杆效应,相对于没有被中债资信评级覆盖的样本,被中债资信进行主动评级的样本其发行人付费评级与之前相比有显著降低,评级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人付费模式主要通过声誉约束机制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监管机构可在合适情况下推出双评级制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世武 邢丽
债券向来被认为是一种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对象,但是如果其定价出现偏差,一样会带来较高的风险。目前研究债券定价的文献大多数都集中在二级市场债券流通价格的估计上,而债券在发行时价格的合理与否却鲜有人关注,以至于某些券种在上市后的价格与发行时相比有较大的波动。文章着重研究不同种类的债券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定价以及在二级市场上市的合理价格等问题,应用现金流贴现的思想,结合不同种类债券的特点,介绍几种定价模型,对不同定价方法在我国债券市场上应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几点提高定价准确性的建议。
关键词:
新债发行 定价模型 定价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冲 庞元晨 刘莉亚
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统筹考虑各类政策的溢出效应,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在要求。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向债券利率的传导是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的重要一环,然而鲜有研究探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对前述传导路径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本文利用债券市场交易数据,基于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扩容、资管新规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出台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向债券利率的传导效率显著下降,MLF担保品扩容则对目标债券起到反向调节作用,助力其传导效率恢复。本文结论表明,结构性工具有助于疏通利率传导,缓和金融监管冲击,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玮强 奇丽英 张静
利用时变尾部风险模型,刻画债券尾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尾部风险和我国债券横截面收益率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尾部风险因子,检验将其加入现有因子模型后的定价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显著为负的尾部风险溢价;在控制了债券评级、到期时间、规模、流动性、票面利率、债券市场贝塔、反转、动量、违约利差和换手率之后,尾部风险和我国债券横截面收益率间的负向关系依然显著;尾部风险因子的加入能够提高模型的定价效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袁东
该文在讨论了债券市场价格波动性、流动性和收益率曲线的定义及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对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最后指出,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的发展取决于政府债券流通市场的应有发展,并应正确处理不同国债交易组织方式间的关系。
关键词:
价格波动性 流动性 收益率曲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